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融合视野下小学交往课程建设开发
2018-01-26江苏灌南县实验小学时良忠
江苏灌南县实验小学 时良忠
小学阶段是人际交往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小学阶段学生交往能力的发展,将会对小学生的性格、能力、心理等产生直接的影响,对帮助小学生逐渐理解和掌握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做好自我评价及养成健康向上的核心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文化融合视野下交往课程的核心理念
1.坚持立德树人目标,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小学交往课程的目标以发展小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核心素养提升为主。这就决定了交往课程是学校教育中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主要途径。我校构建起五大领域全面推进的课程实施结构,并结合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内容,选取了与交往密切相关的心理、行为、环境、社会、文化等诸多学科领域的交往知识和技能,将增进学生交往能力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力求把小学生交往的社会性发展要求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交往主动性,发展小学生的交往意识
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交往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交往行为和效果。在交往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活动搭建的选择都应关注学生交往的主动性,关注学生交往意识、礼仪习惯的养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交往主动性,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交往课程的学习。
3.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小学生的交往能力
小学交往课程的开展,在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能更好地满足小学生的情感和交往能力的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在交往课程的设计、教学评价的实施等各个环节,始终将促进小学生的主动发展、愉悦发展作为基本的出发点。课堂上,依托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调动学生的主体学习行为,培育学生的交往能力。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小学生交往能力的发展同校园文化、价值观引导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小学生心理、成长环境、性格等差异,让交往能力的发展表现出了个体的差异。交往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全面尊重学生的认知、家庭、年级、个性和思维等差异。
二、小学生交往问题的类型与归因
1.自我中心型的表现与成因
交往是多边沟通和交流的过程,自我中心型是仅以自身的观点和角度来处理交往过程中的问题。低年级的学生对此表现尤为突出,常常表现出任性霸道、自我中心等心理和行为特征。此类学生很难融入学校的集体生活中,不能很好地理解其他同伴的意图、观点和情感,缺乏从事物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去认知问题的能力。
2.自我封闭型的表现与成因
在小学生交往问题的表现上,自我封闭型的学生表现为:很少或者基本没有同伴交往,单独行动多,集体参与少。例如:在一年级小学生刚刚入校之后,由于对环境、同伴、教师的陌生感,无法较快适应学习节奏,导致了自我封闭心理的产生。自我封闭作为心理防御的机制之一,伴随着小学生交往能力的发展,这种防御逐渐消除。
3.自我否定型的表现与成因
小学生的自我否定是对自身能力、特点的否定性的认识,主要的表现有:自卑、丧失信心、脱离群体和逆反等。“自我否定”在学习困难的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同样,目前许多的在校小学生学习是被动接受的,思想上对学习有一种排斥的心理,表现在将家长对自己的关心错误地理解成唠叨,无法主动地学习知识。
4.行为偏激型的表现与成因
在当今的家庭教育和多元社会文化的双重影响之下,一些学生出现了思想早熟、叛逆等问题,这些问题和行为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同伴之间、师生之间等的正常交往。例如:行为偏激型的小学生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往往不遵守或者故意打破人际交往的原则,或者在同伴交往过程中过于自私,打人骂人、活动游戏不守规则,缺乏责任感,说谎、嫉妒,使得同学之间的相处不太和谐,影响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三、文化融合视野下小学交往课程建设开发路径
1.文化融合视野下小学交往课程的目标
文化视野下的小学交往课程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小学交往课程以价值理性的追寻为课程目标。小学交往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并非简单以工具理性为目标,而是将小学生从交往知识的被动接受角色转化为主动体验的过程。第二,小学交往课程的价值观目标。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学交往课程的开展,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交往价值观、发展小学生的交往能力。第三,小学交往课程以发展学生良好个性品质为目标。交往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体验性和参与性的课程,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整个成长需要。
2.回归儿童生活,开发学生交往课程资源
结合我校悦纳教育理念,一是通过创生悦纳文化,雕琢学校特色文化课程。我们以“自主吸纳愉悦生长”的悦纳文化为校园文化主张,建构多元立体的课程文化、培育个性张扬的学生文化、打造博纳雅容的教师文化、建构自主吸纳的课堂文化、打造民主自由的管理文化。二是抓牢交往阵地,打造班级活动交往课程。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班级内的学生文化氛围对小学生的发展起到直接的影响。三是激发交往内驱,研发艺体竞赛交往课程。通过举办“悦动体艺文化节”“悦享达人秀”等激发交往内驱,研发艺体竞赛交往课程。四是培育健康心理,构建心理辅导交往课程。学校通过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室,设置“心悦悄悄话”“心灵驿站”等,积极发挥心理辅导的最大优势。五是吸纳社会资源,加大综合实践交往课程的开发。学校通过开展“讲故事大王”“阅读节”“小小朗读者”等多种活动,实现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的语言交往,丰富语言交往的知识,掌握语言交往的方法技巧,提高小学生交往能力的全面发展。
3.组织交往活动实践,创新交往课程实施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大交往、多平台课程建设主张,我校结合小学生交往心理、个性发展等需求,在低年级(一二年级)依托“校园达人秀”“入队仪式”等,开设“找朋友”“校园小明星”等德育、礼仪交往课程;在中年级(三四年级)依托“热爱灌南 奉献家乡”“悦纳节”等,开设“寻访家乡名人”“争做环保卫士”“我为美丽灌南代言”等交往课程;在高年级(五六年级),依托“悦纳节”“校园艺术节”等,开设“魅力海之子”“小小演说家”“礼仪达人”等交往课程。丰富的交往主题课程依托多元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将所学的交往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4.围绕儿童交往行为,构建课程评价体系
在小学交往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上,一是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通过实施交往课程将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落到实处。二是教学评价贯穿于小学交往课程设计与开发过程。交往课程的评价行为贯穿在整个开发、实施的过程当中,为了更好地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需要加大对交往课程的动态设计。在小学交往课程评价的具体方式上,主要是多元化的主体参与。根据自我评价发现问题,并及时地进行调整和修改;专家与团队评价环节,集合课程、学科教学、信息技术等专家进行研讨并做好调整;学习者评价环节,将学习者作为开展教学评价的主题,客观地获得小学交往课程需要改进的内容及依据,进而更好地为小学交往课程的开展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