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讨
2018-01-28王玉
王 玉
(辽宁工业大学新能源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社会发展中,高校承担着历史重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着祖国的发展。现阶段,全球经济高速发展中社会人才竞争激烈。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和思想道德修养,更应该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强大的心理素质等。这对于90后大学生更是严峻的考验。在大学里,一些大学生逐渐暴露出各种不适应及各种心理问题。面对这些需要给予帮助的学生,校级心理辅导机构由于人员配备、硬件资源等因素的不足,已明显不能承担成倍增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求。这就要求二级学院要主动参与并承担起应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二级学院应在校心理中心的指导下,成立心理辅导工作室,配备兼职的心理辅导员,成立心理协会,在各个班级配备专职的心理委员,开展一系列有主题、有针对性并且有效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一定效果,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覆盖面以及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顺利进行。
一、开拓创新,针对大学生开展线上线下全方位辅导
(一)配备“三维一体”的辅导模式
1.培养专业心理辅导员,成立二级学院心理辅导室
二级学院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高度重视,鼓励辅导员参加心理咨询师认证培训,为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专业支撑。专业的培训和学习,使得辅导员对于大学生心理工作有了更成熟的认识,并且有了方向和方法,也契合了学院制定的“辅导学生前,辅导员先行”的辅导策略。专业的心理辅导员是学院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学院的心理辅导员应在校心理中心的培养和指导下,学习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并重点学习认知疗法、沙盘游戏指导技术、焦点解决短期咨询技术、大学生心理辅导相关的团体心理辅导等相关技术和技能,有效保证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和质量,并且形成了以心理辅导员为主,带动辅导室其余辅导员全员参与的工作模式。每年辅导室都会召开专门的心理工作会议,倡导带动全体辅导员召开心理班会,以专题形式召开心理讲座等。
二级学院应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的成立,便于心理辅导员日常开展学生谈心工作,甄别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等级,举行定期的心理委员会议等。同时,心理辅导室购置了大量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以供心理学爱好者和普通同学学习和交流。
2.各班级设立专职心理委员,搭建三级网络工作体系,全面把握学生心理动态
在校心理中心的指导下,二级学院搭建“心理辅导员——心理委员——寝室长”三级网络工作体系。学校要求在各学院内的每个班级都配有专职的心理委员,级别同班级学习委员。心理委员由学生本人报名、班级同学投票选举、辅导员综合考虑后选拔确定。这些心理委员在大一下学期会全员参加校心理中心为期32学时的心理课教学。在校心理中心老师的系统培训下,心理委员们明确了工作目标,掌握了工作方法。接下来的三年里,二级学院心理辅导员继续关注和指导这些心理委员的成长以及班级心理工作的开展。心理委员既是学院心理辅导员的“眼睛”,也是心理辅导员的“耳朵”,帮助心理辅导员密切关注学院内每名学生的心理动态,保证了危机学生的及早发现、及早疏导或者转介。同时,也将更多同学的心理情况及时向心理辅导员汇报,帮助心理辅导员关注学院内每个年级同学的所思所想,从而可以对每个节点的共同困惑进行有效的团体辅导。如:大一新生的适应性问题、大二学生的学涯规划问题、大四学生的考研与择业选择、求职困惑、考研前的压力疏导等。犹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心理委员的设立为心理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学院成立心理协会,开展有效的心理活动
学院成立以心理学爱好者为主要成员的心理协会,并开展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诸如定期开展心理书籍分享会、心理影片赏析会等。在丰富多彩的协会活动中,每位学生都会找寻到自己的位置,获得自信和成长。心理协会的活动是学生成长最快的活动,同学们会风雨无阻地积极参与。协会成员会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同学之间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同时,身边同学有困惑、有无助感的时候,也会及自己所能给予帮助,在学院里营造了一个积极、乐观且具有凝聚力的集体。协会举办的各项活动、培训和交流学习都得到了广大同学的喜爱,在学生中具有一定反响。协会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树立良好的理想信念,为学校教学的顺利进行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二)占领网络平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级学院根据自己学院学生特点,构建网络心理教育平台。在学院微信平台上,定期推送一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相关的文章和链接。对于热点新闻、重要节点或者热映影片等,也从心理学角度给出专业的评析,同时给出指导意见。如:“江歌案件背后应知晓”“520,我爱你,网络语言折射下的心理现象”“照顾好自己,是你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等。除此之外,还对大学生常见的一般心理问题,推送一般的解决疏导方案。该平台上,每日还会推送关注心理健康的正向积极的引导话语和图片,营造积极正向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二、积极拓展,建立大学生“家长网络学校”
学生的培养有三个重要因素:学校、家庭和社会。而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学校只有联合家长,才能更好地对学生展开系统教育。而家庭教育的主体是父母,很多家庭的父母只会养不会教育,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困惑、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甚至社交障碍等心理疾病。开通“家长网络学校”,是学校与家长对学生教育很好的平台和基础。在“家长网络学校”中,不定期地推送一些心理学相关知识,强调家长在学生成长中所处的地位,很好地引导了家长要养成关注孩子心理成长过程的习惯,改变只关注学习成绩的态度。平台上也会针对家长留言和提问进行解答。在2017年上半年,某学院大三学生某某同学有轻生想法发到朋友圈,该生母亲及时发现联系辅导员,辅导员第一时间寻找到该学生,并监控起来,直到家长赶到学校,避免了一个生命的流失。这正是由于“家长网络学校”定期发送的心理相关知识以及如何辨别心理危机情况的知识,才让家长有这样的认识,并懂得如何去联系和沟通。“家长网络学校”的成立,得到了家长的广泛认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构建了有效的培养共同体。
三、目标明确,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优势
