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院校法律知识有效渗透策略探微

2018-01-25高莉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2期
关键词:法律教学提高效益技工院校

高莉

【摘 要】技工院校生的法律教育问题,常常受到忽视,然而,对其开展必要的法律教育迫在眉睫,有利于化解所谓“熊孩子”问题的发生,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出现,有利于培养责任意识。同时,有利于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此,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建立凸显权利的法律教学知识体系,借助其他人文学科的有益因素,提高技工院校法律教学的效果,重构法律教学知识体系,以使学校法律教学更好地适应国家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的实施。

【关键词】技工院校;法律教学;多元引导;提高效益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030-01

随着依法治国的推进发展,在技工院校法各学科教学中加强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尤为重要。在教学中融入法律知识,不仅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还为学生走上社会和工作岗位拓展思维和培养创新精神,以保证为社会培养既具有专业能力又兼具法律意识的综合型人才。

一、当前技工院校法律知识教学中的问题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基石,确立学生的法律知识体系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品质的入口。但问题是,我们要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什么样的法律知识体系,法律体系是由一个个法律规则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组成的集合体,当然更重要的是法律的原则和宗旨及其体现出的法治精神。我在此要进一步追问,确立和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信仰视野下的法律体系,这些就足够了吗?如果说我们在学生心中建立的法律体系,让学生感到它们是冷冰冰的“枷锁”,这样的法律教学就是失败的。那么我们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法律体系还缺什么?法律的情感。提到感情,我们总是把它和軟弱、非理性挂起钩来,“感情用事”是贬义词,而法学界的主流观点更是把感情和法律对立起来:法律是理性的,法律是不讲感情的。但如果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法律体系,仅仅是由冷冰冰的法律规则、原则和闪耀着理性光芒的法治精神构成的,而缺乏对自由和正义追求的灼热的感情,那么这样的法律体系对学生有多少吸引力呢?这样的法律体系又有什么样的活力呢?我认为,当前我国的法律教学之所以徘徊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陷入了忽视法律情感培养的泥潭,急功近利,过分倚重法律教学的威慑价值,把法律教学和警钟长鸣等同起来,这样的法律教学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责任、后果、犯罪和刑罚等,难怪学生不喜欢法律,甚至与法律渐行渐远。这种局面不改变,法治、犯罪预防无从谈起。应当承认,法律教学需要向学生传授法律规则和法律的逻辑,甚至需要倚重威慑,但法律教学更重要的是燃起学生對法律的自由和正义的热情之火,如果这把火点燃了,那么法律教学所要达到的效果就会自然出现了。

二、例谈法律知识在技工院校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首先,建立以权利为核心的法律知识体系。著名国际法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路易斯·亨金在其《权利的时代》一书中的“前言”中宣告说:“我们的时代是权利的时代。”权利和义务是法律体系大厦的两根“宏大架构”的顶梁柱,缺一不可,但如果站在法律教学学生的角度,我们有必要探讨,权利和义务何者为先导的问题。美日学生的法律教学体现在“公民教学”中,公民和人民的区别,通说认为一个是法律概念,一个是政治概念,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我认为公民体现的是社会个体的主体性,而人民体现的是客体性,公民相对的概念是国家,而人民相对的是统治者,美日的公民教学更多地关注的是确立学生的社会国家的主人翁意识(主体性)。美日的公民教学在引导学生体会和确立社会国家的主人翁意识(主体性)时,其主要的进路是权利教学。为什么?权利凸显的是自由和正义,法律如果说有魅力的话,就在于此,自由和正义是人类文明的必然要求,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是人社会属性的自然流露,法律教学通过对权利的关注,能激发学生对法律的积极情感,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对法律的积极情感的培养是最重要的。

其次,把其他人文学科作为法律教学的载体。就法律教学的内容本身而言,较为抽象和严谨,稍不留心,对学生的法律教学就可能沦为空洞的说教和恫吓的舞台,很难激发起青少年对法律的热情,实践中我国的法律教学就面临这种尴尬,改变这种局面最好的途径就是借用其他人文学科的有益形式。

“在美国法学界,特别是在法学院中,最近有一股学术思潮颇为引人注目,它就是法律与文学运动,这一学派强调法律与文学的密切关系……”美国的法律与文学运动探讨的主要命题有两个,“法律中的文学”和“文学中的法律”,“法律中的文学”主张人们应该发掘法律中的文学要素,“法律中的文学则具有具体意义的真实性,因为它们都是一个个具体的立法故事或司法判决。”“文学中的法律”关注的是文艺作品中经常会涉及的法律和法律人,这两个命题都从不同的角度论证法律和文学的紧密联系,这一运动给我们研究法律教学提供了方法论的新视角。文学、历史以及一些艺术都可以成为提高法律教学效果的手段,因为这些人文学科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大量激发受众热情乃至激情的因素,而我认为在法律教学过程中,催生学生对法律的良好情感是最重要的。

比如,在给学生介绍伤害罪时,《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法律教学经典文学范例,鲁智深打镇关西打了三拳,第一拳轻伤害,第二拳重伤害,第三拳致人死亡的伤害行为,伤害犯罪行为的三种行为表现在这个文学范例中全面完整而生动地体现出来。日本在对学生进行法律教学过程中就非常重视历史、国语和哲学等人文学科的作用,“日本目前虽然仍在开发自己的法治教学教材,但在现阶段,已经从中学的国语教学、历史教学、哲学教学等多个层面入手,探讨法治、权利、人性尊严与正义等重要的哲学概念。

以权利为先导,激发出学生对法律课的热情,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其他学科的有益因素,那么我们技工院校法律知识教学必将进入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新局面,但在此要指出的是,仅靠教师的教学实践是无法根本解决问题,根本出路是对学校法律知识教学体系进行顶层重构。

参考文献

[1]林妨.浅谈如何在技工院校政治教学中融入法律知识[J].华夏教师,2017(07).

[2]吕碧霞.求职就业之你应知道的法律知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8(06).

[3]张晓芳.法律知识对技工院校学生成长的重要性[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8(08).

猜你喜欢

法律教学提高效益技工院校
在不断增量中提高效益扩大影响——《深藏功名坚守初心》一书发行体会
浅析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控的措施
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探讨
让“激趣”开启识字教学的大门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