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话题推进” 启“补写”迷津
2018-01-25罗小容
罗小容
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自2012年来,增加了补写题:给出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通常从中抽出几句,让考生补写。六年来,尽管试卷结构有所调整,但这一题型一直稳居不下,可见其考查价值。但就备考情况来看,这道题的教或学自一开始就让不少师生困惑,感到“无章可循”——学生凭感觉,教师指导也是零星半点,碰到太过纠结的,甚至模糊了之。为“补写”找一个切实的着力点迫在眉睫。通过认真思考与研究,我觉得通过对补写文段进行“话题推进”分析,可找出一些解题办法,较好地弥补此短板。
一、补写题题干分析及教学现状举隅
学生在补写时有时自我感觉良好,结果答案却往往欠妥;教师评改试卷,即使参照了参考答案,给分也未必准确无误。究其原因,主要是忽视了对于题干的深入理解。
我们还是先看真题:
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提出了补写任务,“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明确了补写要求。具体说,它是从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语意、内容、逻辑及字数。其中字数要求最基础,没任何疑问;但其他三方面对学生而言要求不低。
“语意”即“语言所包含的意义”,“完整”即“没有损坏或残缺”,“连贯”即“连接贯通”。那么,“语意完整连贯”就是整个文段语言所包含的意义没有残缺,有中心,句子与句子之间读起来贯通,不影响读者对文段的理解,也就是说,文段意思要明确。
“内容贴切”,“内容”即“事物内部所含的实质或存在的情况”,“贴切”即“恰当、确切”,也就是说,文段涉及事物对象的实质性内容要正确、准确(最近几年选段大多为说明类文体,那么“内容贴切”应该就是文段语言严谨,突出“理”味,这就要求学生把握表述方式以及表达时的“度”,不影响整个文段的“理”味)。
“逻辑严密”,即思维缜密、无空隙,落实到文段就是句意的衔接要合乎思维规律,与前文连贯且更注重语意的衔接暗合性。
下面以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补写题为例,对眼下教学现状加以小结。
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①。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虑气候的影响。气候已成为一种自然资源,供人类充分利用,为人类造福。但是,②,有时会带来某些灾害。所以,人们会利用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③。
学生答题样卷如下。
学生1:①而且人的活动也受到影响;②人类不恰当使用;③让气候无害
学生2:①而且也改变人们的生活;②也有不利的一面;③让气候为我们所用
参考答案:①而且还影响人类的活动;②气候对人类也有不利的一面;③使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这道题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较简单,答案也基本与学生样卷1、2相似,然而许多评卷教师并未给出满分5分,有的甚至只给了2分。原因何在?对比参考答案,譬如第一空,师生大都认为参考答案更能承上启下;第二空,参考答案相对样卷更明白;第三空,样卷1、2的答案也可以,只是参考答案好点罢了。诸如此类解释,在补写题教学中较为常见。样卷与参考答案有出入是必然的,但诠释更多还只停留在一知半解、自立说法,甚至模糊了之的不堪状态下,极少紧扣题干要求,作出合理解释。因此,补写题的教学实效也就微乎其微。
二、“话题推进”与“补写”文段的分析
1.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补写题“话题推进”简析
试题内容由话题“气候”引出,首先阐述气候是“自然现象”,并解释它不仅决定土壤及植被情况,还改变地表形态。那么接下来第一空肯定应该是用“而且”或“还”等进一步引出气候的“影响力”。那么气候到底有什么影响呢?其下一句更换了话题:“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等需要考虑气候的影响。基于此,第一空应仍以“气候”为话题,进一步说明它对人类生活、生产、建设等活动的影响,而不能如样卷1将“人的活动”作为陈述对象“中途易辙”,也不能如样卷2用“改变”,它因未能呼应下旬中的“影响”而“内容欠妥”。
文段第三句再次回到“气候”话题,阐述它是供人类利用、为人类造福的自然資源,由“但是”一词引出的内容,应该与前一句相对或相反,它或是“气候影响消极”的一面,或是人类“不恰当利用”等新的话题,但无论内容如何,由“有时会带来某些灾害”句可断定,其陈述对象必定是“气候”而非新话题“人类”。因此话题仍应是“气候”,且为了让陈述对象明确,答题时必须以“气候”为陈述对象。这样看,样卷1陈述对象错误,样卷2陈述对象模糊,逻辑也不严密。
最后一句,在前文的基础上以“人们”为话题,阐述改变气候的积极做法,据“所以”一词提示,第三空应是对前文内容(即气候利弊)的延伸和呼应,应是参考答案中所涉及的“利弊”两方面的转换,而不是偏指一方。
总之,样卷1和样卷2基本符合补写题“语意完整连贯”的要求,但不太符合“内容贴切”及“逻辑严密”的要求。
2.“话题推进”与“补写”文段的暗合性
文段“补写”是由诸多语意并不孤立的句子相互衔接,组成一个表意完整又丰富的语段。而从表述角度来看,一个句子通常由“话题”和“述题”(对话题的陈述)构成,一个话题未必能被一个述题阐述透彻,因此话题、述题势必要跨越一个句子的界限,形成新的句子,生出新的话题或述题,以进一步阐释原先的话题。在此过程中,新的话题与述题可能还需更进一步阐释,因此话题只会继续往前推进,直至这些延伸的句子所组成的文段有一个完整的中心为止。近六年的高考补写文段主要介绍“药物使用”“太空垃圾”“花青素”等,基本上都是说明性文段,以一个话题为出发点,不断引出话题或述题,最终生出一个文段,使原话题内涵更丰富。因此文段补写实质上就是寻找话题不断推进的“痕迹”,以完成补写新旧话题或述题内容的过程。在话题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就形成了一个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的文段。如:
为了保护自己,变色龙经常换上与环境接近的颜色。人们对此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以为变色龙①,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其实,②。蜥蜴类动物的皮肤变色③,温度和光线是其决定因素,而且每种蜥蜴能变什么颜色也是固定的。(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
