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版国际评分规则角度下艺术体操个人项目发展导向研究

2018-01-27李婷婷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艺术体操裁判器械

李婷婷

竞赛规则是竞技体育比赛的法宝,也是一把标尺,即规定参赛者的条件,又制约着参赛者的行为,是引领项目发展的航标灯[1]。艺术体操作为难美类项群中典型的技能评分类项目,一直以来对国际规则变化的解读程度直接影响项目的发展和提升[2]。规则既是项目发展的基础,也是项目创新的核心。规则的改变不仅仅需要裁判的继续学习认知,更需要教练员和运动员领会和掌握其所拥有的本质内涵。只有在牢牢把握规则的基础上,深刻领悟其前沿趋势,才能使创编的成套动作展现艺术体操所独具的魅力和特色。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对2017-2020版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进行深入解读,剖析个人项目中裁判的分工重组、难度体系的要求变化、完成体系的细节完善对艺术体操的影响和作用。在准确把握规则变化的基础上,提出新周期艺术体操个人项目的发展趋势,为艺术体操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2017年版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的变化特点

2017-2020版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与2013版周期规则相比,评分体系依旧是难度体系和完成体系两大部分,但在总则中对裁判组分工的重新界定,难度表的取消;在难度体系中身体难度、舞步组合、结合旋转的动力性动作、器械难度四个方面的数量和分值均有变化;在完成体系中艺术部分的编排一致性、音乐与动作、身体表现力、多样性四个方面也进行更细致的要求

1.1 裁判组的明确分工决定身体动作的高规格化

随着艺术体操项目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成套动作也愈来愈让人目不暇接,这就需要裁判更精准的评判成套动作。 在个人项目中,新规则对裁判组的分组和职责进行重新调整,其中难度裁判D重新进行划分,不再是四名裁判的中间分,而是具体到难度体系的分组,第一组裁判D1和D2记录身体难度(BD)、舞步组合(S)的数量和价值以及具体的器械基本技术组动作的数量;第二组裁判D3和D4记录结合旋转的动力性动作(R)以及器械难度(AD)的数量和技术价值。完成裁判E由上周期的五个裁判增加为六个,对艺术部分有专门的评分裁判,第一组裁判E1和E2评判艺术分,共同决定艺术扣分;第二组裁判E3、E4、E5和E6判分,对技术错误进行扣分[3]。

难度裁判的重新调整对成套动作的编排又是一大挑战,两组裁判的分值相加,如果选用的难度总分高于10分,在比赛的过程中也就会出现难度成绩为满分的情况。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来说无疑不是一个好消息,不仅数量多了就可以得到更高的分值,在比赛场上实际的身体动作表现会影响裁判的评分,这就要求运动员做动作时的高规格化。本周期新规则无难度表,运动员在场上做出的实际动作就是其难度呈现,直观的让裁判承认所表现的难度。这就要求运动员比赛时动作的幅度和身体表现力都要淋漓尽致,身体动作的展现更加的清晰明确、精益求精。

完成裁判的重新细化更充分地说明了艺术与技术的并重地位,在要求技术规格呈现的基础上,艺术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完成评分与难度评分不同,难度裁判是记录动作,而完成裁判是评判动作。艺术裁判组和技术裁判组的分开更加细化动作的精美程度,不仅仅是要体现编排的艺术性,更是要体现完成的艺术性[4]。

总而言之,裁判组的重新调整和划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成套动作编排和发挥的高质量化。难度表的缺失也要求运动员要通过自己身体的表现去诠释成套动作,身体动作的标准和器械技术的娴熟会使裁判清楚明了的理解和做出更准确的评判,也只有更精准更规格的身体动作才能让裁判更精准的评判成套动作的编排。

