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2018-01-27窦娜
摘 要:近年来,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高职学生职业精神也与时俱进,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职业精神培养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在新时期,将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与职业技能实践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措施与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精神 职业技能 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多年来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也在飞速发展。尤其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也伴随着社会需求不断与时俱进。目前高职教育的聚焦点主要是“以就业为导向”集中在“知识+实践技能”的培养上,而学生走向社会,被各用人单位所看重的职业精神,已成为当前制约高职毕业生就业与其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而在高职学生的培养与教育过程中,似乎没有占到主要地位,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1]
一、高职院校职业精神的内涵与意义
早在2011 年9 月教育部、财政部在《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基本要求》中要求高职专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说明国家进一步明确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兼备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耳熟能详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高职院校职业精神的内涵来说,其实就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而职业精神最基本的就是爱岗敬业,事事以岗位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重,以服务社会和实现自身价值为目标。良好的职业精神是促进各行各业兴旺发达的需要,是调整和建立新型人际关系、业缘关系的需要,更是人们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2]
二、高职院校职业精神培养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1.“唯就业论”,忽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势的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研究生本科生都面对“就业难”的问题,更不要说高职院校毕业生了。这就导致了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唯就业论”,认为学生毕业生只要能就业,有高的就业率,就达到了高职教育的目的。一切课程和一切活动只看是否对就业有利,而忽视了学生就业后的可持续竞争力,这是导致就业质量不高,后劲不足的一个主要原因。
2.职业精神教育观念滞后,更是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大国工匠”的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似乎开始“翻身农奴把歌唱”了,高职院校也纷纷致力于培育更多的“大国工匠”,职业精神教育极少,更无从谈起制度保障了。而实际情况是,尽管就业难,但很多用人单位却表示很难选到理想的员工,因为很多“技能过硬”的毕业生,综合素质达不到要求,刚毕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得到5000元以上的工资待遇,“唯金钱论”,爱岗敬业,似乎是天方夜谈。
3.职业精神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单纯以为学生活动就可以代替职业精神培养
目前,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没有开设专门的职业精神课程,大多仅限于思想政治课、就业创业指导课,没有完整的职业精神教育课程体系。而所谓的职业精神培养,仅仅局限于学生的课外活动,忽视了职业精神显性素质对学生职业生涯的深远影响。很多职业院校重视技能水平的考核,对职业精神方面的考核往往不纳入学生的综合评定,也缺少对这方面的深入研究。
三、将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在顶岗实习、实践教学中加强职业精神的显性教育
一般来说,高职院校学生都会有6个月以上的顶岗实习期,实践教学更是贯穿于整个人
才培养的全过程。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工作者在实践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教育,尤其是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等关乎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教育,以此来保证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职业责任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等,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在顶岗实习和就业的衔接过程中,切实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2.“现身说法”,以榜样的力量来带动学生主动进行自我提升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发挥职业精神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根据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加强职业精神培养与实践技能培养的引导,创新职业精神教育培养的途径和方式,明确职业精神特质,提高对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责任的认识,从而在主动学习职业技能的同时,又深刻理解职业精神的重要意义。同时,可以邀请企业成功人士或者优秀毕业生来“现身说法”,以榜样的力量来带动学生主动进行自我提升。[3]
3.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为职业精神培养奠定良好的校园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养成的沃土,把握校园文化的定位,坚持以德树人的理念。从高职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坚持艺术性与审美性的统一;高雅文化进校园,建立校园文化的主阵地,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品质与格调。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文化活动。如校园文化节、科技社团节、校园广播站等多种形式,营造良好的职业精神教育氛围。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主阵地作用。
4.通过多种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与素养
社会实践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和宽阔的渠道,吸引了众多学生参与,成为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高职院校,很多学生来自于农村,勤工俭学是很多学生业余生活的选择。勤工俭学则可以使学生经受劳动锻炼,明白劳动的意义,培养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实践证明,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交往、学会包容、学会竞争和合作,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自强、自立意识,是培养职业精神的有效方法。
最后,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与职业技能实践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措施与途径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从事高职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和摸索,找到真正适合高职学生的途径,为高职学生就业后的可持续发展力服务。
参考文献
[1]贾红. 工学结合是提高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
[2]唐昌珍. 职业精神之我见[J].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9(2)
[3]武春平. 培養职业精神,打造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J].2011(15)
作者简介
窦娜(1983—),女,辽宁沈阳人,硕士学位,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