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实施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素分析

2017-02-05宋芳

科技经济市场 2016年5期
关键词:师徒制职业教育实践教学

宋芳

摘要: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而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存在专业学习不扎实、就业前景不乐观等现象。“师徒制”人才培养的实施,将有助于职业院校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有助于学生适应企业的需要。

关键词:“师徒制”;人才培养;职业教育;实践教学

中国人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中国人的“教学”历来有浓厚的“师徒情结”。中国文化和技艺的传承在很长时期内主要依赖于古老的师徒制。将传统的师徒制应用到职业教育中去,形成现代师徒制,是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特别是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现代师徒制将社会行业特点与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相结合并进行创新,其特色是校企联合为办学主体,教师和学生都是双重身份,工学交替,以“知识+技能”构成整个教学体系,实现企业岗位需求与培养内容的对接。

1职业院校实施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职业院校近几年的不断扩招,生源质量在逐年下降,学生的厌学情绪较为严重,普遍存在专业学习不扎实、就业前景不乐观等现象,缺少对未来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职业院校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形式,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张扬学生个性特长,把学生由厌学变为好学。现有的“院校式”人才培养模式属于批量生产,无法实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没有落到实处,对于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差异关注不够,每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课程是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简单叠加,一味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实践教学与评价流于形式。就业后随访不够,针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的社会调查甚少。

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但在职业教育常规教学中很难实现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与行业发展需求的完美结合,将现代“师徒制”应用于职业教育中,能够使学生迅速的适应企业的需要,实现学校与市场的无缝对接,课堂与岗位的完美融合。实现教学与市场一线接轨,教学环境即工作环境,克服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盲目性和自身特点的束缚性,打破了各个学习模块的独立性和分离性,强化了学生把握市场的能力,促成了生产技能、销售技能和服务技能的综合掌握和运用。将现代“师徒制”应用于职业教育,能迅速增长学生的生产经验及劳动技能,改善教学生态,从而加快人才培养进度,提高成才效度。将现代“师徒制”应用于职业教育,能有效解决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学生积极性,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学生技能素质,使其毕业后能够较好就业创业。

2职业院校实施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要素

传统的师徒制虽然有其优越性的一面,但是机械地强调传统的师徒制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并不完全符合实际需求,职业院校毕竟不是企业,对于学生要有学制教育的要求。因此,借鉴其一对一教学的长处,依托职业院校自身的实力,借助网络时代先进的技术,不同的专业灵活运用自身的优势,创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师徒制”,以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是实施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最终的、最根本的目的。

2.1校企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现代“师徒制”,职业院校就要转变强调系统性、注重理论化的教学观,加强实际操作的培训,实现将企业的生产运营、实习实训、社会服务融于学校的专业教学。为了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要求同步,要围绕企业活动重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学生动手能力强的优点,以实训操作带动理论学习,使学生利用较短的时间获得必要的能力与必需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教学、生产实践、社会服务等任务,实现共建教学课程、共享师资力量、共监教学质量、共担学生就业。

2.2整体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前期,要根据当前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在企业、毕业生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要求,校企专家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体系。构建以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兼顾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

2.3灵活多样的课程教学模式

现代“师徒制”教学,是在工学结合、课程项目化的原则上实施以“师父带徒弟”的职业技能训练的教学形式,借助校企合作及社会资源优势,形成教师、师傅、企业领导角色复合,学生、学徒、员工角色合一的现代“师徒制”教学现象,学生既在做中学知识、学技术、学工艺,又在做中提高职业素质。但是现代“师徒制”教学决不是与传统教学相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的。“师傅”要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或者在项目完成后,指导学生对传统课程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系统掌握传统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知识点。建设和运用微课、视屏公开课、慕课等教学资源,不但可以弥补“师徒制”教学过程中,师傅不能给学生系统的讲解知识点的缺陷,还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4理实双能的专业师资队伍

现代“师徒制”的主体是“师傅”和“徒弟”,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素质、同时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是对“师傅”的基本要求。“师傅”不论是来自学校的专业教师,还是出自企业的能工巧匠,都应是既能讲课又能承担实际工程项目的理实双能型“双师”。“双师”并不仅仅是指具有讲师资格和工程师资格,而是必须能在高校教学和企业工作中游刃有余。高校教师“师傅”,要在企业兼职;企业工程师“师傅”,要在高校授课。

2.5内外互补的实训实习基地

实训实习基地是实施实践训练的场所,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技术技能培训与鉴定的实训教学单位,是实施“师徒制”的物质基础。校内实训基地可以学校自建,再与企业合作承担生产任务;也可以引进企业,建立真实的“校中厂”。校外实训基地可以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联合办班等形式,将“教室”搬到相关企业,实现“厂中校”。

2.6客观真实的质量监控评价

师徒制学员学习期满后,采取综合考评方式进行评定。其中操作技能考核占40%,理论考试占30%,考察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劳动素养占20%,平时考勤占lO%,促进学生了解并遵守行业的职业道德操守。通过多项考评形成学员的最终成绩评定,这样既能够反映真实的教学效果,又可让学生提前接触企业考核形式。

3职业院校实施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分析

3.1将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落到实处

在“校中厂、厂中校”的环境中,“徒弟”在“师傅”的带领下,参与完成了实际的生产项目,这让学生对理实一体的学习模式产生较大的兴趣,学习前目标明确,任务完成有成就感;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下,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有了大幅提高,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职业人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3.2师资队伍水平得到提高

现代“师徒制”的实施,教师作为师傅,要切实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来,促进了缺乏企业经历的专任教师更快的融入实践,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师傅也是教师,要在实训过程或实训结束后将理论知识系统的传授给学生,就要求教师不断尝试新的课程教学模式,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能力。

3.3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赢

在现代师徒制的模式下,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有实习工资,增加了经济收入;学生到企业进行综合实践,节省了学校设备的投入;企业在实习学生中择优留用,降低招聘、培训成本;学校按企业订单培养人才,满足企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在现代师徒制的模式下,学生提前实现了预就业,学校解决了相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企业得到了自己急需的人才,真正达到了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受益的目的。

猜你喜欢

师徒制职业教育实践教学
浅析当代工笔人物画工作室教学模式
福建职业学院 复古“师徒制”培养学生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