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中学”引领学校科学教育特色发展

2018-01-26江苏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应从祥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17期
关键词:做中学中学科学

江苏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 应从祥 李 飞

科学园小学地处江宁方山北麓,是2003年由国家级高新园区——江宁科学园投资兴建的一所现代化区管学校。目前学校54个班级,2700余名学生,教职工近160人。建校初期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及优势,明确提出:以科学科技教育特色牵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形成学校鲜明的办学优势和创新成果,发展学校个性特长,培养创新人才,形成学校精品,创立学校品牌。2007年9月学校申请中法合作教育项目——“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2009年升级为江苏省实验学校;2013年被评为南京市“做中学”实验示范学校。十年项目实施,对学校科学教学、科技特色,乃至整个教育教学改革工作都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一、顶层设计到位,确保项目稳步实施

1.组织保证

项目成立之初,学校成立项目领导小组、项目指导小组、项目咨询小组。各小组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和任务。如项目领导小组的组长由校长担任,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和领导。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三任校长更迭,每任校长在了解校情、了解学校特色发展历程后都薪火相传,坚持并全力支持“做中学”项目;每任校长都参与重大事务决策,在决策、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再如项目咨询小组,聘请区教研室学科教研员为顾问组组长,经常邀请教研员深入教学一线,参与项目指导,给予智力与技术支持。

2.课程设置保证

学校按照市、区教育局建议,合理设置“做中学”课程计划。小学一二年级使用2节地方课时,三四年级使用1节地方课时,1节科学课时,确保了课时设置。为了保证“做中学”研究的连贯性,学校教务处对“做中学”课表也尽可能连排,方便实验教学的有序落实。

3.师资队伍保证

项目初期学校抽调两位科学专职教师承担“做中学”的实验教学,同时安排2名优秀年轻教师兼职参与实验研究。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优先考虑科学教师队伍的发展,先后通过调动、争取分配新教师等方式引进3名优秀的年轻教师,他们的参与,大大增强了“做中学”实验教学的力量。学校组织实验教师积极参加市区各种专题培训,通过培训帮助他们准确把握项目精髓,理解实施原则,掌握有效策略,同时也通过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提升教师课程开发与落实能力,为“做中学”项目的有效推进做好师资保障。

4.教学环境保证

学校2007年投入10万元改造了一间“做中学”专用教室,教室配置了电脑,设置了“图书角”“材料区”,使“做中学”教室既是学生动手做的活动场所,又是工具库、展示室,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探究环境。2012年学校改扩建,我们将一幢小楼命名为“行知楼”,其中第二层共约900平方米完全改造成“做中学”教学活动区,这样仪器室、数字化实验室、科学实验室、科学探究室一应俱全,完全满足“做中学”项目研究的需要,教学环境显著改善。

二、培训管理到位,确保项目有效推进

1.开展培训,加强研讨

“做中学”项目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一种科学理念,但实施的内容、方法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充实并具体化。所以,我们学习先行。凡有关“做中学”的培训或研讨,我们一定会抓住机会参加。每学期开学初,学校组织实验教师到东大汉博中心集中培训。先后派遣教师参加北京、哈尔滨等地的培训,经常邀请省、市、区教研员来校听课并及时点评,肯定教学中的优缺点,以此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进步。学校还邀请台湾嘉义大学、台湾新竹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一些教授学者来校讲学讲座。同时学校还与其他实验学校成立联盟学校,制定了活动方案。联盟学校每周开展集体备课或教研活动,活动形式有案例研讨、课例观摩、教学反思交流分享等。如课例观摩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推荐1名实验教师在其他各实验校走班执教,听取其他学校实验教师的意见;另一种是本校2名实验教师同课异构,课后大家交流研讨。

2.课题引领,科学推进

2007年以来学校应从祥、李飞教师每年都有区级个人课题立项,其中2007年、2009年、2010年2人4项个人课题被立项为南京市个人规划课题。2012年随着科学教师队伍的增强,每年的个人课题数量也在增加。与此同时,学校“十一五”“十二五”省市级集体课题也将“做中学”列入子课题之一,实验教师以课题研究的方式拓展“做中学”研究的深度,规划“做中学”项目的推进路径与操作策略,科学推进该项目的实施。依托“做中学”,2016年学校申报的“快乐科学园·小小工程院”被南京市教育局立项为特色文化建设项目;2017年学校申报的课题“快乐科学园:小学学校科学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被立项为南京市“十三五”重点课题。

3.激励评价,管理推动

实验之初学校制订了专门的“做中学”实验项目管理办法和奖励制度。管理办法对“做中学”项目研究的集体备课活动、教研展示活动等内容进行了具体化;激励制度通过赛课、论文、案例评比,激励广大实验教师认真学习理论,努力钻研课堂。2015年结合学校绩效考核方案的修订,强化了对“做中学”等实验项目的考核与奖励力度,为项目的有效推进,对教师专业化成长起到促进作用。

三、目标达成到位,确保项目卓越成效

1.课程发展:改善了教学环境,确立了项目品牌,全面推进了学科建设

引进“做中学”后,学校科学教育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专用教室、实验器械、师资配备、课时安排得到充分保障,科学教育活动开展更加规范。2009、2011年学校科学教研组分别被评为南京市、江宁区优秀教研组,2008年学校科学教育特色被《科学课》杂志宣传,2013年学校代表江宁区接受“全国科普示范基地”的检查验收。“做中学”项目研究还推动了学校的“机器人”科技特色的形成,2009年学校被评为南京市“星光基地”,两次承办市级机器人教练员培训。项目研究期间,学校被授予市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学校还接待了小学科学学科国培班活动,多次承办区级科学教学、科技活动现场会,受邀到安徽蒙城等地开课讲学。2017年学校被南京市教研室授予小学课程改革科学学科课程基地学校,依托“做中学”,学校科学教育、科技特色彰显。

2.教师发展:教师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式改变,教育教学成果丰硕

“做中学”项目的实施促进教师教学理念全面更新。教师更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更关注学生的表达、评价。教师自身不断成长,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实验教师的近10篇论文在《江苏教育》等省刊发表,20余篇论文案例在市级以上获奖,赛课(说课)有4人次获国家级一二等奖,2人次获省、市级一等奖,教师开设包括省“教学新时空”在内的区以上公开课、讲座近20次。项目研究期间,3名教师荣获区学科带头人以上称号。

3.学生发展:学生探究意识增强,学习方式创新,科学素养提升显著

“做中学”强调探究式教学,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随着实验的深入,学生们认识到记录的重要性:学生每人一本记录本,记录下他人的设想、实验的过程、自己的结论。学生掌握了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学会了如何交流研讨。学生的科学素养进一步提升,积极参与各级科技活动,2007年以来,2000余人次在小论文、小发明、三模制作等各项竞赛中荣获区级奖项,尤其学生机器人在“做中学”理念的指引下,成果丰硕,组织学生参加市、省、全国机器人大赛多次荣获一等奖;2009年以来,学生走出国门在韩国、日本、丹麦、土耳其、加拿大摘金夺银。学校机器人不仅在市内知名甚至在省内也声誉鹊起,机器人教育也已经走向普及化、课程化。♪

猜你喜欢

做中学中学科学
点击科学
在多解中学创新
科学大爆炸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做中学”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分析
关于幼师立体几何教学与幼儿园教育衔接的教学案例
遵循“做中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