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年级下册《雷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18-01-25宋歌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5期
关键词:组词朗读课文雷雨

宋歌

教材分析:

《雷雨》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关于自然科学现象的课文。作者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按照时间顺序,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课文篇幅短小、内容具体、配图精美,比较适合低段的学生。本课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落实低段课文的重要任务识字、写字,积累和运用词语,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中对生活的细致观察。第二课时继续随文识记未完成的识字和写字任务,完成教科书要求的背诵任务,以学习文本为契机,走进大自然,了解按顺序和抓特点观察事物变化,增添生活的乐趣。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识字、写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了解汉字背后的故事和审美,利于孩子热爱文字,增强对文字的敏感度。低段孩子的认知发展需要情境,课文创设了学习文字和词语的最佳情景,所以随文识字和理解词语成为低段字词教学的重要方法。在构建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兼顾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结合生活体验,让孩子体会由眼中观察到文字表达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认读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6个字并会使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并能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3.发现作者笔下雷雨的特点,体会留心观察生活细节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情境激趣:(课题板书已经写好的)

1.师:描述雨景,让学生们猜“毛毛雨、阵雨、雷雨、暴雨”。(落实课后习题)

2.师:夏天的雷雨,像阵雨来得急去得也快,但是它厉害在有轰隆隆的雷声助威,而且雨也很大,我们今天来学学《雷雨》这一课(领学生读两遍课题)。

3.让我们首先学写“雷”这个字。(指导“雨”的横钩,并强调上下要紧凑,不分家)。

学生写、展评、改。“雷”组词。

找到文中带有“雷”这个字的两句话,指导读“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抓住“雷”的声音变化,初步引导孩子理解观察事物的变化特点)。

二、识字,初读课文

1.课前预习了吗?有没有不会念的生字?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读不懂的地方?那我现在考一考你们(强化动词):

(1)压(用铅笔压你的纸,用压组词,有节奏读一读,指导“压”,注意一点。)秤砣虽小压千斤。

师:这个生字,藏在文中哪个句子里?相机理解“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这个句子。

压:这么多作业,压得我?学生练习组词、说句子。(理解“压”是有重量的,给人心里不舒服的感觉。是动作。)

(2)垂(一起读,柳树的枝条垂下来,所以叫垂柳,垂发、垂泪、垂涎三尺)指导“垂”的写法,注意笔顺,横的长短(象形文字),书空。(拴绳的粉笔,垂落和垂下)

垂:蜘蛛从上面垂下来,与“落下来”,“爬下来”区别,理解垂的妙处。放课件,直观演示,再引导学生读这个字所在的句子。

(3)户(读,自由组词,象形字写法,解读千家万户、窗户,户是偏旁可以组成的字)。

(4)扑(向什扑去?飞蛾扑火、扑面而来)。

(5)迎 可以组成什么词?理解这句“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找到“扑”这个字所在的句子,想想它与“吹来”、“刮来”的区别。还有什么迎面扑来?

理解动词的准确性。拓展动词:挂、满

师:请同学们把6个生字读一读,巩固识字。

老师动词和名词分组,教孩子理解动词和名词。

三、朗读课文,巩固识字

1.自由練读课文,注意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问下雨了吗?(学课文,也要学会联想,把文章变成一幅幅逼真的图画,这样才能把文章也学活了。谁能告诉我你发现文章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雷雨”的呢?1-3段写雷雨前、4-6段写雷雨中、7-8段写雷雨后。)

3.师:是啊,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把每一处都写得那么细致、生动。现在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和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吧。

4.师: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生活真奇妙!看看这段雷雨前的文字,你自己先试着填一填吧!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 )下来。树上的叶子一( )不( ),蝉一声也不( )。

忽然一阵大风,( )得树枝乱( )。一只蜘蛛从网上( )下来,( )( )了。

闪电越来越( ),雷声越来越( )。

生:指名填,男生女生合作读。

师:聪明的小朋友们一定看出来了,原来我们填进去的都是动词。运用好恰当的动词会让你的文章活灵活现,生动有趣。

师总结:雷雨是夏天常有的自然现象,作者通过他细致地观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了下来。“到生活中去,去观察,去倾听,去思考,可以让我们发现生活处处皆美好”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板书:雷 雨

(田字格和生字)

猜你喜欢

组词朗读课文雷雨
多音字组词
把“朗读课文”落到实处
同音字与多音字练习
雷雨天
《青铜葵花》选段
雷雨
怎样正确组词
雷雨
我会组词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