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分析

2018-01-27林正义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8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高中数学教学

林正义

摘 要:本文从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入手,简要介绍培养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旨在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 思维能力 教学

所谓数学思维,就是指个体能够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人类高级的心理活动形式之一,同时也是学生亟需培养的重要能力。高中数学教师应加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全面的数学知识体系。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深化高中数学素质教育成果

素质教育要求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同时要帮助学生具备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满足学生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需求。因此,教师应转变现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1],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避免学生产生数学学习思维定式,从而使学生能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不同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水平的提升,深化高中数学素质教育的成果。

2.满足社会对高中数学的需求

数学作为基础科学之一,是学生未来其他科学学科学习的基础,与人类历史发展和实际生活密不可分。高中学生经过小学和初中的数学学习,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也形成了各自的数学习惯。但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创新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较低[2],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数学的实际需求。鉴于此,教师应重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1.高中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数学科目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极高要求,学生需要在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进行实际解题,因此,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在解题中获得乐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应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旧知识来推导出新知识,使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来获取知识;另一方面,教学中学生难免出现错误,教师不应立即批评,导致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抑制,而是不断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学习中的错误[3],并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来修正错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椭圆”教学中,教师不必急于进行椭圆性质、概念和公式的教学,而是为每一位学生准备一段线绳,要求学生利用这一线绳来画出一个椭圆图形。学生操作之后,教师为学生展示标准画图流程,引导学生概括和总结椭圆形与圆形之间的异同,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思考,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2.高中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高中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应引导学生针对数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独立探究,使学生学会利用数学知识与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要求学生独自找寻问题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习信心、数学思维能力得以提升[4],对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具有积极影响。针对比较难的问题,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使学生之间相互分工合作,最终形成数学学习体验,有效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例如,在“数学推理及证明”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请计算“1+3”、“1+3+5”、“1+3+5+7”、“1+3+5+7+9”的结果,学生能够轻易回答出结果:4、9、16、25,教师引导学生,上述题目与结果存在怎样的联系与规律,学生通过观察后,得出其结果分别是2、3、4、5的平方,此时,教师进行进一步引导,要求学生思考这一系列数学算式的规律,并形成结论。学生在简要的小组讨论后,推导归纳出算式规律:1+3+5+……+(2n-1)=n2。通过此种方式,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思考和求证,最终得出问题结果,在这一过程之中,学生获得了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3.高中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一题多解能力

一题多解,即同一题目一致条件下,利用多种不同算法来进行计算,获得同一个正确答案的解题思路[5]。一题多解是开发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最优途径,学生在思考多种解题途径的过程之中,对之前学过的各项知识加以灵活应用,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更为网络化。另外,通过教师组织的一题多解训练,各个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有效活跃数学教学气氛,学生在竞争、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激发。同时,一题多解需要学生能够跳脱出传统书本中的“规范化答案”,能够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能力。因此,教师应重视一题多解练习,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启迪学生智慧。例如,在“三角函数”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函数习题来开展一题多解活动,“已知y=tan2x·tan3x如果π/4﹤x﹤π/2,那么,上述函数的最大值为?”大部分学生能想到的解题方法是假设tanx=m,然后在求出m的最值,最终得出y=tan2x·tan3x的最大值为-8。除了上述常规解题思路之外,还有一些学生同样引入m,但后续解题中将二次函数与以此函数相除,仍然能够获得-8的结果。还有小部分学生,利用导数求单调性的方法来进行解题,直接得出y=2t2/(1-t),得出-8结果。学生在教学之中不断找寻新的解题方式,利用各种数学规律和函数知识,从而获得更多解题思路,在这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数学思维等能力得以提升,具有极高的实践价值。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思维能力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重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实现新课改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要求,促进学生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艳平.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7):130.

[2]叶品惠.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速读(中旬),2017(4):5.

[3]徐斌.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探析[J].考试周刊,2016(94):45

[4]關文辉.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5(19):181-181.

[5]王琴.高中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神州(上旬刊),2017(1):237.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高中数学教学
培养思维能力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培养思维能力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