1.2 难度体系的注释说明强调器械运用的高精准化

2017-2020版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的难度体系依旧是四个组成部分,但与上周期不同的是器械熟练性变为器械难度,器械难度也上升到与身体难度同样重要的位置。在对身体素质严格要求的同时,对器械运用的追求更加执着。本周期身体难度数量由上周期的6-9个变为3-9个;舞步组合、结合旋转的动力性动作、器械难度数量要求都是至少1个。规则中对于舞步组合、结合旋转的动力性动作、器械难度数量的无上限要求,使编排存在更大的优势。

1.2.1 身体技术是个人项目发展的基础

新规则下的艺术体操,身体技术依旧是运动员完成动作的基础,但身体难度数量的改变却更能发挥运动员自己本擅长的跳、旋转和平衡,在新周期中,并不要求身体难度的均衡性,而是更大限度的呈现运动员自己的风格。新周期身体难度取消了复合旋转难度、连续旋转难度、混合难度,规则的简化更易让裁判和观众去理解和定位成套动作,但同时也对运动员有了更为严格的规定,任何动作都要有其标准,未达到标准便会失去其价值。舞步组合的细化完善更是添加非惯用手的运用,是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更加全面,舞步组合本就是彰显成套动作的风格,运动员的身体表现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动作而完成动作,要从面部、躯干、腿部甚至于脚尖去诠释动作,这对运动员来说又是一大考验和挑战。结合旋转的动力性动作在上一周期被限制为最多做3个,但在本周期无上限要求,这对身体的速度素质有了全新的认识,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在结合动力性动作中要发挥的淋漓尽致。难度体系的四个方面都是对身体素质的不同要求,身体难度要求柔韧和力量,舞步组合要求灵敏,结合旋转的动力性动作要求速度,这就体现出运动员所具有最基本的内在素质,是运动员去完成动作的铺路石。

1.2.2 器械运用是个人项目发展的提升

2017年版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对于器械技术有了更为全面的规定,更简洁更清楚的解释和阐述了器械技术。其中在难度体系中单独提出器械难度,并且无上限要求,虽然器械难度不可重复,但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来说,是一个大机遇,能够充分表现出自己的技术水平还能够体现器械本身的特点。在上一周期器械熟练性部分分值仅为0.3分,但在本周期增加了在中/大抛之后,接器械的过程中分值为0.4分,例如在大跳中抛器械,那么再接器械的过程中可以完成一个器械难度,既表现了自己的技术水平,也能顺次连接下一个动作,会大大提高动作的流畅性,使连接和过渡动作优美的同时又具有价值。新规则对于每一项器械都有四个基本器械技术组,并且进行说明,让裁判、教练员以及运动员更准确的把握器械的特性,从而体现不同的风格。在身体难度、舞步组合、结合旋转的动力性动作中都提出了器械的要求,不仅仅是使用器械,而是让器械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所谓器械是身体的延伸,规则的这一变化强调了器械的重要性。器械难度被允许在身体难度和舞步组合当中进行,既能凸显成套动作的编排价值,也能体现运动员的真正技术水平。在身体素质完美呈现的前提下,合理科学的运用器械技术将是对艺术体操个人项目的再一次飞跃。

1.3 完成体系的细节完善提升成套动作的高艺术化

新规则完成体系的两大板块仍为艺术错误和技术错误,但不论是从裁判明确的分工,还是从扣分细节的完善,无疑是体现完成体系的重要作用。完成体系已不仅仅只是对运动员身体和器械技术运用的要求,更是对编排主题和完成质量的艺术性追求。如果说上周期裁判对完成评分概念模糊的话,在新周期将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对于艺术错误和技术错误的评判有了更为细节的标准,使得裁判在扣分时更加准确,当规则在不断完善的同时,编排的成套动作和运动员的实际呈现也会提升一个档次。

