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

2018-01-28魏发兴

考试周刊 2018年102期
关键词:阅读现状策略

魏发兴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写作的基础,是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是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结合笔者的个人经验,提出新课标下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阅读;现状;策略

近几年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逐渐得到广大师生、家长的关注。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写作的基础,是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然而,在农村小学中,阅读教学仍存在较多不足,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分析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现状,研究新课标下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点滴经验。

一、 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现状

为了深入研究当今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现状,笔者对本校中高年级的部分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及个别谈话,发现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如下:

(一) 学生方面

通過与学生谈话发现,大部分学生对阅读兴趣不高,甚至有一部分学生谈阅读色变,充满恐惧感,很多学生在阅读时囫囵吞枣,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最终导致阅读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 教师方面

在与同事交流中发现,有的教师观念仍停留在应试教育,阅读教学时强调学生必须统一答案,尚未放手适时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进行正确的阅读指导,导致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不高。

二、 新课标下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教学有法,教学无定法,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更侧重于质疑、自主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一)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前提。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 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发现,学习氛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教师的崇拜直接表现在教师任教的学科,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才能与教师更加亲近,才能喜欢上语文学科,喜欢阅读;反之,学生将对教师所任学科产生排斥心理,导致阅读教学效率低下。

2. 巧用多媒体。如今的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像、视频等于一身,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生动、形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定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诸葛亮之所以能借箭成功需要具备多个条件,学生靠文字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能借助多媒体播放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视频,通过视频领悟诸葛亮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神机妙算的特点。

3. 尊重差异。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经常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喜欢学习的孩子越来越喜欢钻研,后进生越来越掉队,究其原因是后进生基础较差,得不到教师的鼓励,甚至每次都只有挨训的份,渐渐地失去学习的信心,也就逐渐对学习缺乏兴趣。为此,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对待学生要多鼓励,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特别是后进生,及时肯定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获得成功,享受学习的存在感、成就感,体验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阅读。

4. 贴近生活。俗话说:“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为生活服务。”生活是知识的源泉,阅读教学也不例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选择阅读内容,使阅读内容更加贴近于生活,如浅显易懂的寓言、故事等,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阅读,领略阅读的乐趣,使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

5. 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与同行交流发现,有的教师在阅读教学时,教学方法一成不变,未能根据阅读内容、学生实际等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单一的教学方法感到厌倦,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俗话说:“因材施教。”作为教师,要根据阅读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二) 鼓励学生质疑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部分明确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质疑是学习的源泉,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鼓励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大胆质疑,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如果能结合阅读教学内容,不断提出有创新的问题,说明学生对教学内容十分投入,积极主动地参与。哪怕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稍偏离主题,作为教师也不能轻易否定,应该进行适当的引导,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水平。如教学《穷人》一文时,如今的家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二胎时代又尚未进入小学,在学生心中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已经不少了,大部分孩子都比较自私。而文中的渔夫一家竟然有五个孩子,其实这也是导致渔夫一家穷困的主要原因,为此有的学生质疑道:“老师,渔夫夫妇为什么要生那么多个孩子,明明生活已经很穷困了,孩子越多,经济压力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教师都会以“请围绕课文主题”等借口草率搪塞学生,这严重扼杀了学生的质疑积极性,导致学生疲于发言,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逐渐被磨灭。

(三) 读中感悟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学生学习的一项基本功。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如今教材的讲读课文一般都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是指人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所产生的感想和体会,《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要求是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用心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内化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学《穷人》一文时,指导学生用悲伤、低缓的语气朗读:“我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死的,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穷苦人民的悲惨命运,多读几遍,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有效资源、本土资源,调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敢于质疑,在朗读中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朱顺唐.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现状及反思[J].教育科学,2016(9).

[2]王祥佩.浅谈农村小学阅读教学如何开展[J].中华少年,2017(27).

猜你喜欢

阅读现状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