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资源社区服务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以常州市为例

2018-02-26杜绍辉司庆洛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体育设施常州市体育场馆

杜绍辉 司庆洛

随着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1】然而我们理应面对的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社会体育资源匮乏之间仍有较大的差距。地方高校拥有大量的优质体育资源,理应肩负师生的体育教学和健身事业的同时,承担起服务社会、造福社区,促进全民健康的职能,在建设健康中国的进程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常州市的公共体育服务走在全国的前列,2013年出台了《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补充实施办法》,加强了体育局与教育部门的合作,鼓励学校新建或改建体育设施,实现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向社会开放学校体育设施。

1.研究结果与分析

1.1 高校体育资源情况

表1 常州高校体育资源情况表

高校体育资源是指为高校体育正常开展而投入的、以及在高校体育活动开展中形成的各种有形和无形因素的总和,这些因素的共同点是保证并促进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2】从表1中也可以看出,常州市这七所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还是比较充足,学生的人均健身活动面积可以达到4.1,在对个高校的实地调查中发现, 武进大学城的各院校由于校区的重新规划,体育设施在校内的建设比较集中,生活区与运动区域分离,不会形成干扰。室外场地以塑胶场地为主,四周建有围栏,部分室外场地有灯光,部分室外场地可以实现功能转换。室外场地主要集中在田径、篮球、排球、网球、足球等项目,其中还有三所学校有拓展训练基地;其中6所高校建有现代化的多功能体育馆,设有健身房、台球室、舞蹈教室、乒乓球室、武术室等;体育馆内设有多功能教学和比赛场地,可以开展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比赛。大多数都分布在人口集中的社区中间,如果高校资源能够在政府的指导下合理的整合利用,就能够有效的满足高校周边居民的体育锻炼需求,特别是对中年人和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多元化需求。

1.2 高校周边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情况

从常州市发布的居民体育锻炼的数据显示常州市经常锻炼人口比例达39%,人均拥有的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2.9,2.9这一数据是涵盖了常州市区内的学校、公园、社区等所有的体育设施,就社区内的体育设施面积远远低于这一水平,跟苏南的其它兄弟城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对高校周边12社区走访调查中发现,社区的体育设施存在着以下问题:体育设施占地面积有限,与居住人数不匹配;场地内以健身器材为主,器材数量在5-12个之间;器材的使用者以老年和儿童为主;社区内受欢迎的项目场地很少,12个社区总共只有1.5个篮球场、4块羽毛球场和2块网球场,而且部分体育设施还缺乏维护,根本无法满足社区居民对体育服务的多样化要求。

1.3 常州市高校场地对外开放的情况分析

1.3.1 体育场馆开放时间、经营管理权

表2 开放时间和经营管理权情况表

通过对各高校体育场馆负责人的走访获知,有6所高校赞成在不影响教学条件下对外开放,1所高校持支持开放态度,可以看出所有的学校都相应市政府的号召,具有服务社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从表2中可以看出开放时间主要集中在周一至周五晚上,开放的时间长短不一,主要集中在下午放学以后的6:00-9:00,双休日和节假日开放的比例只占到28.5%,节假日开放的比例较低,这取决于高校的管理方式,因为大部分场馆都有学校内部来管理,主要有后勤服务公司和体育部管理,周末高校员工都休息,大多数学校学校体育场馆、尤其是室内体育馆处于关闭状态,场馆的利用率不高。

1.3.2 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程度、经营形式

表3 体育场馆开放程度和经营方式情况表

从表3可知,常州市高校场馆对外开放一般采用有偿和无偿相结合的形式,场地也是有选择性的部分开放为主,室外场地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多以无偿开放的形式,室内场地对外以有偿开放为主,主要针对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对散客开放程度较低。场地开放的经营形式比较单一,场馆租赁占到开放形式的85.7%;开设培训班也是合理利用高校资源的一种形式,但这一形式占比并不高,只有28.5%,而且主要集中在寒暑假,培训对象主要为中、小学生,培训项目主要集中在篮球、足球、羽毛球等项目,访谈中发现,高校对周边居民的体育活动组织较少,高校周边居民一般在学校的开放时间内,利用学校免费开放的场地,自主锻炼。从经营形式来看,高校和周边居民社区的体育联动较少,高校没有对周边社区采取针对性的开放措施。

