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优化大连外国语大学体育健康素质教育课程相关问题研究

2018-01-27葛卫东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学时选项身体素质

葛卫东

1.问题的提出

健康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民族健康素质为宗旨的健康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健康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健康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健康教育,为未来的终身体育和健康幸福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拟通过数据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本着“围绕学生、照顾学生、服务学生”的原则,在我校现有的体育教育教学客观条件下,结合外语院校学生特点、结构、对现有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和课程设置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找出优化对策。预期在未来我校的体育教育教学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水平、为未来我校体育健康教育工作更好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我校15、16级两个年级学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结果,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

2.2 对我校15、16级400名,男75、女225(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校学生男女比例关系),就他们的在校体育生活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处理分析,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5份。

3.统计结果与讨论分析

3.1 通过对我校一、二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结果比对显示,无论两个年级总体、或是两个年级之间的整体、还是15级学生两年的自身数据对比,在反映身体素质和身体基础指标方面,除50米跑以外,大二50米成绩相比于大一50米成绩相差平均达到1.2秒,数据分析上两者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其他各项数据无明显差异。但是,体现男同学力量素质的引体向上,只能做0-3个的占58%;以及反映心肺功能的肺活量数据,女生不及格率为36.5%,男同学1000米跑不及格率为46.4%;通过整体数据显示,大连外国语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总体情况是优秀率低,不足10%,主要集中在及格线或偏上些、还有不及格的学生,结果不容乐观。

通过对我校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经过大学一年的体育学习生活,学生身体素质基本并没有得到加强,反而有了相对回落。表现50米跑的显著下降差异,体现为核心力量缺失、还有男生肌肉力量素质缺乏、整体的心肺功能低下、柔韧性回落、爆发力减弱等问题凸显。说明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堪忧、教育锻炼严重缺失、为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必须予以体现、尤其是大一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方法的学习和锻炼习惯的养成方面,并付诸体育教学实践中,切实改善提高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素质水平。为大学四年期间的体育学习和未来的生活打下坚实的身体物质基础。

3.2 通过对我校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问卷调查、经统计处理,结果显示:我校学生的体育锻炼活动频率低、时间普遍比较短,运动强度不足,很难达到体育锻炼目标;体育锻炼时间的延续性不够,参与度不是很高。主要原因是自身体育态度和能力的不足,体育锻炼基本常识匮乏,加之不良的休闲生活习惯,上网时间过长。选择休闲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群仅为6%,可以说我校学生的体育锻炼的参与度和效果都很低。目前我校主要采用选项课的教学模式,学生选课主要集中在一、二年级四个学期,周学时为2学时一堂体育课,一般来说,没有特殊原因,三、四年级学生就没有体育课。尽管在对体育课每周上课次数、上课模式满意度为67%,但学生的满意度更多的体现在三自主的体育选项模式和成绩获得满意度上,可以说多年来应试教育的惯性在体育课学习生活中依然延续,而对于体育课本身的喜爱认可度并不高,如果自由选择的话有11%的同学会选择不上体育课,这进一步说明了我校学生的体育动机目的必须加强。学生获得体育知识的来源主要集中在体育课上教师的讲授36%和网络31%,并且有70%的同学选择与同学为伴进行体育锻炼,这说明体育课仍是我校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获得体育知识的重要来源,周学时应当适当增加。根据调查结果显示,46%的学生选择在晚上锻炼,可以适当选择在晚上多安排课程。43%的同学希望在大三、大四开设体育课、有80%的同学希望在大学期间能够精通一项体育技能,其中还有28%还有一专多能的愿望,由此看来,应同学的要求我校四个学年都应开设体育课,除了前两年选项必修课外,应采用时间灵活、项目多样的体育俱乐部的自我选修模式、并加以学分激励,促进其能动性。在我校由于女生较多,学生多选择慢跑、羽毛球等简单、相对简单易上手运动项目,男同学主要集中在篮、排球等项目上。在调查数据中还显示,71%的同学对我校体育设施不满意,并有50%的同学表示,如果增添健身设施,他们会选择经常锻炼,并对增加游泳(64%)、瑜伽、健身健美(35.5%)、以及娱乐休闲体育课程有强烈的愿望。

4.对优化我校体育健康素质教育课程构想

体育课程,是我校学生在校体育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 优化我校体育健康素质教育课程设置主要体现在教学得内容和模式上,目的是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过程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使学生增强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成为体魄强健的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体育课程设置要体现其培养目标的特色,以期对我校学生进行切实的健康素质教育。

