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实施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
2018-01-25钱喜侠
钱喜侠
摘 要:近年来,青少年生命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但由于很多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再加上初中生的特殊年龄阶段及心理特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实施生命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初中鲁教版的道德与法治课第八单元第十五课《呵护宝贵的生命》的课程为例,探讨生命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必要性及实现方式。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生命教育 实践研究
在当今特殊的社会背景及教育教学机制下,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必不可少。而道德与法治课作为树立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课程,一定要适时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培养,以保证他们身心健康,快樂成长。下面我将从该课程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入手,并对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实施生命教育的策略进行探讨,以期待有更多的收获,并能将收获运用于教学实践中。[1]
一、生命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的意义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性格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学生自尊心较强,且具有一定的独立意识,希望拥有属于自己的权利和自由。所以在这一时期的学生,对他们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实施生命教育,有助于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状态。另外,中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贴近日常学习生活,而且主要是从学生的心灵出发,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疏导,所以更适合在本门课程中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纠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敞开心扉,结合课堂内容并联系自身实际,把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中表达出来,在缓解学生的压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通过道德与法治课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到与他人相处的确方式和在当代社会中人们的正常思维,同时又可以在本课中对社会见象以及社会事件展开充分的思考,进而可以提开学生在与他人交往时的理解分析能力。[2]
二、生命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的策略
鉴于以上对生命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的意义的分析论述,下面我将对生命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的具体应用策略提几点针对性的意见。
1.整合教材资源,充实生命教育内容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仔细揣摩教材,积极的对生命教育内容进行整合和挖掘,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并最终让自己真正懂得提升生命的价值。[3]
教师可以通过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几个方面的培养来充实生命教育的内容。首先,在学生的人生观教育中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知道正确的生命观,指导学生们极积乐观的对待人生中的困难与挫折,从而去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懂得生命的价值。此外,在价值观教育中开展生命教育。进入初中学习的新的人生阶段,很多青少年开始对人生的意义和人生价值进行理性探索与思考。在价值观教育中开展生命教育,一方面引导学生珍视生命,另一方面引导青少年热情地思考人生,对自身行为进行正确的选择与评价。当然,教师还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等课程活动中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主动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等。从多方面促进学生协调身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创造良好的身心条件。[4]
2.丰富教学方法,增强生命教育效果
生命教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是一种触及人的心灵、感染人的灵魂的教育。它需要教师超越传统的理论讲授方法,并通过对生命的真切体悟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才能实现生命教育的目标。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生命教育,教师必须积极实践,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
学校可以不定期举办关于生命的专题讲座和主题报告,例如,“珍爱生命”主题讲座或是一些相关的主题讲座。甚至可以请一些有着相关经历的人召开学校会议,让学生来听他们讲述,之后安排学生写自己听完后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这些讲述中和经历中感受生命的可贵。其次,还可以请交警、消防员等走进校园位学生讲解面临意外危险时候如何自救。这些都可以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生命,增强生命情感。另外,教师可以利用课内外时间播放比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等关于生命的经典影视作品,让学生通过影视作品体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除此以外,学校和教师还可以组织各种生命体验实践活动,通过亲身体悟来感受生命的珍贵。例如,在每年的“父亲节”及“母亲节”时组织学生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让学生懂得感恩和回报;还可以通过参观烈士陵园和伟人故居等文化活动,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珍贵,学会珍惜生命;最后,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关爱弱势群体,积极参与力他们所能及的公益活动,体验生活的艰辛与助人的快乐。总之,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珍贵,学会遵纪守法,珍爱生命。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是人生发展关键时期,青少年学生是肩负重任的接班人,是家庭的未来和祖国的希望。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真正体悟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既是对每个学生个体生命的爱护,也是对所有青少年生命价值的提升,更是教育的最终责任与意义。[5]
参考文献
[1]梁灿坚.思想政治课自主互动教学模式初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
[2]金学鹏.谈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的途径[J].新课程(下),2018.
[3]李富祥.精耕细作——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J].新课程导学,2017.
[4]党纯仁.关注试题特点聚焦学生问题提升学科素养——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思想政治试题分析及教学建议[J].教育革新,2015.
[5]彭舸珺、郭建.生命道德教育的现代载体及其运用[J].陇东学院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