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实践策略

2018-01-26江苏无锡市新吴区南星小学邹克波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35期
关键词:笔者课文素养

江苏无锡市新吴区南星小学 邹克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各个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化底蕴,是小学阶段着重培养的语文素养。而“读”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加强“读”的语言实践,让学生人文交融,产生共鸣,累积语言,让课标的基本理念“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到实处。为此,笔者在多年乡镇小学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尝试通过画面、感悟、记诵、竞赛等方式让“朗读”更有实效,并形成了以下有效策略。

一、展示画面,以读悟美

文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通过具体形象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利用一些视听设备展示有关画面或音乐,可以营造浓浓的欣赏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发挥想象,在他们的头脑中产生美的画面。如《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课,课文所描述的故事发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对于那遥远的时代,学生充满疑惑,无法想象,对感受二小的英雄形象自然也产生障碍。于是笔者在进行教学时给学生展示了一些抗日战争时期的多媒体资料,让学生通过这些多媒体资料了解那个时期。末了,让学生倾听歌曲,那忽高忽低的音乐,忽急忽缓的节奏演绎了二小牺牲的全过程,敌人抓王二小时的危急、二小与敌人周旋时的机智、二小牺牲时战士们的愤怒、二小牺牲后老乡们的伤心在音乐声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无疑是一支强有力的催化剂,使学生心底沉睡、懵懂的情感被焕发出来了。学生的感受也变得丰满起来,仿佛看到二小的鲜血染红了天空,伴随着老乡的眼泪也流泪了。此时教者再多的语言都显得苍白了,学生已在图片和音乐中完成了感悟的过程,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的美形成了自己的认识。此时,再让学生读课文,每个学生仿佛已身临其境,读起来声情并茂,当读到“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时,学生更是眉头紧锁,表情凝重,愤慨、惋惜、痛心自然流露。

二、加深感悟,以读促情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可见,在学习的过程中教给方法是多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讲读结合,以讲导读,以读促讲,让教师精要的讲带动学生去诵读去体会。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教师在讲解时就要精,注重点拨启发,注重教给方法,让学生在诵读中逐渐体会,逐步形成能力。如《蚕姑娘》这篇课文,笔者就是采用先扶后放,教给方法来处理的。乡镇小学的学生对蚕并不陌生,而把生活经验融入文字就需要“读”来起作用。笔者在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读好第二自然段,围绕“蚕姑娘是怎样变的?变成什么样了?”这两个问题让学生自由地读,寻找答案,引导读出“变了,变了”的欣喜和诧异。接下的三个自然段,形式和第二自然段相同,于是笔者就给足学生时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读,在朗读中体会“蚕姑娘”的变化,从“又黑又小”到“又黄又瘦”到“又白又嫩”到“一天天发胖,一天天发亮”。蚕儿四次变化在学生的反复诵读中渐渐明朗,一次一个样子,一次一个惊喜,每次的不同体验尽在那琅琅书声中。通过不同形式、层层深入的读,学生感悟加深,情感激发。又如教材中的一些古诗,更要学生去吟诵,从高低的声调中,从缓急的节奏中吟诵出古诗的意象和意境。学生在不断地吟诵尝试中习得了言语技能。

三、加强记诵,以读增效

苏教版的课文都是精心挑选的,读来琅琅上口,听来韵味无穷。课本中的许多篇目都是要求全文背诵的。对于教材指定要背的文章,切忌死记硬背,不能让学生像小和尚念经似的有口无心,要引导学生熟读成诵,要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读出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让学生在用心的诵读中如临文中美景,如感文中之情。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文的第三自然段时,笔者先引导学生理清层次,了解蝴蝶谷里的两种景象。然后通过对“金光灿灿”“上下翻飞”“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颜六色的花瓣”等词句的想象,让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景象,再以精美的课件呈现绚丽多彩的画面,配以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看后听后用课文的词句丰富自己的描述。最后,带领学生回到课文,让学生想着刚才的画面再读一读课文后,闭上眼睛回忆画面和文字。这样,学生在诵读时脑海中出现的就会是那美美的画面和美美的文字。背起来当然是美轮美奂,充满无限向往。除了像这样通过“理解想象—描述画面—回忆文字”的过程来指导学生诵读,还可以采用回想故事情节、分析段落特点等方法来加深印象。这样,以朗读为起点,达成记诵目标,对乡镇小学的学生来说是一种语言积累,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必然得到提升。

四、开展竞赛,以读激趣

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比赛、背诵比赛可以激发学生对读书的热情,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读书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体验竞争的刺激。比赛前对文章的琢磨,对文情的感悟对学生来说都是阅读的体验,能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刻的理解。在诵读比赛时,要求学生用标准的普通话和流畅的语言朗读,加上恰到好处的手势和表情。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笔者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读中感悟,读中表演,读中体会,常以读为主线贯穿教学过程。在课堂上,随机进行个人之间、小组之间、大组之间、男女生之间的各种朗读小比赛,以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让学生喜欢读乐于读,从而提高读的水平。除此之外,笔者还定期在班级里开展朗读比赛,这种比赛分为指定篇目和自选篇目两种形式。指定篇目的朗读比赛由笔者选定一些课文篇目,供参赛者选择,邀请一些教师做评委,评出优胜者。自选篇目的比赛时间跨度大一些,自由度也大些,学生可以自己寻找朗诵的文章,同样邀请教师做评委,评出优胜者。现在,学生对这样的竞赛已深深喜欢,每次赛前总会精心准备,细心推敲,把自己对文本的体验完全展露在那美美的诵读声中。长此以往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五、适度延伸,以读促“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而语文教学应该立足课本,走向课外,走向社会,让“学校小课堂”成为“社会大课堂”。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头——阅读教学更要走在前头,迈出语文书,走向更广阔的文学天地。从古至今,中国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是一笔不可估量的文化遗产,而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入选的一些虽是精品,但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语文补充读本》就是对课本的补充和拓展,里面所选的文章都是和每一单元的内容相关的,或补充,或延伸,让学生读好补充读本必将受益匪浅。因此,笔者在教学时,总是根据进度让学生适时地阅读有关篇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让学生的阅读视野更广阔。如学了《谁的本领大》,补充读《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学了《海伦·凯勒》,补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另外,笔者还经常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诗文让其诵读,特别是每周一首古诗极受学生欢迎,学生常常用很短的时间就能背诵。有学生读出兴趣来了,建议每天一首,笔者告诉他们“温故而知新”,请他们每天读一读,一定有不同的收获。笔者就像一个顾问随时准备接受学生的咨询:这个字什么意思?这位诗人为什么会写这首诗的?这句话该在哪里停顿?学生的问题有浅有深,都是他们在读的过程中不断生成的,都是他们的独有思考。就这样,学生的阅读走出了课外,进入了浩渺的文学天地,徜徉在充满书香的世界里,怎能不流连忘返呢?

读,是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素养的重要抓手,而朗读的有效落实则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不断锤炼。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中,语言积累、人文精神、审美情趣等语文素养自然得到发展和提升,形成丰富的文化底蕴,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笔者课文素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老师,别走……
背课文的小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