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输液管理中的应用

2018-01-26潘素美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期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管理

潘素美

【摘要】 目的 分析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56例危重症患者, 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 各28例。研究组患者在院前急救输液管理中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 常规组患者在院前急救输液管理中采用四肢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输液通畅率、导管脱出率以及液体外渗率。结果 研究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6.43%、输液通畅率为100.00%, 均高于常规组的78.57%、7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导管脱出率为0、液体外渗率为0, 均低于常规组的21.43%、28.5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外静脉留置针首次穿刺成功率较高, 输液通畅, 外渗发生率较低, 能有效保证临床疗效, 提高抢救成功率,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急救输液;管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2.104

院前急救指的是在现场以及转运过程中对危重症患者进行的医疗救护。院前急救对及时性具有极高的要求, 合理、有效的静脉通道不仅能提高急救的成功率, 同时也能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 提高患者舒适度[1]。本次研究在院前急救输液管理中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9月收治的56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 各28例。研究组中男18例, 女10例;年龄15~68岁, 平均年龄(51.26±10.56)岁。常规组中男19例, 女9例;年龄16~69岁, 平均年龄(50.84±11.2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在院前急救输液管理中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 具体方法如下:将需要输液的药物或注射液与一次性输液器相连接, 头皮针与套管肝素帽相连接,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可适当将输液器乳头端与套管针直接连接, 排尽空气后备用。引导患者取平卧位, 穿刺置管与头侧呈对侧位, 头部适当后仰, 可在患者肩下垫软枕, 保证颈部的平直, 使颈部静脉充分暴露。对穿刺处皮肤进行消毒, 压迫颈静脉三角, 或在锁骨上方对颈外静脉进行压迫, 保证静脉的充盈, 以10~15°角进行穿刺。若穿刺过程中出现回血现象, 则应适当降低穿刺角度, 顺血管前进1~2 cm后, 固定针芯, 并将外套管置入静脉, 再拔出针芯。确认静脉内位置后进行二次消毒, 并进行固定, 调整输液器的相关参数。

1. 2. 2 常规组 常规组患者在院前急救输液管理中采用四肢静脉留置针, 具体方法如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明确穿刺部位, 常规消毒后, 根据血管的深浅判断穿刺进针的角度。针头进入血管后若出现回血现象, 应停止进针, 固定针柄, 将针芯拔出约2 mm, 若无渗漏情况, 则可顺着血管的方向前进, 拔出针芯。穿刺完成后, 通过无菌贴膜进行固定, 并调整输液器的相关参数。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输液通畅率、导管脱出率以及液体外渗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6.43%、输液通畅率为100.00%,

均高于常规组的78.57%、7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导管脱出率为0、液体外渗率为0, 均低于常规组的21.43%、28.5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科学、护理的静脉通道, 是保证危重患者院前急救成功率的关键, 尤其是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这类患者的发病急、发展速度快, 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危重症患者由于体内循环衰竭, 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 外周静脉塌瘪, 不仅加大了静脉穿刺的难度, 同时也降低了输液速度[2]。对于这类患者, 最好的方法是通过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方式, 补充患者血容量, 提高抢救成功率。但这种方式对医务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 且需要特殊的穿刺包, 时间较长, 不利于迅速抢救[3-5]。而颈外静脉留置针则能有效补充血量, 迅速输入各类药物, 保证患者的安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6.43%、输液通畅率为100.00%, 均高于常規组的78.57%、7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导管脱出率为0、液体外渗率为0, 均低于常规组的21.43%、28.5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为:颈外静脉的管腔较大, 行径表浅, 位置固定, 在寻找和定位上节约时间。同时, 颈外静脉在充盈状态下的管径可达到0.8~1.0 cm, 医务人员可在直视状态下对患者进行穿刺。相比之下, 部分病情严重尤其是合并休克的患者, 四肢浅静脉的末梢循环较差, 容易出现穿刺失败的情况。

导致静脉穿刺失败的因素一般有患者和操作者两方面。患者因素包括血管充盈度较低、血管暴露差以及血管硬化。颈外静脉一般通过静脉血循环的自然回流保证充盈度, 而当循环血量减少时, 充盈难度较大, 导致穿刺失败;血管暴露差会导致静脉不易显露, 影响穿刺成功率;血管硬化会导致血管弹性降低, 导致穿刺失败。操作者因素包括进针角度问题、针芯抽出过度[6, 7]。穿刺过程中, 若进针角度过小, 会导致力度过大, 从而对血管造成损伤, 容易出现局部渗漏、静脉炎等情况, 进针角度过大, 容易对血管后壁造成损伤;套管针送入后, 由于针芯被肝素帽封闭, 因此在抽出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力度。一旦力度过大, 可能将血管拉出, 影响穿刺效果, 甚至引发各类并发症[8-10]。endprint

在对患者进行颈外静脉穿刺时, 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若患者存在颈部外伤或颈部脱位等情况, 则不能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4];②连接输液针与输液管时, 不仅要保证连接的紧密性, 还要保证空气的彻底排空, 及时更换输液瓶, 避免出现空气栓塞等情况;③颈外静脉穿刺过程中, 穿刺点不能过低, 避免导管不经过锁骨下静脉与颈外静脉汇合处, 从而出現导管反折、扭曲等情况[5];④当出现液体输入不通畅时, 应缓慢挤压输液管或通过注射器回抽, 避免出现回血阻塞导管的情况;⑤穿刺部位应保证干燥, 穿刺时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存在红肿、液体渗出等情况, 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综上所述, 颈外静脉留置针首次穿刺成功率较高, 输液通畅, 外渗发生率较低, 能有效保证临床疗效, 提高抢救成功率,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石莉. 静脉留置针在急诊急救中的护理相关应用. 吉林医学, 2015, 36(14):3196.

[2] 吴林燕, 马海萍. 静脉留置针联合真空采血器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 实用临床医学, 2014, 15(4):106-107, 112.

[3] 欧阳金秀, 刘金凤, 蔡春妙, 等. 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 20(8):1166-1167.

[4] 周敏. 安全型留置针输液在急救中的应用及护理. 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3(11):106-107.

[5] 陈晶, 徐新华, 董芳芳, 等. 静脉留置针用于外科急救患者静脉采血的体会. 内蒙古中医药, 2014, 33(28):135-136.

[6] 周爱华, 杨小丽, 曾书琴, 等.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输液管理中的应用. 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16):1509-1510.

[7] 黄健兰, 黄建会. 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6(20):3073-3074.

[8] 谢彩云, 胡环秀, 李奇林, 等.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2, 17(1):60-61.

[9] 孙淑丽, 田洁琼, 逄晓娜. 颈外静脉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中的效果比较. 实用医药杂志, 2010, 27(12):1111.

[10] 沈诺, 谢红春. 静脉留置针行颈外静脉穿刺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体会.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1, 18(11):53-54.

[收稿日期:2017-10-26]endprint

猜你喜欢

静脉留置针管理
管理漫画
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儿科输液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探讨
儿科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
集束化护理减少静脉留置针患儿并发症的作用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与预防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艾滋病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配合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的护理分析
营销管理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研究与护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