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与“概论”课教学的有机融合研究
2018-01-26王英
王 英
当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越来越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展,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革命老区视察,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的指示,这不仅为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同时也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指明了一个正确的改革方向[1]。
东北抗联的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在东北战场上进行的,所以东北地区遗留下来许多革命战争纪念地和革命遗址,这就为东北地区遗存了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东北红色文化资源为本地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红色素材和革命内容,高校思政课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好这些宝贵的资源。
1 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其在东北三省的分布
1.1 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指的是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建设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并能够开发利用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及其各种载体的总和,是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光辉历史的有利见证,它贯穿于整部中国近现代历史之中,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社会主义革命历史、社会主义建设历史和改革开放历史,承载了一代又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先辈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取得的伟大历史功绩,是独具中国特色的精神文化、历史文化,它不仅渗透着革命先辈们崇高的革命理想、而且凝聚着无产阶级革命家高尚的道德和优良的品质[2]。
1.2 红色文化资源在东北三省的分布
众所周知,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北大荒精神都产生于东北这片红色热土,其中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一系列非常重大的战役都发生在这一区域,抗战结束后党中央决定成立东北局,抽调2万名干部和10万大军进入东北开辟根据地,可见东北地区在解放战争初期的重要战略地位,东北有着光辉的革命历史。东北三省的革命战争纪念馆有四平战役纪念馆、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塔山阻击战纪念馆等;革命博物馆有“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抗美援朝历史博物馆等;烈士陵园有杨靖宇烈士陵园、赵尚志革命烈士陵园、八女投江革命烈士陵园、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塔山阻击战烈士陵园等;革命先辈故居有陈云故居、关向应故居、马骏故居等等。
2 红色文化与“概论”课融合的必要性
2.1 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现在在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及精神状态影响着甚至决定着未来我们国家我们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及精神状态,而大学四年学习生涯则是大学生人生成长最重要的历史时期,抓好大学学习阶段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高校思政课必须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滋养大学生的心灵,必须帮助大学生全面确立符合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的三观,为他们未来的人生注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红色革命精神,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奠定红色基石。
2.2 有利于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革命战争年代有着丰富的红色革命精神,新时代需要有新时代的伟大精神。当代大学生出生于改革开放的年代,既没挨过饿也没受过苦,又离革命和建设历史较远,如果要想让他们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信念,最好的方法是向他们开展轰轰烈烈的红色革命文化思想教育。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的教育不仅要贯穿于大学四年学习生活过程的始终,而且还要入脑入心,要做到植入心中、浸入灵魂、深入骨髓。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国革命历史了解的程度和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对中国革命史客观认知,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认识偏好。目前大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的渠道主要通过读书、影视剧、新闻广播等途径,而大学思政课教师的课堂传授是重要渠道,老师在课堂通过讲述伟人事迹、介绍红色经典、宣讲革命精神,用红歌红书红色经典塑造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用伟人的情怀培养大学生爱党爱国的历史情怀,用红色文化将革命精神植入大学生们的心灵深处,使他们崇尚红色文化,提高对红色文化的追求,提高自身思想觉悟,更好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3 红色文化资源与“概论”课教学的有机融合路径研究
3.1 利用先进红色文化资源武装教师头脑
目前高校“概论”课教材具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理论内容阐述一多二全三抽象,对具体理论的解读非常少。这就要求“概论”课任课教师要从整体上熟悉新教材内容,弄清楚其筋骨与框架,在确保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调查掌握学生们的思想状况,针对教学难点重点,结合时事热点焦点,解放思想,注重实效,大胆调整教材内容,推动教学内容的重新构建,大篇幅充实相关红色文化资源的专题内容,着力把教材体系变为教学体系[3]。
因此,近几年来在实践中本着育人者先受教育的原则,对全体“概论”课教师进行红色文化培训,先后到靖宇干部学校、井冈山红色学院学习培训;去遵义、延安、西柏坡、梁家河学习考察;全员到辽沈、四平、临江战役纪念馆参观学习,利用我们本地的优质红色文化资源武装各位教师的头脑,将红色文化资源中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内化于心,在“概论”课的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把红色文化元素输送给学生,使课堂教学更有灵活性和针对性。
3.2 探究红色文化资源与“概论”课教学有机融合的契合点
“概论”课教学应着重对大学生进行“四个自信”的教育,目的是使大学生树立起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从理论和实践上教育说服大学生,使他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首先帮助大学生了解中国革命新道路开辟的艰辛与曲折及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的由来,其次帮助大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的过程及其制度确立的历史必然性。
一是挖掘利用反映中国革命新道路开辟的艰辛曲折,牺牲巨大,贡献重大的红色资源。如东北抗联历史——杨靖宇、周保中、赵一曼等英雄事迹。
二是挖掘利用反映东北革命根据地在全国解放战争中所起的后方基地的重要历史作用的资源。如毛泽东为什么提出抢占东北;三大战役为什么先打辽沈战役;陈云为什么秘密来到临江;为什么要“四战四平”“四保临江”等问题。
