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学生习作插上腾飞的翅膀

2018-01-26江西赣州市南康区逸夫小学刘升宁卢毓燕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17期
关键词:习作笔者作文

江西赣州市南康区逸夫小学 刘升宁 卢毓燕

一、降低要求,激励评价,激发习作兴趣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有学习的动力。可当前我们的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不浓,甚至怕写、厌写,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阻力。是我们的学生生来就怕写作文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们爱说话,喜欢与人交流,一句句充满童真童趣的话语,就是最真实的、最雏形的口头作文。

新课标对一至四年级学生的习作教学提出应从写话入手,目的就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这就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蹲下身子,放低眼光去看小学生的作文。给他们一个轻松自由的写作空间,给他们一个自主表达的舞台。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每篇习作,特别是他们的第一篇习作,或赞赏他们的语气,或赞赏他们的选材,或赞赏他们的一个词、一句话、一点微小的进步。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一句鼓励,一声赞许,一个眼神都可以激发学生盎然浓厚的兴趣,刺激学生奋发向上的创作精神。应该鼓励学生丢开包袱写“放胆文”,让他们把文章写开,把思路写活,把笔头写顺,让他们认识到作文就是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真正感受到“我手写我心”的乐趣。一旦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怕写作文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也就自然而来。

二、加强阅读,注重积累,丰富习作语言

新课标提出: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并明确规定了不同年段的阅读量,三至四年级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至六年级不少于100万字。对照这样的阅读要求,笔者对班上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全班只有30%的学生达到了这样的阅读量,大部分学生只完成了阅读量的一半,甚至更少。如何引导学生去有效的阅读?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班上开展了“读书比赛”。在教室开设图书角,让学生将自己的书存放在图书角,同学之间交换书籍阅读。每个学生还要将自己读过的书名、字数进行登记,汇成表贴在教室的醒目位置。一个月一小计,一个学期进行累计,没有完成阅读量的学生及时与其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督促其完成。一年下来,所有学生都能按课标中提出的阅读要求完成阅读量。

当然,只加强阅读量,那还谈不上有效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还应注重积累。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结合教材的特点,笔者要求学生备好摘抄本,自己为自己的摘抄本设计封面,为它命名。并教给他们分门别类的方法,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段摘抄下来。同学之间互相传阅、互相借鉴。于是,一本本“采蜜本”“词汇宝库”“习作星空加油站”等摘抄本,成为学生最津津乐道的话题。笔者还利用课前十分钟、班队活动课、课外活动等时间开展“成语接龙”“精彩段落背诵比赛”“美文美读”等活动,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积累”,达到“资源”共享。同学们都特别喜欢这种积累语言的方法,他们在积累中丰富习作语言,在交流中提高习作水平。

三、多方实践,感悟体验,获取习作素材。

新课标提出: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有意识地丰富他们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小学生年龄小,对看过、听过的印象不深刻,而对亲身体验过的却是刻骨铭心。所以,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不但能使学生丰富知识,提高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积累写作素材,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内心体验。

如,在指导学生学完“桥”这一主题单元后,笔者要求学生收集有关桥的资料,带领学生来到家乡的东山大桥、芙蓉大桥、南水大桥参观,并请来当年设计这几座大桥的工程师作现场介绍,学生在参观中有了自己见闻与思考。《桥的历史》《家乡的桥》《桥的情思》等一篇篇有关桥的佳作,水到渠成地从学生手中创作出来。还可以组织办手抄报、演课本剧、开故事会、猜谜语等各项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他们走向课外,接触社会,融入自然,在体验中积累写作的素材、获得思维的火花、创作的灵感,学生的作文也必将富有个性、精彩纷呈。

四、加强修改,注重过程,促进作文进步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三分作文七分改。”可见修改作文的重要性。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注意多种修改方式并存,多种评价机制并举,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习作的进步。

一是自读自改。叶圣陶先生说过:“写完一篇东西,念几遍,对修改大有好处。”每次学生完成习作后,笔者都会给学生自读自改的时间。让他们自己读读自己的作文,有什么毛病,一读见效。用词不当会使人读得拗口;句子不完整或不通顺使人读得别扭;衔接不恰当,条理不清楚使人读得不顺畅;重复多余,使人一读就觉得罗嗦。学生在读中自我发现,自我感悟,自我修改,在改中进步,在改中收获。

二是互读互改。以前学生写出的习作,教师往往是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读者、仲裁者。除了教师,学生再难听到其他方面的意见,更难获得读者和作者真正意义上的沟通。而互读互改的方式,为学生建立了更多自己喜欢的读者群。他们在自读自改的基础上,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同学、邻居、家长、网友当听众,听取别人的意见;自己也可以当小老师,帮助别人修改习作。在这种多向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潜能得到极大的发掘,他们的习作主动性也得到了尽情的发挥。

三是网上评改。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发挥多媒体网络资源共享的功能,实现协商学习,有效进行作文的修改与评赏,已经成为现实。在对网络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习作教学时,笔者通过网上监控巡查,及时发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和学生对话给予帮助,构建一种更自主、更开放、更有个性的写作修改评价环境。同时,通过网上浏览,按训练的重点和作文要求,选择出反映共性问题的好、中、差等几类典型作文,以网上广播的形式,师生集思广益共同批改。每次习作中的优秀习作和典型案例都集结到一个专题文件夹中,存入作文库,供以后自己教学和学生参考学习。

此外,笔者还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把学生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习作和有关的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等记录到他们的写作档案袋中,以全面反映学生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就像一座灯塔,指引我们教师更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应提供空间与渠道,为学生习作插上腾飞的翅膀,让学生在更广阔的习作天空中翱翔。

猜你喜欢

习作笔者作文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习作展示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