引生活之水
2018-01-28张敏
张敏
摘 要:美术是一门体验美、发现美、创造美并充满着浓厚艺术气息的课程,美术源于生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要用心观察和领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皆有美。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生活中领悟美的独特价值,并从学以致用的角度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促使学生学会认识身边的美、欣赏身边的美。生活与美术融为一体,生活是美术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土壤,为此,美术教育必须从生活出发,通过引入生活元素,让课堂在生活中进行并且回归生活,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从而构建别样精彩的小学美术课堂。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活元素;领悟;观察;审美观
在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美术与生活向来不分家,只有根植于生活沃土的美术教学,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质量。让美术教育从小学生实际生活出发,为学生提供一个具有生活活力的美术课堂,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在美术学习中收获快乐和生活经验,学会运用美术表达生活,表达情感,从而提高自身的美术修养。
一、 观察体验,“激”生活热情
任何美术创作的灵感都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极为重要。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对周围生活环境的认识大都依靠他们通过眼睛的观察,同时利用听觉、味觉和嗅觉去体验自然,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着兴趣及好奇。针对他们的这一特点,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认真的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调动所有感官去体验,并且学会按照独特的视角去发现事物的美感。
例如,在教学苏少版美术六年级上《爸爸妈妈》时,由于小学生长期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学生对爸爸妈妈的悉心照料也有着十分亲近的记忆,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在家认真观察爸爸妈妈的模样,他们的外貌特征,如脸型、五官、身材、发型、肤色等;他们的衣着特色,最喜欢穿什么样的工作服或衣服;他们的动作习惯、性格爱好、工作等,然后在课堂中利用一段生动有趣的Flash动画《好爸爸坏爸爸》进行课堂导入,然后出示一段描写爸爸外貌的文字与学生分享,让学生初步感知人物画的表现方法,掌握人物肖像画的画法,最后要求每人为爸爸或妈妈画一幅画,可以线描,也可以上色,并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自己笔下的爸爸妈妈。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凝聚全部情感为自己的爸爸妈妈画像,学生不仅兴趣十足,画的投入,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例如,在教学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上《花儿朵朵》时,教师可以将课堂设置在校园内,让学生走出教室切实的去观察花儿。花朵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名字,但是很多花朵的形状是非常相似的。让学生说说这些花朵的形状像什么,有的像喇叭,有的像碗,有的像碟子;这些花朵的颜色,它们有的是紫色的,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白色的,五颜六色的真漂亮;这些花朵的花瓣,花瓣围绕在花蕊的周围生长,有些花的花瓣只有一层,有些花的花瓣则有很多层。学生在进行观察时,就会带着这些问题去寻找答案,了解花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感知、探讨、理解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由于每位学生观察的视角不同,观察的花朵种类也不同,自然对花朵的体会、感知和理解也就会不同,这样学生在描绘花朵时,有的就会刻画花朵的花瓣,有的就会描绘不同颜色的花朵,有的可能重现花朵的模样,有的会加上自己的一点想象和理解,将花朵变得更加生动化和拟人化。这样学生在进行美术作品创作时都融入了自己对自然的不同体验和感受,从而让每幅作品都变得别具一格,富有新意。
二、 及时创作,“表”生活情感
在美术教学中,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爱好,创造出极富个性和创造力的作品,来表达个人的生活情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学生的感受一般源于对生活的体验,是他们心灵的反映,美术教师应该及时、合理、正确地引导和鼓励学生勤于动笔、及时创作、表达情感。
例如,在教学苏少版美术六年级上《我爱运动》时,学校刚举行完秋季运动会,学生们回味无穷,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运动会中让人难以忘怀的场景,各类比赛项目中的活动场景、活动气氛和人物的姿态,并且与小组同伴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相互补充遗漏的细节,在激烈的讨论氛围中,让学生们将自己想说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例如,在教学苏少版美术一年级上《秋天来了》时,秋季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季节,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去郊游,沿途欣赏秋天的景色,让学生走进秋季,感受秋的味道和色彩,色彩斑斓的秋天景色中体验生活的美,然后,让他们以“秋天来了”为主题进行创作,这种及时的观察可以帮助学生全方位的感知秋天,就能及时的发现秋天的美,这样也就更加渴望表现美,在进行作画时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三、 运用美术,“创”生活意义
运用美术,“创”生活意义是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要保持学生对美术创造的热情和实践兴趣,教师就必须打开思路,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将课内与课外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让美术教学走出课堂,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在“玩中学,学中玩”,并且学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进而更好的汲取生活元素进行创作。
例如,在教学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上《妙用纸盒》时,在课后让学生用自己学会的方法,利用废弃纸盒、纸箱进行加工和装饰,做成可供游戏的玩具、学习用品、装饰来点缀我们的生活,如拿小的纸盒做风铃,放在门边迎风飘展,叮当作响;如两个大小不一的牛奶箱子,把箱子的上部剪去,制作收纳箱子,送给妈妈,表达自己浓浓的爱意;利用一次性纸杯制作可爱的小娃娃,装饰自己的房间,等等,学生从中获得创作的喜悦,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变废为宝、变废为美的材料和机会。
总而言之,美术源于生活,任何美术作品的创作都是从日常生活中去寻找灵感,去发现美、体验美和感悟美,只有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与创作灵感,才能通过美术去深刻灵动的表达生活美。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注入生活元素,使得美术教学紧密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才会乐于融入教学活动中,为此,教师应积极主动的开发和利用生活资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和热爱美术,从而真正做到引生活之水,讓美术课堂绽放别样精彩。
参考文献:
[1]蒋丽清.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2014(1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