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2018-01-28曾博
曾 博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下简称“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内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推动“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既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要求,也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对相关人员的走访与调查,准确掌握青年大学生思想行为状况,并就妥善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一、“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推动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内容。
(一)加强五大发展理念宣传教育,是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义不容辞的职责担当
意识形态从来就不是真空地带,高校更是各种社会思潮交融和碰撞的激烈竞争之主阵地。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把它与党的意识形态全局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的主要抓手,加强五大发展理念宣传教育,理应成为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义不容辞的职责与担当。
(二)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五大发展理念既是对我国以往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总结提炼,对目前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批判性反思,也是基于中国最大的实际和破解多重发展难题的现实需要。推进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一环。
(三)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源源不竭的前进动力
大数据时代,在中国与世界的贯通、传统与现代的融会、历史与现实的穿透、正确与错误的呈现,再加上网络技术不断出新、信息轰炸般袭击的时代环境下,处于眼花缭乱中的当代大学生很容易产生难以分辨甚至无所适从的困惑。“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则是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抉择。因此,推动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增进青年大学生对党的领导的信任和坚定对国家健康发展的信心,也有助于青年大学生重塑自身价值追求,为成长成才提供源源不竭的前进动力。
二、青年大学生思想行为现状研究
基于调研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当前青年大学生思想行为主流态势仍然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新时期新媒体的出现使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和信仰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于困境之中。
(一)理论认知的混淆,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分层、矛盾凸显、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往往借助富有蛊惑性的辞藻,打着解决社会矛盾的旗号,诘难传统的历史价值,把涉世尚浅的大学生的视角引向自我的本体性,混淆其理论认知和价值判断,必然导致大学生群体价值追求和行为选择呈现出实用化、功利化的倾向。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影响,一些青年大学生往往以个体为中心,选择性地关注社会现实和时政,当自身利益诉求无法满足时就会质疑国家、政党及其主张,甚至入党动机出现偏颇。
(二)媒介素养的缺失,沦为名副其实的“低头族”
随着全网覆盖时代的到来,新媒体以其惊人的速度和力度深刻地影响着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校园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使得高校信息传播在某种程度上处于一个时空开放状态,受商业利益的驱使,“快餐式”的网络文化的确满足了多数大学生的观感或者口舌之快。通过调研不难发现,由于理想信念不坚定、媒介素养缺失,个别青年大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的惊险刺激之中,大部分时间宅在课堂或寝室上网聊天或看泡沫剧,大量时间花费于玩手机,沦为名副其实的“低头族”。
(三)人文精神的欠缺,导致精神家园的丧失
一个缺乏人文精神的时代将是一个残缺的时代,一个缺乏人文精神的世纪将是一个残缺的世纪,一个缺乏人文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将是一个残缺的国家和民族。通过调研,我们不难发现,当代青年大学生人文精神发展的主流是阳光的、健康的,多数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正确的。然而,在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潮的深刻影响,重智轻德、分数至上的传统教育观念片面误导,社会就业压力空前加剧,青年大学生的教育存在着注重智育、忽视德育,重视专业知识培养、忽视通识教育,注重应试能力、忽视创新能力,尤其是人文精神的缺失,不可避免地冲击着青年大学生的精神家园,造成大学生价值观的混乱和迷惘。
(四)自主学习意识较差,生涯规划模糊,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调查显示,当前青年大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新思想,对科学技术和知识有着特有的直觉和敏感,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求知欲望。关于目前的学习状态方面,50%的青年大学生表示“满意”,然而由于入学前“不了解专业和职业发展途径”和“非常不了解专业和职业发展途径”的比例竟然超过50%,导致部分青年大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自主学习意识差,更有甚者,他们中间出现了诸如逃课、考试作弊等消极、懈怠的现象,因此,青年大学生对自己学习状态表示“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有28.7%。
三、“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社会、家庭、教师、学生多方共同凝铸融入合力。
(一)社会层面
1.规范政策制度,为“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制度就是集体行为控制个体行为,是社会正常运转的根本行动准则和规程。人类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演进,就是社会各种制度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将正确的理念转化为制度,既是理念的深化,又是推动理念武装群众、转化为现实动力的过程。因此,“五大发展理念”的培育践行,不能仅靠激情热情和政治觉悟,只有转化为制度规范,以制度来促进落实,以制度来确保成效,形成推动融入的长效机制。同时,按照规范化、细化、量化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责任、考评、问责等机制,以量化考核衡量绩效或政绩,从而将贯彻新理念化为激励约束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2.加强宣传教育,营造“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氛围
高校是社会思潮交融、碰撞的激烈竞争之地,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的主抓手。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将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讲政治的集中体现,占领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必须发挥新闻媒体的正面舆论,打造立体化的宣传态势,传播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积极营造“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氛围。
3.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基础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正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正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因此,必须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用改革的方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夯实“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基础。
(二)高校层面
高校应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构建和谐而美丽的校园文化,深入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组织学生社团,利用网络新媒体的优势来提升“五大发展理念”融入的影响力、感召力和震撼力。
1.融入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要把“五大发展理念”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首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推动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既要根据各门课程的特性,合理界定不同课程融入五大发展理念的教学边界,又要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性出发,保持课程之间相互支撑、彼此贯通的一体化逻辑关系,体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同时,五大发展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社会知识,而且对其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也具有重要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融入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国内国际形势问题作为教学内容,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其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针对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不佳的现状,高校必须创新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将“五大发展理念”融入其中,才能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继承传统教学优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互动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尤其要灵活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进一步活跃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增强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召力、吸引力和说服力。
