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牧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调查与思考

2018-01-25孙海军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2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

【摘 要】通过对西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农牧专业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调查显示,农牧专业大学生对参加创新实践活动态度积极,参加科研项目和实验操作是他们参与创新实践的主要途径。大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易受缺乏专业教师指导、实验条件有限和外在激励不足等因素的影响限制。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加强校企合作,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搭建本科生、研究生专业交流平台等途径来促进农牧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关键词】农牧专业;创新能力;培养;调查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004-01

一、调查对象情况

本文采用电子问卷调查形式,对西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学等农牧专业部分一、二、三年级本科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634份电子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25份,有效问卷率为98.58%。

二、农牧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调查现状分析

1.农牧专业大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态度积极。

关于“农牧专业大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的态度”有47%的大学生认为非常重要,43.06%的大学生认为比较重要。可见,大部分农牧专业大学生对创新实践活动的参与呈积极态度,愿意参加相关活动。高校应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积极性,为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提供师资、场地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2.指导教师和实验条件是影响农牧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的重要因素。

在关于“大学生在参与各项创新实践活动时遇到困难”的调查中,81.23%的大学生回应缺乏老师的指导,66.4%的大学生表示实验场地不完善。在关于“有同学不愿意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原因”的调查中,69.56%的大学生认为是因为缺乏实践(实验)条件,55.99%的大学生认为是因为缺乏老师的指导。

调查显示,指导教师和实验条件是当前影响大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重要因素。学科发展的需要实现从业者的专业化、专家化[1]。学校在组织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时,要确保有优秀指导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并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才能提高创新实践活动开展的实效性。

3.参加科研项目和实验操作成为农牧大学生创新实践的主要途径。

调查显示,78.08%的大学生认为参加科研项目训练可以提高创新能力,76.03%的大学生认为实验操作可以提高创新能力。关于“最感兴趣的创新能力培养方式”的调查中,73.5%的大学生对参加科研项目训练感兴趣,70.98%的大学生对实验操作感兴趣。

创新项目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2]。调查发现,参与科研项目和实验操作是大学生喜爱的创新实践活动,也是当前大学生参与创新实践的主要途径。高校应多开展科研项目训练,完善实验基地设施,提高对实验操作教学的重视程度,为大学生提高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条件。

4.外在激励对农牧专业大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有重要影响。

调查显示,69.56%的大学生表示在推免研究生等各类深造发展机会评定时加分可以激励自己参与创新实践活动,61.83%的大学生认为在各级奖学金评定时加分可以激励自己参与创新实践活动,59.94%的大学生表示物质奖励可以激励自己参与创新实践活动,58.04%的大学生表示学分奖励可以激励自己参与创新实践活动,57.1%的大学生表示在各级评优时加分可以激励自己参与创新实践活动。

可见,大学生在参与创新实践活动时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一定的功利性。学校应该完善相关制度,努力将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将大学生自觉创新的意识内化于大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中。

三、关于农牧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1.举办学术讲座开拓大学生创新思维。

关于“如果学校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的学术报告,您是否愿意参加?”的调查中,84.07%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参加。可见,大多数大学生愿意参加创新创业相关学术报告,期望从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应多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举办学术报告会,开拓学生专业视野和创新思维。

2.加强校企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实践机会。

根据调查显示,87.22%的大学生愿意进入企业班的机会。79.5%大学生希望在企业班获得更多的实习机会,77.76%大学生希望在企业班能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64.04%大学生希望通过企业班获得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57.89%大学生希望通过企业班为自己提供创业平台。关于“去龙头企业实习是否能提高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的调查中,55.99%大学生认为有较大的提高,37.85%大学生表示有一定提高。

目前,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较少,创新实践活动层面单一[3]。加强校企合作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3.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实践的专业指导。

调查显示,关于大学生对目前本科生采取“导师制”的看法,80.13%的大学生表示支持。在关于“如果您的专业采取了本科生导师制,你希望导师在创新创业方面为你提供哪些指导?”的调查中,86.91%的大学生希望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创新方面得到指导,75.24%的大学生希望在科研项目上得到指导,68.3%的大学生希望导师能提供更多的先进资源,59.31%的大学生希望得到丰富的就业信息。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希望在创新实践中得到专业教师的指导,但又担心依靠自身力量找不到指导教师。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也能夠更有效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专业指导,促进学生专业化、专家化。

4.建立本科生与研究生专业交流平台夯实大学生创新实践素养。

在关于“如果学校建立专门的平台供本科生与研究生进行交流,你是否支持和参与?”的调查中,86.28%的大学生对此表示大力支持并愿意参与。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对劳动者的学历更加重视,很多本科生都有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的计划。如果学校能够建立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交流平台,使本科生与研究生能够在专业领域进行广泛交流,不仅可以使本科生提前接触和参与科研项目,对专业有更深入了解,对于本科生夯实科研素养和培养创新能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思考,张举正等,中国市场,2017年第5期(总第924期),p247.

[2]生命科学领域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讨,陈继峰等,大学教育,2013年8月,p34.

[3]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析,于佳宾等,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12月,p157.

本文为西南大学荣昌校区青年基金项目“农牧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70094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孙海军,男,西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团委书记、思政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培养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