参考答案:①身处什么样的环境;②这是错误的认识;③还受其他因素影响
文段以話题“变色龙”为点,阐述其特点就是“经常换上与环境接近的颜色”。由此引出了新话题:人们对其有根深蒂固的看法——“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其实”一词再次引出新话题“蜥蜴类动物的皮肤变色”,新述题应该与前文内容相对,即变色可能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并不完全由环境决定。这种推进分析,不仅使得话题内容更丰富,而且能很好地暗示补写内容。
三、如何分析补写文段中“话题推进”
1.明确话题推进类型
其类型通常有三:
一是话题延伸式推进。(1)平行推进,后续句都直接以首句话题为话题,分别引出不同的述题,各话题之间有一种平行关系。如:“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消灭了蒋匪军。”后三个句子都承前省略了话题“我”,四句话构成平行关系。(2)派生推进,从前一语句的话题中派生出各个话题,并被各后续语句表述。如:“老人蜷缩在市场一个角落,脸黝黑而狭长,眼神不时闪着忧伤,手指被缭绕的烟雾染成了焦黄。”其中“脸”“眼神”“手指”是由“老人”这个话题派生出来的子话题。
二是述题延伸式推进。(1)线性推进,依靠前一句的述题或其一部分延伸为后一句的话题来进行“话题推进”,但每次只延伸出一个话题,这样前句与后句就形成了一环扣一环的线性关系。如:“在这样的艰难岁月中,我多么希望得到来自她的帮助,但她的帮助是要付出巨大的情感上的代价的,这代价意味着什么,我不敢再想下去。”句中述题“她的帮助”被延伸了两次,一环扣一环。(2)分叉推进,从前一语句的述题中延伸出来的话题如果不止一个,而这些话题之间又有着并列关系,话题推进的单线就会出现分叉。如:“笔者在县看守所见到戴着镣铐的刘建民,这是一个中等身材、黑瘦、看上去并不精干的农民,面对铁证如山的犯罪事实,他言辞闪烁,不承认自己为索财绑架幼童故意杀人。”其中的“这”“他”是由述题中“刘建民”派生分叉出来的。
三是综合延伸式推进,前句的话题与述题融合成一个整体作为后继句的话题。如:“现在有些紧靠高架道路的居民楼和商业建筑已经开始受到冷落,这是一个信号,即人们愈加重视自己周边的生态环境。”“这”是一个总括性词语,将含有话题与述题的整个前句作为新话题。
2.以句为单位,寻找话题推进标志
话题作为陈述出发点而延伸,应该是一个句子接一个句子,不停向前推进。而一个句子通常以“话题+述题”结构来表达信息,多个句子,也就生出了多个信息,且这些句子相互依存,相互约束与呼应,以突出文段中心语意。这就必然使得句子之间存在多个衔接性的或隐或显的标志。我们只要以句为单位,寻找句子之间的衔接标志,就可以梳理出话题推进的“痕迹”。这种显性衔接标志往往是关联词、话题同义替代词、派生词,述题中的某个词或替代词、总括性词等;而对于隐性的衔接标志,要注意承前省略、蒙后省略等。如:
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 )若使用不当,( )①。以口服药为例,{ }药物进入肠胃道后逐渐被吸收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 ]②。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 }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 ]③,[ ]超过一定限度{ }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
上面文段中“药品”“但”“口服药”“药物浓度”“然而”等词都为衔接的显性标志。而( ){ }[ ]三处承前或蒙后分别省略了“药物”“口服药物”“药物浓度”,为衔接的隐性标志。
3.梳理话题推进类型,确定补写内容
还是以上面试题为例:
参考答案:①也可能对身体产生损害;②血液中药物浓度会逐渐升高;③药物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
首句“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①”,其中两个小句子平行推进,话题都是“药品”,只是“但”后面的句子承前省略了“药品”。根据前一句述题“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以及关联词“但”,可确定空中内容应是“(药品)也可能对身体产生损害”。
接下来,“以口服药为例”作为总括性过渡句,将整个文段切分成前后两部分,后面部分是对前面部分的综合延伸式推进,文段内容都是进一步具体阐释“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①”的。那么整个文段后面部分又是如何进行话题推进的呢?据前文中的三处承前或蒙后省略,其中“{ }药物进入肠胃道后逐渐被吸收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 ]②”为派生推进,即话题“口服药物”派生出子话题“药物浓度”,子话题及其述题可由“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 }就开始发挥疗效”得到暗示。因此,第二空内容应是“药品浓度逐渐升高”的相关内容。另外,文段中“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 }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 ]③,[ ]超过一定限度{ }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是紧承前一句述题“浓度高”,并由其分叉出来推进的:一是高于某一数值会怎样,二是超过一定限度会怎样。另外,根据连词“然而”以及述题“发挥疗效”“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可以确定第三空内容为“药物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
话题推进对填写和分析补写题有积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常会遇到不少阻碍,如教师对话题推进理解不够,把握不到位;另外,即使能把握,在具体教学中也未必能做到精准,因为语言是复杂的、约定俗成的,语法研究总会滞后于语言。而且各学校学情不一,这给补写题实际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但无论如何,话题推进分析不仅能帮助师生厘清句子关系,而且能暗示其补写内容,在教学实践中的实际效果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