三是挖掘利用东北抗联革命精神,让大学生真切感受到东北抗联英雄所承载的民族脊梁的伟大力量,以此培养学生们养成勇于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敢于承担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责任感。如东北抗联英雄杨靖宇、赵一曼、魏拯民等人,他们都不是东北籍人,但为了抗日救国,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东北爬冰卧雪抗击日寇,宁死不屈,直至牺牲。抗联英雄杨靖宇与日寇战斗到最后一息,当敌人解剖其尸体时,居然惊讶地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杨靖宇正是靠着这种坚贞不屈的不畏牺牲的东北抗联精神,才能与日寇血战到底甚至得到了敌人的尊敬。
3.3 深入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
3.3.1 专题授课式教学法 将“概论”课程12章36节的内容重新加以整合实行专题式授课,根据本门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八个专题,在这八个专题中重点选择某些内容将其与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合。比如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部分可以开设《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等专题,可以通过课前充分阅读原著、课上详细讲解原著、课后品鉴欣赏吟诵原著的形式,充分利用红色经典著作中的朗朗上口的语言充实学生们的头脑(比如毛泽东讲中国社会阶级的构成是“两头小中间大”、中国工业化道路是“农业就是工业”等等),带领学生们触摸经典,走进伟人,加深大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道路的认知与认同,进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
3.3.2 案例访谈式教学法 当代大学生属于90后、00后,出生于改革开放之后,不仅思想解放而且头脑活跃,深谙互联网技术,易于通过网络环境接受外来思潮和西方文化,对历史、对革命不怎么感兴趣,如果我们仍和初高中老师一样对他们进行中国革命史的灌输会引起反感,“概论”课程组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认识的实际状况,选择大学生最感困惑的问题进行案例式教学,对学生们不是采取大水漫灌式的理论说教,而是拿出具体鲜活的例子和他们讲事实、摆道理、以理服人,比如在讲到对毛泽东的评价问题上,我就将两本书籍带到课堂,一本是李志绥写的《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另一本是一部非常出名的红色经典书籍即林克、吴旭君、徐涛撰写的《历史的真实》,通过这两本书对比讲解让学生们了解历史上客观真实的伟人毛泽东;另外通过访谈历史当事人或其后人或权威专家进行引导学习,可以邀请革命前辈讲述其选择革命的历程(如袁文才和王佐的孙子讲井冈山艰苦卓绝斗争的历史、曾志的孙子讲井冈山红军发展历史等),通过案例访谈式教学法不仅让学生们有现场感亲切感,而且增加了可信度。
3.3.3 现场体验式教学法 就是把历史学习、红色景点考察与个人的精神锤炼有机融合,带领学生参观丰满劳工纪念馆和丰满大坝时要把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亡的历史讲给学生们;对于抽象的抗联精神教育,可以通过重走抗联路、吃抗联饭,真切感受抗联精神,到通化、靖宇、临江、集安等抗联英雄战斗过的地方实地考察,现场讲授,把不能在课堂进行或在课堂内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的教学搬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通过现场教学使大学生触摸火热革命年代、见证先辈艰辛创业、感悟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格力量,从而认同革命历史和革命理论。
3.4 以红色文化资源为核心构建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
红色文化资源本身就是一本鲜活的教材、鲜活的标本、鲜活的载体,它能够为“概论”课提供广阔的实践舞台和体验阵地,我们充分依据区域红色文化资源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包括课上和课下实践、校内和校外实践、全员和骨干实践等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使红色文化资源与“概论”课更好有机融合。
3.4.1 课上和课下实践 课上通过一周时事工作历教学环节设置历史上的今天、评人说事、伟人情、毛泽东诗词朗读、之江新语选读、学习进行时、讲习所等环节有目的有计划地将红色文化引进课堂,着力宣讲红色文化;课下开展品读红色经典踏寻伟人足迹读书交流汇报和伟人情—毛泽东诗词朗读比赛等实践活动,为学生重点推荐红色经典书籍如《毛泽东传》、《刘少奇传》、《文人毛泽东》、《毛泽东之魂》、《一个革命的幸存者》、《井冈杜鹃红》、《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之江新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推荐观看相关的爱国影片
如《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厉害了,我的国》等,浏览相关的红色网站如陈云纪念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具有区域特色红色文化资源的网络链接。学生可以写心得、写观感、发帖与任课教师交流,在与红色文化水乳交融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证明,在学习“概论”课程时,有目的有计划利用和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能够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怀,能够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树立“四个自信”信念。
3.4.2 校内和校外实践 校内创立“抗联讲坛”、“大学生松花江时政社”“新时代学习社”“红旗大讲堂”等实践教学平台,利用学习中共十八大、十九大会议精神等重要时间节点,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针对重大理论问题、国内外热点问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等开设专题讲座;举办红色革命知识竞赛、红色文化艺术节歌手大赛等校内教学实践活动,新时代学习社举办同读一本好书的活动——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思想交流,把书本上的抽象理论与鲜活的红色文化资源结合起来,使“概论”课教学更加具有生动性和感染力,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校外实践重点开展了寻访红色足迹、铭记党史党恩的活动,如对辽沈战役纪念馆、四平战役纪念馆、靖宇烈士陵园、丰满劳工纪念馆、北山烈士陵园等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到当地大荒地村、霍家店、五棵树镇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参观学习,到吉化公司、吉林化纤工业集团等现代化企业参观学习,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了解区域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状况,将“概论”课程理论教学具体化,进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3.4.3 全员和骨干实践 开展多层次社会实践教学,品读红色经典和一周时事工作历,要做到全覆盖全员参与;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组成的骨干培训班及100名先进青年分子骨干班通过新时代学习社和红旗大讲堂重点培养;与靖宇干部学校进行联合培养,用学生干部队伍的带着作用,在学生中传播正能量,率先垂范,起引领作用。
4 结 语
总之,“概论”课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是最贴近、最能引入红色文化资源的课程,积极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并将其融入“概论”课日常教学过程,是积极推进“概论”课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找准红色文化资源与“概论”课教学有机融合的契合点,充分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从根本上提升“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