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

2018-01-28江苏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宋丽丽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8年4期
关键词:本字异体字引申义

江苏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 宋丽丽

一、通假字与古今字间的区别

1.时间的不同

通假字是在同一时期内,由于汉字使用上的不规范。“本有其字,而未有本字”,是借用另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字形相似而字义毫无联系的字代替本字。这在性质上无异于今天所说的“别字”。例如:

(1)惑主败法,以乱士民。(《韩非子·孤愤》)

(2)别从东道,或失道。(《汉书·霍去病传》)

(3)执其干戚,习其俯仰屈伸。(《荀子·乐论》)

(4)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孟子·告子上》)

例(1)中的“惑主”即迷惑君主的意思,“惑”用的是本字;例(2)中的“或失道”意为“迷惑以致失道”,但没有本字“惑”而借用了与之同音而不同义的“或”字。例(3)中“屈伸”的“伸”用的本字。而例(4)中“屈而不信”意即“屈而不伸”,却弃本字“伸”不用,而借用了个“信”字。“信”本无“伸”义,只是因为“伸”与“信”古音相近而借用之。

古今字是由于远古时期汉字较少,一字多用的现象相当普遍,为了使之在形和义的结合上表达得更为明确,不至于让其多项意义相混淆,后人常在古字的基础上增加偏旁,另造一些新字以区别于其不同的义项,这样,古字的新字便成了一组古今字,例如:

(5)今两虎共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6)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左传·齐桓公伐楚》)

(7)公卑杞,杞不共也。(《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例(5)中的“共”是“共同,一起”的意思,用字与现代相同;而例(6)(7)的“共”分别是“供给”和“恭敬”的意思,后人为能使它们之间区分开来,则分别写作“供”和“恭”了,这里的“共”与“供”,“恭”之间就成了一组古今字。当然此处的“古”与“今”也是相对而言的,有“先”与“后”的意思,即古字较早,今字稍晚,所以今字又称“后起字”,而通假字不存在时间上的先后问题。

2.意义关系上的不同

通假字的借字与本字之间只是读音上的相同或相近与形体上的相似,意义上没有任何联系。如:“畔(田界)——叛(背逆)”,“距(距离)——拒(阻止)”,“虞(欺骗)——娱(娱乐)”等。

古今字的古字与今字在意义上是有联系的,有的今字表示的就是古字的本义。例如:

(8)“不稼不穑,胡瞻尔庭有县兮。”(《诗经·魏风·代檀》)

(9)“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柳宗元《封建论》)

“县”字的本主是“悬挂”,后借用为“郡县”“县令”之意。这样,“县”的本意与假借义同为一字,为了把两个意思区分开来,另造一个“悬”表示“悬挂”这个本义,本字“县”却只表示“郡县”、“县令”义了。而更多的今字是表示古字的某种引申义的。例如:

(10)“知者不知也”(《孟子·尽心上》)

例10中前一个“知”是“聪明,有智慧”义,是“知”的引申义,后一个“知”是“知道、了解、知之甚多”义,是“知”的本义,后人另造出了一个“智”专门表示“知”的引申义。

3.形体上的不同

通假字的本字与借字间形体大多是相似的,即往往声旁相同或直接借声旁字代本字。如“说——悦”,“匪——非”等。但这种形体上的相似性与古今造字上的相承关系有着本质不同。

古今字的古字与今字在造字方法上的相承关系体现为在古字的基础上增加偏旁(主要是增加形旁)而成的。如:“莫——暮”,“度——渡”, “共——供——恭”,“辟—避”等字。所以今字又称“累增字”。当然有少数改偏旁或造新字,如:“被——披”,“罢——疲”等,但仍有着前后的相承关系。

4.对应关系上的区别

通假字在性质上属于同音代替,因此借字与本字的关系比较自由、灵活,可以是甲通乙,也可以是甲乙互通;还可以甲通乙,通丙、通丁,也可以是甲、乙、丙通丁。如:“蚤”可通“早”,但“早”一般不通“蚤”;而“惠”与“慧”却可以互相通用;“适”可通“敌”、“嫡”、“谪”;而“誓”、“逝”都与“矢”相通。

古今字是古字意义分化的产物,因此古字和今字的意义关系是比较固定的。通常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如“反—返”,“熟—熟”。当然也有一个古字对应几个今字的情形,但没有几个古字对应一个今字的情形。

二、通假字与异体字的区别

异体字是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或是同一时代,同一地域的不同人,采用了不同的造字方法,结果为同一个词造了几个不同形体的字来表示,出现一批音和义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的汉字。如:“遍—偏”等,有别于通假字的同一时代、同事地域的同一人在写文章的“本有共字,而未有本字”的通用假借现象;通假字中的借字与本字在意义上毫无联系,而异体字之间的意义却是完全相同的;通假字中的本字与借字之间没有时间上的先后相承性,而异本字之间有些地是有时间上的先后相承关系。

由此看来,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通假字是一种用字现象,而古今字与异体字属于造字现象;通假字中的借字和本字之间毫无意义上的联系,而古今字、异体字都有其一定的意义上的联系;通假字中的借字和本字之间无时间上的先后相承关系,而古今字与异体字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先后相承关系。它们都属古汉语中的文字现象,有其相庆的联系,更有着严格的区别。

【参考文献】

【1】欧波.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通假字——以“人教版”高中教材为例【J】.林区教学,2017(12)

【2】段晓华.课本剧,让文言文课堂“沸腾”起来【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12)

【3】张新.文化传承视域下的文言注释辨析【J】.语文天地,2017(35)

猜你喜欢

本字异体字引申义
异体字字形类似偏旁的互用类型综合字图构建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耐”字原是剃胡须
画说汉字——摆(bai)
日本《金光明最胜王经音义》与异体字研究
通假字
浅析静物在安格尔绘画中的作用
环县方言本字举例考释
安徽滁州方言本字考释
异体字与古医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