针对我校学生体质健康和体育生活的现状,考虑我校现有的体育场馆设施的具体情况,对优化我校体育健康素质教育课程提出构想。

4.1 我校体育健康素质教育课程的内容优化

加大体育课程中身体素质训练的比重、强调训练量要大,真正达到科学健身的效果。身体素质考试内容要多样,侧重于有氧、力量、柔软等多方面内容。增加考试分数比例,重视过程考试,让学生在刻苦锻炼的过程中体会自己的进步,找到自信。身体素质练习内容要贯彻于体育课程设置的始终,无论在哪种体育课程模式的教学中,都可以结合专项特点加大身体素质训练力度。以提高身体素质训练促进专项学习,以专项身体素质训练补强身体素质。在课程内容设置所占比例方面一定要大,在一年级可以考虑结合专项占50%以上的比例,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健康水平,体会进步快乐,形成身体锻炼习惯。

体育理论内容要贯彻体育课程教学始终,除了传统的集中几个学时的理论授课,还要注意在随堂教学中,掌握课堂恰当时机,注意在短时(5-10分钟)高效,要求教师有备有序的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渗透。使同学加深对体育知识的深刻理解,深入他们的基因,为未来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理论基础。

增加体育课程种类设置,应同学的要求,可以考虑增设游泳、瑜伽、健身健美、休闲娱乐等课程内容。增大学生体育课程选择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

4.2 我校体育健康素质教育课程的模式优化

目前我校的体育课程设置是选项课形式,有普通选项课和特长班两种形式。对无体育特长的绝大多数同学而言,在大学四年中,能够修满四个学期,四个选项的内容,并且要求不可以重复选项,达到6个学分,大学体育课学业就可完成。在这种前提下,我校学生体育课选项主要集中在一、二年级,造成三、四年级无体育课可上、缺乏锻炼的局面,同时,四个学期不能重复选项的课程设置现状,也很难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更难满足他们大学期间体育学习,一专多能的愿望。因此,建议我校体育课程设置模式要注重学生一专多能的培养,以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专项能力为根据,将选项课分为基础、强化、特长等层次,允许前两个学年同一专项、不同层次的选项,强化一专的能力。为延长学生体育课学习时间,让同学们大学四年都有体育课可上,同时保证学生之间相互为伴、每周不少于三次的大运动量的体育锻炼。各专项,灵活多样的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有必要在我校实行。除了体育选修课课堂学习以外,给学生保障另外不少于两次的自由选择的俱乐部体育活动时间,并且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学时。学生选择俱乐部锻炼时间应相对灵活,可安排在晚上固定时间段内进行,也可安排在周末全天。加强管理、指导,使课外体育锻炼有计划地纳入到教学中来,形成课内外一体化,使之相互结合、相互弥补、相互促进。可实行保证练习学时的学分激励机制,和超过学时的成绩激励机制,培养学生在大学四年间,养成科学锻炼习惯,提高身体素质,真正做到体育的一专多能,为未来的体育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4.3 体育教学环境、自由活动空间的相关优化

物质是基础,学校必须加大体育场馆设施的积极投入,包括体育多媒体设施的建设,以保障体育课教育教学的需要和学生自主学习健身锻炼的需求。让学生从多种途径接触体育而不仅是传统的讲、教、学,要让学生充分的体验运动的乐趣;还要让学生从多个层面上尽可能多的接触体育,给体育提供一个良好的展现的氛围,让学生看到体育、听到体育、感受体育。学生对体育的认识肤浅,他们所认识的仅仅是以往所经历的体育过程,这就无从谈论需要、兴趣和动力。我校现有的体育条件仅局限于课程内容的教与学、成绩的评定以及理论的平面讲解。应加大力度改造现有的体育设施加强多媒体教学及实践空间。在体育课程的内容设置上适当安排一些体育欣赏课,也可以通过场馆内设置的媒体形式,滚动播放体育相关知识内容和精彩比赛视频。通过观看比赛等可以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在信息量和对体育的印象程度上,多媒体教学以及日常体育场馆内潜移默化的渗透影响,较口头讲解效果也会更加突出。创立广阔的活动空间,使体育活动能有一个自由的氛围,把学生从兴趣爱好引领到自学和自觉科学锻炼的轨道上来。当体育习惯养成之后,终身体育的发展也就到了成熟的时候。在辅以体育课程设置的安排上增加内容、课时、空间、设备条件等,使体育健康素质教育过程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以满足广大同学的不同的兴趣、爱好、习惯、时间等需求。

[1] 王惠敏.浅谈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J]中国学校教育研究.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1.

[2] 孙怀玉.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专相化和课程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160.

[3] 王可.对体育健康重要性及模式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5005.4.

[4] 王玉扩等.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

猜你喜欢

学时选项身体素质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