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

2018-01-25黄新娥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5期
关键词:数学成绩家庭教育小学生

黄新娥

摘 要:家庭教育是孩子将来能否走上成功之路、成为社会栋梁之材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当前的小学生,特别是低段的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及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观念、实际应用四方面进行调查。具体研究导致小学生数学成绩差异的家庭因素和家长们应采取的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家庭教育 小学生 数学成绩 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数学能力是人类智能结构中最重要的基础能力之一。优秀的数学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适时训练的结果。据了解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在相似的条件下(包括智商、学习基础、授课教师、学习条件等等)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与家庭教育的不同有着密切的联系。[1]

井大深曾告诫天下父母:“他们在教孩子学小提琴、钢琴、英文、数学等方面下功夫,孩子是具有惊人的可塑性的。而且孩子的许多潜能若不在幼时打好基础,等成年后就后悔之晚矣。”也就是说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学习潜能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那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数学成绩存在怎样地影响呢?笔者将对此进行调查研究。[2]

二、研究措施

1.研究方法;问卷法、统计分析法、观察法

2.研究对象:桐乡市第二实验小学二年级,共120人。发放试卷120份,收回120份,有效卷111份,收回率为100%,有效率为92.5%。

3.调查过程:用自己设计编写的《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数学成绩影响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其中,问卷一是调查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问卷二则是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其中第1,2题是调查计算能力,第3,4题是调查初步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第5,6,7题是调查实际应用能力,最后2题是调查其空间方面的能力。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影响

计算能力是计算技能与逻辑思维能力的结合。口算是计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笔算,珠算、估算的基础。口算不借助任何工具,只凭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对发展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能力均有直接作用。笔者对此进行调查。

题目:在平时,你的父母要求你帮忙算帐(如购物或其它时候)吗?

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家庭中有60%以上的父母都开始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提供计算的机会了。选A的学生中对调查问卷二的两题计算题有90%是全对的,选B的有45%是对的,选C的有42%是全对的。很明显,家庭中经常给予计算机会的孩子,计算能力明显要强,而平时不练习,只靠课堂传授的,计算能力相对较弱。

2.根据调查结果表明,低段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总体水平比较差,这是由于低段儿童的思维不够灵活,抽象推理能力水平低导致的。据调查了解到,在全对的学生中父母经常给孩子做类似的趣味题的占23.3%,有时会给孩子做的占70.4%,不给孩子做的占6.3%。而在做得全错的学生中父母经常给孩子做趣味题的只占8%,有时会给孩子做的占68%,不会给孩子做的占24%。从这些数据表明,父母经常给孩子做些趣味性的数学题对孩子的思维开发具有显著效果,这也就大大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数学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

四、讨论

1.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小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

家庭是培养孩子健全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使孩子健康愉快生活的高级场所。而不良的家庭环境造成的心理影响,对孩子来说是深远的,它不仅可以左右一个人的人生道路,而且对人的智力培养与提高存在着重要的潜在影响。

2.父母本身的文化和职业对小学数学成绩的影响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西方的一些学者,他们根据父母的职业与教育,把家庭加以分类,然后考查归入不同家庭类型中儿童的智商。儿童的智商用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和威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两种标准化测验来确定。研究结果表明,来自不同家庭的儿童,他们的智商也不同。例如,父亲属于专业工人一类职业的儿童,他们的平均智商分数为110.3,而父母从事少许技术的农庄一类职业的儿童,他们所得的平均分数则为94.2,两者智商相差16。[3]

五、建议

1.创建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

现代的家庭已不再仅仅是单纯的生存与生活功能的单位,而是向教育生活和娱乐一体化的方向转化。如何把家庭建设成“和谐、理解、文明”的基地,是搞好家庭教育的很重要前提。

作为父母要深刻懂得“家庭和谐”对促进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努力铸造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使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生活与学习方面的乐趣,也使其能够在数学成绩上有所提高。

2.父母对于子女的数学成绩期望程度就适当

父母对子女的期望目标不是一伸手就可摘到的果子,而是跳一跳或想办法可找到梯子攀上去可获取的果实。

作为小学生的数学目标,是体现在每年开始时为该学年订的计划中。经过统筹安排,目标要合理——也就是目标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要量力而为。若目标过高,经过努力仍难以达到,就会挫伤积极性;目标过低,极易达到,就起不到促进学习的作用。

3.家庭与学校密切结合,保持联系

在对儿童实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校教育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然而家庭教育却起着关键性作用。由于这种关系,二者必须有机结合达到统一。做为教师,是连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纽带,教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反映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在家表现,针对情况制定措施。作为家长更应该主动到校了解学生在校表现,配合教師做好工作,限不良事态于萌芽状态,切实负起家长的职责。可一部分家长往往是临渴才掘井,发现自己的孩子落后很多了才来关心,出现被动教育,不得于孩子成长。

让我们为共同的目标一道担负起对孩子的教育吧!

参考文献

[1]陈宇华.新素质教育宝典(小学生版)[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2]李玉玺.刘淑娴.家教,好学生的秘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3]李孝忠.能力心理学[M].陕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数学成绩家庭教育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帮助学困生提高数学成绩的几点做法
高中数学实验教学案例分析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