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教师“师徒制”教学水平提高路径探究

2018-01-28陈万军郑再金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消费导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师徒制师徒院校

陈万军 郑再金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彭志新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1978年4月教育部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改革中等教育结构,职业教育从此进入恢复阶段;1985年底,全国职业教育已形成一定规模,此后便蓬勃发展,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在校人数显著增长。现代职业教育是指在当今社会中对受教育者进行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及职业道德的培养从而培育出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的教授育人的活动过程。

一、职业教育历史发展背景

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学徒制是教师“师徒制”的起源,并最早源于中世纪的欧洲行会组织。而实际上,对历史资料的学习了解,近年代更多的学者认为学徒制起源于更早的古代甚至原始时代,只是在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有意识的明确的传授与教学模式,成为最初的学徒制雏形。学徒制是古代社会实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许多道士、和尚、牧师、医生、工匠和商贩都是通过学徒制培养的。古学徒制作为一种在生产过程中以口传身授为主要形式的技能传授方式,是手工业生产条件下职业教育的一种主要形态。作为早期职业教育雏形的学徒制,以技能教育为中心,通过行业中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的师傅手把手将技术传授给徒弟,产教结合,实现对技艺的传承和持续发展。在中国过去传统的社会里,“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体现了师之道,师之德,师之魂。所以,教师“师徒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传统的技能传承方式。

教师“师徒制”是指在教学工作中,配备在业务水平和师德素养等方面都比较优秀的老教师,对教学经验不足的新入行的教师进行“传、帮、带”的指导,从而组成的一种在教学工作中特有的类似于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结对子”的人才培养方式。

二、高职院校新教师结构现状分析

通过对贵州省师范院校毕业生职业取向的调查中,近70%的毕业生选中的是中小学或职高任教,20%从事其他行业,不到10%的毕业生进入到高职院校。就遵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建校初期到现在60年的时间里,师范毕业生占整个教师人数的比例不足20 %,从事教学的大多数老师都是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老师们因为没有接受过师范院校的专业规范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采用的是自修后给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初任教师的大量进入高职院校,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整体发展。为帮助初任教师顺利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制定初任教师的入职引导制度是非常必要的。贯彻施行《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范》中“以老带新”的教师“师徒制”的进一步推行也是当务之急。

《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范》第二十条指出:“各高等学校要结合导师制等培养方式,充分发挥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师范作用”。如何把新进的教师尽快培养出来,使新教师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热爱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熟悉教育教学环境和教学常规,掌握教育科研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教育科研的习惯。以老带新的教师“师徒制”是一种见效快,易操作的师资培训方式,也是一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为高职院校开展教师“师徒制”提供良好的借鉴与参考,便于在高职院校的进一步推行。

三、“师徒制”路径探索的思路

首先,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提出问题,确定研究主题;其次,通过实地调研,对贵州省高职院校教师“师徒制”的推行情况进行调查;第三,在调查程中与新老教师进行访谈以此分析高职院校教师“师徒制”在改革实践中的必要性;第四,在对某一示范性高职院校推行教师“师徒制”改革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访谈来深入探讨教师“师徒制”改革的具体实施路径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教师“师徒制”教学改革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有理论无实践。贵州省高职院校近几年招收的新教师中研究生的比例已经超过半数。理论知识的扎实性体现在课堂上,多数新教师就演变成了“演讲式”教学。自己在讲台上绘声绘色,声情并茂,激情四射,但是陶醉了自己却乏味了学生—理论性太强,不能融会贯通,现实性结合点抓不住,学生没有兴趣,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性。高职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特别是理论的把握是有局限的,所以理论若不能转变在实践中运用起来,教学结果是差强人意。

教学基本功急需加强。专业术语不准,学科语言不规范,比如有位年轻老师在给学生讲解营养学中的含量比例分配,“计算”和“估算”不分,统一都讲成计算,最后发现是这位新教师自己都没有明白两个定义的区别。还有些老师的课堂语言,非常随意,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用随意的语言来解释严谨的科学知识。还有就是不能握住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比如有位语文老师,讲到议论文如何写,就举例要求同学们扮演其中的角色,原本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教学方法是对的,但是当学生说出自己扮演角色的感受时,几乎表达都非常肤浅却获得该老师的肯定。所以就其根源有两个,一个是不愿深入钻研教材,一个是不会钻研教材。虽然讲给学生的是一些最基本的东西,但它所涉及的内容却远远超出了课本,比如现在流行“概念车”,到底什么是概念,概念和定义的区别是什么,这里讲的“概念车”中的概念是不是就是理论上的概念。这都需要我们“活到老,学到老”,用心把握下工夫去学习,持之以恒的收集、积累不断吸纳知识,以此加深、拓宽我们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领域。新教师对教材有钻研,但往往对学情缺乏分析研究,深度不够,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较弱。比如随堂提问,面向所有的学生问“懂了没有”,只要有三分之一学生说“懂了”,就认为讲解清楚了,其实不然。我们曾经在这位老师问过以后准备进入下一个环节时,请这位老师随便叫一个学号的学生起来回答,学生就说没有懂。再一问,更多的同学说“不懂”。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玩手机,要没收而学生就不给,缺乏教学机智而与学生僵持。再有,知识的迁移拓展发散能力较差。只顾自己的教,不顾学生的学,对效果的检验评价停留在感性阶段。

新教师对教材有钻研,但往往对学情缺乏分析研究,深度不够,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较弱。比如随堂提问,面向所有的学生问“懂了没有”,只要有三分之一学生说“懂了”,就认为讲解清楚了,其实不然。我们曾经在这位老师问过以后准备进入下一个环节时,请这位老师随便叫一个学号的学生起来回答,学生就说没有懂。再一问,更多的同学说“不懂”。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玩手机,要没收而学生就不给,缺乏教学机智而与学生僵持。再有,知识的迁移拓展发散能力较差。只顾自己的教,不顾学生的学,对效果的检验评价停留在感性阶段。

四、“师徒制”路径探索的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主要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实验法、综合分析法等。

文献法:收集整理国内外教师“师徒制”相关文献,提出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访谈法:访谈贵州省高职院校的相关领导、以老带新的教师“师徒制”的教师实践者。

实验法:通过示范性某高校推行教师“师徒制”改革实践的实验来深入探讨教师“师徒制”的具体实施路径以及存在的问题。

综合分析法:通过以上方法,综合分析高职院校教师“师徒制”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劲以及改革效果最后,即将为师的老教师,必须进行“师前培训”。调研中发现,学校对于师傅筛选的方法不够严谨。比如没有明确具备师傅要有怎样的条件,而让新教师自己去找,双方你情我愿,师徒制的关系就建立了。而其中的某些老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自身的课堂教学质量还是没有高度的。所以,创建“以老带新”的师徒制度,磨炼的不仅仅是徒弟,师傅在带徒弟的过程中,自身的教学经验也得到了提升和浓缩,从而为职业教育的后继有人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师徒制师徒院校
唐僧师徒再就业
可爱的师徒
儿时与空姐合影 15年后两人成师徒
职业院校实施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素分析
福建职业学院 复古“师徒制”培养学生
高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师徒制”授课模式的探索
“师徒制”式机械制造人才培养实践与成效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