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新民促法红利促进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
——来自民办教育一线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话说
2018-01-2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民办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教育的兴起,打破了政府长期包揽教育的格局,是新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伟大改革实践。
教育部发布的《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7.76万所,占全国比重34.57%;招生1721.86万人,比上年增长4.98%;各类教育在校生达5120.47万人,比上年增长6.12%。其中,民办高校747所(含独立学院265所,成人高校1所);普通本专科招生175.37万人,比上年增加1.51万人;在校生628.46万人,比上年增加12.25万人。硕士研究生招生747人,在学1223人。
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并于2017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2016年12月29日,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同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与此同时,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工商总局等五部委颁布了《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和《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管实施细则》两个配套文件。2018年8月10日,司法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伴随着民办教育新法和系列新政的出台,民办教育到了一个新的发展关键期。
新政背景下,如何保障现有民办学校的平稳过渡?如何继续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为此,本期“聚焦”栏目特别邀请了几位来自民办教育实践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为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