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对智障学生进行情感渗透
2018-01-27李琳
李琳
摘 要:笔者结合其教学实践活动,诠释了在美术教学中智障学生情感渗透的内涵,着重阐述了在智障学生美术教学中开展情感渗透活动的重要意义、理论依据以及实施过程。
关键词:智障学生 情感渗透 美术教学
智障教育虽然是整个教育系列中一朵迟开的“花朵”,但同样担负着“四化”培养合格劳动者的任务,为此美术教学同样肩负着情感教育的重任,它对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渗透往往会被忽视。要想更好地把情感渗透到弱智教学中,就要研究弱智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特点,探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一、智障儿童的情感特征
智障儿童的情感不稳定,体验不深刻,表现为他们的情感易变化和冲动,易受外界情景的支配,如忽尔“破涕为笑”,“转怒为喜”。他们的情感表露在外,内心的体验不深刻,比较单调和极端,只有高兴和伤心或满意和不满意。他们情感反应和引起情感的外部作用不相符合。他们控制和调节情感的能力差,很难以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行为标准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
二、美术教学中情感渗透工作的积极意义
由于生理及心理的缺陷,智障学生普遍缺乏对学习的主动性。而在美术活动中,教师通过运用有效的手段、生动直观的形象语言,可以起到很好的陶冶、教育和鼓舞学生的效果,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有很直接的宣导作用。近年来,随着培智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对智障学生的情感渗透培养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重视,广大的教师已逐步树立了目标意识,并注意结合智障学生自身的需求和发展规律实施教育。实践证明:美术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渗透能力不仅能培养培智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而且能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的,这是摆在我们特教美术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三、美术教学中情感渗透工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美术教学对培养智障学生的情感渗透是十分必要的。虽然智障学生知识经验贫乏,不善于抽象概括,在智障儿童中有时会见到一些病态的情感,如细小的刺激引起兴奋爆发的反应;失去了儿童应有的兴趣爱好,感情淡漠,对生活、对人漠不关心。他们的情感与一般儿童不一样,他们有自己不同之处,低级情感受占主导地位,表面看他们是冷漠的、麻木的、没有情感的,其实只要用科学方法,对他们动之以真情,他们会有情感的回报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情感是美术教育的核心──美术教育即是情感教育,美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 。在教学中只要根据他们的思维和智力的特点、认知水平,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他们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四、美术教学中情感渗透工作的实施过程
由于在家庭的早期教育中家长干预不到位,加上长辈们的过分溺爱,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在平时课内外表现为只喜欢听表扬的话,稍有不如意的地方,就会发脾气,不高兴,一不顺心心情不好就吵着回家,会给家长打电话要求接他回去,不想上学……
记得在《多彩的线条》一课中,我一看他的作业,排列的色彩是挺漂亮的,但线条很乱,我就随口说:“你的作业是认真画的吗?线条太乱了!”说着就在他的作业中改动了几笔。没想到他十分不高兴,一扭身就回到座位了。接着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嗷嗷大哭,把画撕个稀巴烂,怎么劝都没有效果。接下来的时间他表现出明显的学习上的问题,不想上课,有厌学情绪,而且口口声声说要回家,做任何事情都不乐意。看到这情景我心里说不出啥滋味,一时陷入了尴尬中。
回到办公室还在想那一幕。于是,我联系了他的家长,对他的家庭背景及环境一一做了详细的了解,并对这次事件采取了相应的分析,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确定该生学习困难是源于身患唐氏综合症,家庭早期干预的不到位,加上缺乏早期教育,同伴的鄙视、疏远,导致其严重的心理问题。由于家长总觉得对不起孩子,对他过分溺爱,从而使该生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时间一长必然导致偏激行为。刚开始和他们接触的时候,就发现他是因为过多的负面情绪体验而导致了情绪和行为问题的进一步恶化,所以,我决定得改变他这一现象,哪怕是小小的变化。第二天又特意请他到画室里,和他谈他感兴趣的话题,下午上课时学习《圆形的畅想》,我观察他只是用漠不关心的态度画了个歪歪斜斜的圆,我看到此景,虽然心中有几分失望,但还是耐着性子走到他身边轻轻地问他:“李松强,这圆形让你想到了什么呀?你想用圆形画什么呢?”他想了一会儿说:“想画许多小鸡!”接着就动手画了起来,我就鼓励他说:“你画得真不错呀!看,这个圆圈就像小鸡的身体,可是它的头在哪呢?”于是他又画了个小圆圈;我接着说:“小鸡有了头可是还没有眼睛啊,咱们给它点上眼睛好吗?”他又在画上点了一点;我继续引导说:“小鸡想要吃虫子,可是还没有嘴怎么办呢?”他又给小鸡添上了嘴;最后我又说:“咱们让小鸡跑地快些,给它画上两只脚好不好?”他又画了两笔,算是给小鸡添上了脚,在这一系列的引导下他的小鸡总算画完整了。尽管他画的很零乱,不形象,与我的要求相差很大,我还是当众表扬了他,说他有进步,小鸡画的很好,孩子高兴极了,逢人就说:“今天老师表扬我了,说我画的小鸡最好。”
第二天,他又画了一只小鸡给我看,我笑着对他说:“你画的小鸡越来越好了,我们能把一个圆圈变成一只小鸡,那你想想看,我们还能把圆圈变成什么?于是他拿了一张纸开始了他的思考。这时旁边有几个能力强的孩子迫不及待地说了很多,如太阳、皮球、苹果、气球等,似乎也激发了他的想象力,他在纸上满满地画了十几样东西,还给他们一一涂上了漂亮的颜色。没想到,从此这个孩子对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进步很快,后来,每次美术活动他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并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作画了,而且还在我们校园的展板上展示。
智障儿童的成长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出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的过程。他们的问题在解决之后又出现反复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他们可能会因为外界环境或者其他情况的变化而出现以前的不良行为。也有可能以前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老师单纯看到表面现象又没有继续不断的强化。所以在这个时候,老师在培养过程和补偿过程中,老师以自己的真情唤起学生的真情,情感互动,情感培养与一般智力活动的正常进行一样,都离不开教师的爱心,但是它表现得更突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