(一)学院每月月末有心理工作总结会
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学生院长主持,心理辅导员、辅导员以及各班心理委员共同参加。针对本月内心理健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进行讨论。如无更好解决办法,应及时上报校心理中心,请求指导工作。同时,对本月内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分析,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解,重点了解心理异常学生的基本情况,寻求专业指导并且制定干预措施,赢得工作上的主动性。
(二)坚持重点关注学生随时汇报
对重点关注学生的动态坚持有任何异常随时汇报。对于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上报校心理中心备案,并在校心理中心指导下,对该类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密切关注这类学生动态,分析影响因素,制定辅导方案;定期进行深度交流,评估其发展变化,了解新情况,及时调整干预措施;与重点关注学生家长建立长期联系,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等进行沟通和协商,制定有效方案,构建积极的社会支持体系,形成合力,以保证重点关注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的顺利进行。
(三)主动约谈遇重大变故事件的学生,提升学院对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能力
重大生活变故是学生的主要压力源,也是学生群体中心理危机的主要诱因。学院在心理辅导室中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对学生的家庭状况和成长经历进行登记了解。对于单亲家庭、贫困生、学习困难学生、交友困难等学生群体做重点登记,每学期对于这些特殊群体进行谈话,了解近况。同时,还应密切关注突遇失去亲人、家中突遇重大变故、学业压力、失恋等重大生活事件的学生,对其关怀引导,以便顺利解决问题,变挫折为成长契机。学院也制定了突发危机事件的有效应对方案,预防恶性事件发生。
(四)定期开展系列心理讲座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学院定期针对不同年级,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如:大一新生的适应性团体心理辅导;大二学生的恋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大三学生的“向左拐,向右拐”之考研还是找工作?大四学生的“职场前的心理准备”等。辅导员每年都应针对不同学生年级以及集中凸显的心理问题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讲座,保证学生能够在各种节点上都有方法和思路。
(五)开展培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
二级学院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主题鲜明、有教育意义、针对性强、参与面广的特色活动。心理活动不同于其他团训活动,开展前要有调查、有计划、有预算,其间要有内容、有深度,最终要有总结、有评估,确保活动的教育意义。
四、评估科学,有效提升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只依靠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二级学院也要肩负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二级学院所承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种新尝试,但效果突出。只有不断尝试新方法、开拓新思路,并不断总结和反思,才能有助于提升教育效果。
(一)效果显著,成效突出
二级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不断搭建平台、充实内涵。几年来,逐步实现了开展有平台、实施有依托、效果有保证的局面。辅导室各位老师积极学习心理学知识,通过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有所提升;高校构建的“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学院心理辅导室——班级心理委员——寝室长”为一体的“四级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二级学院承担开展大型团体心理辅导,参与学生覆盖面应该达到100%;在学院心理辅导员的带动下,辅导室的各位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也有所提高。
(二)前景广阔,但困难较多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意识是二级学院开展各项心理活动的前提,把二级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育得系统化、制度化、专业化是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这就需要有专业的辅导员来做这项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一部分,教育部43号令中也明确提出,辅导员要完成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初步排查和疏导,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培育学生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但辅导员的工作繁杂且精力有限,这也局限了二级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抓重点,抓突出事件,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系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数万家庭的幸福指数。二级学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充分发挥和利用二级学院的资源优势,整合学生们的同辈辅导资源,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大学生关注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发展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王东菊.新时期高校二级管理模式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3(3):56-57.
[2]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研究[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
[3]陈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的构建与实施效果评估[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10):149-153.
[4]易雪梅,钟志兵,彭映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体系现状研究[J].学生管理,2015(12):270-271.
[5]佘双好.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生成与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4):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