再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通过调研我们不难发现,与以往学生相比,目前高校大学生在生理上发育得更加迅速和成熟,在心理上更具个性和自我意识。这些特点促成了他们的思想更加活跃,社会心理更加成熟。然而,与此同时也造成部分学生思想上的许多不和谐因素,比如,价值判断扭曲,理想信仰危机,伦理观、审美观歪曲,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淡化等。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针对大学生的这些特点,将“五大发展理念”融入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将枯燥的内容形象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和谐美丽的校园文化是进行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中国“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内的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让青年大学生真正掌握并能指导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必须将其入脑入心,融入日常生活。因此,“五大发展理念”融入校园文化,要以形式多样的方式,将“五大发展理念”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首先,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媒体,开展“五大发展理念”主题教育活动。开设校内专题网页,举办“五大发展理念”网上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系列活动,形成积极的、正面的舆论氛围。以实现“五大发展理念”为创作主题,以青年大学生为主精心组织、策划、推出一批文艺创作和系列重大文艺活动,为“五大发展理念”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用“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容及其内在精神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力争形成积极向上的、和谐美丽的校园文化,促使青年大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时代,一切学校活动都是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校园文化活动也是如此。推进“五大发展理念”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就是将“五大发展理念”教育融入各种校园活动中。目前,青年大学生普遍面临就业压力大的境遇,因此,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要体现出五大发展理念的创新理念,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和生存能力。
再次,融入校园物质文化。重视校园物质文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将“五大发展理念”的时代内涵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资料以及相关的语言描述反映在校园宣传窗、海报、横幅标语中,向青年大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信息,优化校园物质文化,增强青年大学生对“五大发展理念”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3.融入社会实践
“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青年大学生社会实践,就是要求青年大学生走入社会之中,在实践中学习和感悟“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精神,接受教育和锻炼,进而提高自身在社会中的立足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首先,积极开展融入“五大发展理念”公益活动。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主题,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推广实用技术,弘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倡导健康、文明、和谐、幸福的生活方式。这样不仅能增强青年大学生的自信心、成就感和荣誉感,使青年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同时也为青年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其次,参与融入“五大发展理念”的基层实践活动。青年大学生只有参与到融入“五大发展理念”的基层实践活动中去,在与人民群众思想碰撞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思想观念,只有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才能真正理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深刻内涵。也只有把个人的发展同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相联系,才能促进自己的成长成才。
再次,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悟“五大发展理念”的历史意蕴。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五大发展理念”的思想道德教育寓于参观游览中,将五大发展理念的时代特征、历史意蕴在参观游览中传达给青年大学生,使其深切了解“五大发展理念”演进的历程和时代使命,激发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青年大学生积极投身于“五大发展理念”的社会实践。
(三)家庭层面
正如马克思所言:“个人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家庭教育是“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启蒙、熏陶作用,无论是青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还是其理想信念、荣辱观的确立,都要从小开始培养,从家庭教育抓起。
1.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
科学的家庭教育是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必须以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先导。家长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提高思想认识,摒弃重智轻德、功利化、实用化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在实际生活中以身作则,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影响子女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理想信念,鼓励子女将个人的成长、国家的进步和民族的复兴结合起来。
2.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子女的健康成长
家庭是青年大学生个体成长的第一环境和个人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对于大学生而言,家庭环境对于他们仍然有着强大的亲情感召力、影响力。因此,家长必须树立强烈的家庭环境意识,以身作则,遵纪守法,积极向上,提高家庭的育人能力,为子女健康成长创造祥和的家庭氛围,让子女在耳濡目染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3.注重交流、沟通与疏导,强化遵纪守法意识和公民意识教育
目前,身心疾病已经成为青年大学生休学、退学乃至轻生的主要原因,亦演变成为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由于多数青年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且心理发育处于尚未成熟期,适应能力相对较差,情绪易变性强,面对人生中诸如挫折、学习与就业压力、友谊与爱情等重大问题时,缺乏应对经验和思想准备,往往表现出心理焦虑、恐惧。每个大学生都归属于某个具体的家庭,父母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第一任老师。因此,作为家长,必须注重与子女彼此之间平等的交流与沟通,才能缩小双方的思想隔阂,增进理解与信任,进而强化其遵纪守法意识和公民意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就高校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N].人民日报,2014-12-30.
[2]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5-11-04(2).
[3]齐卫平.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任务和新要求[J].思想理论教育,2016(5).
[4]卫荣辉.论人文教育思想下学校体育的价值意义[J].价值工程,2011(13).
[5]孙灵燕.中国共产党的创新发展理念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7(4).
[6]关凤利.推动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体系[N].光明日报,2016-02-25(1).
[7]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8]刘军.用五大发展理念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J].山东工会论坛,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