1.3.3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部门对外宣传方式、以及影响对外开放的因素分析

表4 场馆对外宣传方式和影响因素情况表

从表4可知,尽管高校都赞同在不影响教学、训练和比赛的情况下对社会开放,但缺乏开放的主动意识和灵活性,宣传方式主要是以校外团体或个人来校洽谈为主,场馆内张贴对外使用信息,较少利用便捷的网络宣传方式。造成高校开放积极性不高的因素主要有:安全责任事故责任不明;政府相关政策不完善,政府出台了要求学校开放的政策,但是高校没有具体的实施措施方案,缺乏相应的考评办法,经营好坏都无足轻重,造成高校管理部门场馆开放的积极性不足,调查中发现其中57.1%的高校都没有制定具体的开放措施、规章和制度,实际效果不佳。

2.促进高校对外开放的策略

2.1 完善政策法例、推动高校体育场地开放

行政部门应建立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规范和制度,地方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扶持,一方面要增加高校体育场地建设和维护的投入费用,另一方面在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方面,增加对高校公共体育服务的购买力度,减轻高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压力, 制定相应政策法规,使高校体育资源实现更加有效的配置,服务社会和社区。

2.2 建立高校和周边社区的联动机制

在政府的引导下,高校与周边社区(或街道)应成立专门的体育服务协调机构,共同制定学校体育资源共享的管理办法, 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订立制度, 使开放工作规范化。通过学校与社区协调机构建立,也能使学校掌握社区的体育需求,合理地分配体育场馆的开放的时间,开放的项目等。了解居民的体育服务消费情况,根据政府规定以及场馆开放所产生的费用,采取有偿和无偿结合的开放方式。

2.3 建立高校体育服务网络平台

常州市体育局为推进“十分钟健身圈”建设,正在推进网络体育服务平台建设,解决传统宣传模式下,存在的信息不畅、效率不高等问题,市体育局应给各高校开放体育服务平台接口,使各高校的体育服务信息能及时的传达给服务对象,使公众通过互联网足不出户就能搜索到高校的提供体育服务的项目、价格等信息。把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由人力资源推动型逐步转化为信息资源推动型。

2.4 构建高校体育公共服务评估体系

地方体育局和教育局应根据我国的体育公共服务的相关政策,联合制定出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评估体系,把高校提供服务的种类、提供服务的数量、服务对象的满意度等指标纳入到评估体系中,每年上级单位要对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完成情况做一个综合的评定,对完成情况好的高校,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做到奖罚分明,进一步规范高校体育资源的合理开放。

3.结论与建议

本文对常州市高校的体育场馆资源进行调研,掌握其对外开放的情况,研究发现:常州市高校的体育场馆资源总量丰富,不仅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也响应全民建身的号召,实行与教学错峰开放的策略,但是在开放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高校体育资源开放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不强;场馆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利用率较低;经营的方式过于单一,还不能很好的满足周边社区居民体育服务多样化的需求。高校应该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完善开放的法规,建立网络化的体育服务平台,建立激励开放的机制;建立高校与周边社区联动的机制,制定具体的开放措施。通过政府的引导,使高校体育资源能更有效的服务社会和社区。

[1] 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2] 郑小凤, 张朋, 李兴海.普通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模式创新——苏州大学推行股份化有限责任公司可行性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3,27(3):56-58.

[3] 申旭.西安属地高校体育资源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6):86-87.

[4] 姜玉红.公共产品视角下的高校体育资源配置利用现状及政策选择[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7,33(2):86-89.

[5] 贾玥, 郑宇歌.东北地区高校体育资源配置现状及影响因素[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34(4):69-73.

猜你喜欢

体育设施常州市体育场馆
全民健身视域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策略的探讨
教师作品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比亚迪集团扶贫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体育场馆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法与应用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体育场馆经营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