在艺术组成中,对每一部分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编排一致性在强调主题思想的同时,对连接动作的要求也更为严格,既要突出主题形象,连接动作也要丰满而使人印象深刻。音乐和动作不单是缺乏和谐而扣分,在新规则中音乐和动作由节奏和动力性变化两部分组成,而对于音乐的掌握也要恰如其分,弱拍重音都要求运动员科学而又熟练地掌握,不懂音乐与艺术将会被艺术体操这个项目所淘汰。身体的表现力呈现出的是运动员的优雅和美丽,是让裁判和观众从身体中读出成套编排的情感和主题。多样性是身体的多样性,更是器械的多样性,在身体呈现形式和轨迹多样的前提下,器械动作也要合理科学的被呈现出来。准确的解读规则不仅能够编排出完美的艺术作品,更能将艺术作品通过运动员的身体和器械呈现于大家对美的享受中。

在对与艺术的追求中,技术错误扣分变化不再大,不是说扣分少就不重视,而是技术错误会越来越少,在艺术体操项目的发展中,不论是裁判员,教练员还是运动员对于技术的掌握只会越来越成熟,技术是项目发展的必然因素,只有在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提高成套动作的艺术性。

2.新规则下艺术体操个人项目的发展趋势

2.1 标准的身体技术是个人项目发展的基础

随着规则的不断更新和修改,对于身体技术的要求从未停止。从裁判角度要求身体技术的标准规格,从难度角度要求身体技术的风格展现,从完成角度要求身体技术的艺术表现。不论是从哪个方面,身体技术的高水平演绎,高标准呈现都是艺术体操个人项目的本质要求,运动员在完成身体技术时,更要精益求精,将自己的身体美呈现出来。

2.2 娴熟的器械运用是个人项目发展的保障

新规则将器械熟练性变为器械难度,增加了得分点,同时也提高了艺术性。在身体难度、舞步组合、结合旋转的动力性动作中都要求器械的基本技术,运用器械是整套编排更加丰满。器械技术是规则规定的,但器械技术运用却是灵活的,不仅仅能够反映运动员的能力,更能够体现编排的艺术。熟练的运用器械既提高完成的质量,又促进项目的发展。

2.3 完美的艺术表现是个人项目发展的升华

标准的身体技术和熟练的器械运用是得分的保障,完美的艺术呈现才是成套动作的画龙点睛之笔。艺术体操个人项目想要不断向前发展,就必须重视艺术性,艺术性的表现既要简单又要饱满。现阶段艺术体操已进入另一个新阶段,不仅是要求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器械技术,而是去为大众提供一种艺术形象,一套艺术作品。通过多层次、多家渡、多方位的塑造,使其艺术作品具有其本应散发的生命力,只有完美的艺术呈现才能推动个人项目飞速发展。

3.结论

3.1 2017年版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的变化特点呈现出裁判评判的标准化、难度体系的多样化、完成体系的艺术化。只有在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合理科学的运用器械技术,以此提高成套动作的艺术性。

3.2 艺术体操个人项目的发展趋势朝着“规格化”、“科学化”、“精细化”、“巧妙化”、“艺术化”方向发展。裁判员提高业务素质,准确掌握规则尺度;教练员深入理解规则本质,把握项目发展导向;运动员提升自身核心素养,演绎完美的艺术作品。

[1] 刁在箴.基于规则演变的艺术体操成套编排新思路[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8):1128-1130.

[2] 张洋.新规则下艺术体操个人项目编排艺术性发展趋势探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3):53-55.

[3] 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2017-2020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S].2017.

[4] 郭秀文,郭蕾.从2013年版国际评分规则看艺术体操运动的发展动向[J].体育学刊,2014,21(2):125-128.

[5] 王娟,樊铭.基于艺术体操国际评分规则变化个人项目难度动作发展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5):123-127.

猜你喜欢

艺术体操裁判器械
无缝隙管理在手术室术后器械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牙医跨界冬奥会裁判
裁判中存在“唯一正解”吗*——对《司法裁判中的道德判断》的批判性研读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法官如此裁判
法官如此裁判
优雅背后的艰辛
浅谈艺术体操的审美体现①
分析现代艺术体操中舞蹈元素的融合途径①
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动作编排与音乐选用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