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课堂教学调控艺术探析
2018-01-25周克杰
周克杰
低年级语文课堂充盈着孩童的天真烂漫,给课堂加点“规矩”吧,容易搞得太沉闷;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吧,又容易让课堂失控。“开放”与“规范”是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不擅把握的矛盾。其实,如果语文教学能回到真实的情境中,回到多元的生活中,打破书本与生活问的壁垒,填平学科之间的鸿沟,弥合知识体系的裂痕,帮助儿童建构起其感兴趣的心理场,就能让儿童自由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获得心灵的愉悦。笔者将结合一些教学片段,从第一学段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过程、语意、评价、神韵五个方面谈谈教学调控的艺术。
一、学思:教学设计与内容共生相长
1.把握起点
在一些语文课上,教师侃侃而谈的内容,恰恰是学生已经懂了,或完全可以通过自学解决的。例如,学生明明已经预习过课文,知道课文写了什么,教师偏要让学生从课题开始质疑;学生提出质疑后,教师又说“读读课文就知道了”,然后带领学生再读课文。这种方式费时多而收效微,教师教学时应把握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择教学的现实起点,并据此处理教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1]
(教师上《j、q、x》一课,在逐个出示声母“j、q、x”之后,请学生分别读一读)
生:“j、q、x”。
师:很好,谁还愿意读?
(提问将近半个班之后,学生变得不耐烦,开始东张西望或窃窃私语,教师发现后,及时调整设计)
师:老师说儿歌你来猜,猜到了把这个声母念三遍。如果你都猜对了,就在书上奖励自己一个气球。
七个气球——
切开西瓜——
公鸡捉虫——
左上半圆——
左一刀右一刀——
先寫竖左弯,头上再加点——
(学生兴趣一下被提了上来,个个跃跃欲试)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笔者开始并没有把握学生学习真实的起点,采用传统教学中机械重复、强化训练的做法,进行单调的读,导致课堂上学生注意力分散、精神松懈、兴趣淡薄。后来及时调整,用有趣的猜谜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猜音节,巩固所学知识。
2.敢于取舍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低年级学生懂得少,讲得越细,就理解得越深;读得越多,就学得越好。因此他们很少割舍教学内容,导致课堂容量巨大,教学节奏紧张,学生学得疲惫。教学文本的教育因素十分丰富,但因时间有限,必须有所取舍。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和取舍相当于二度开发,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凝聚着教师的学识和智慧。例如笔者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没有按顺序分段讲解,而是抓住中心段,围绕“海底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展开教学。
[案例2]
师:小潜水员们,快潜入课文中的海底世界吧!想一想,海底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你在快速游览海底世界时,发现了什么?发现了快向我报告。(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学生兴趣盎然地读,很快就有学生举手)
生1:报告,我发现海底有光。
生2:我发现海底的动物在窃窃私语。
师(插话):也就是说海底有什么?
生(恍然大悟):声音。
生3:我发现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一篇文章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我们要善于调控教学内容,寻找教学的“抓手”,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段,将文章内容重新有机整合。这样,教学既有较大的涵盖性,又更加精炼简洁,能节约大量时间。收到良好的效果。在上述案例的教学中,笔者抓住重要问题,以学生为基点,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发现理解重点词句。
二、象境:教学情趣与过程协同共生
1.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有着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又不稳定、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注意力不持久等特点。40分钟的课堂,让学生安安稳稳地从开始坐到结束既不现实,也不科学。因此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游戏教学是常用的调控手段,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ai、ei、ui”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打电话”的游戏。
[案例3]
师:小朋友都会打电话吧?下面开始打电话游戏。(伸长大拇指和小指作电话状放在耳朵上)丁零零,电话铃响了,小朋友接电话。
生1:“ui,ui,ui,我是小ai你是谁?”
生2:“ui,ui,ui,你是小ai我是ei。”
通过游戏,既缓解了学生的疲劳,激发了学习兴趣,又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反复朗读,加强了记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应把游戏尽可能多地与竞赛、唱歌、猜谜等结合起来,增强其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巩固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2.和谐共振
在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时,笔者发现一名学生十分“投入”地涂改课本上小骆驼的插画。他在小骆驼的眼睛下面画了几滴“眼泪”,然后还颇为满意地展示给同学看,引得周围的学生哈哈大笑,教室里顿时乱了套。笔者随即作了如下课堂生成:
[案例4]
师:请同学们安静一下,老师觉得××同学画得还算不错,他这么画也有一定道理。小骆驼为什么会流下眼泪呢?(自卑、委屈)谁能来好好开导开导它?
(学生似有所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师:同学们真有爱心!看到小骆驼伤心、难过,心里很不是滋味,想出了许多办法来开导它,现在小骆驼还感到委屈吗?让我们一起去帮助小骆驼擦去泪水,好吗?最后让我们一起送小骆驼一句话:你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低年级学生的行为难以预测,课堂上突发状况时有发生。意外出现时,教师切不可置之不理,更不能粗暴对待,要时刻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把握时机,进行有效调控,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共振。
三、心智:静心涵咏与教学评价互动共生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课堂的走向,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教师的评价要具体丰富,多用叙述性的语言,不要一味地说“你真棒”。低年级学生有很强的“榜样效应”,想要知道的不光是谁“棒”,还有这个人究竟棒在哪里、怎样棒。教师如果有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就能使学生如沐春风,课堂也一定会生机勃勃。
《荷花》一课重点通过文字感知、移情品读、入境想象等方式,将作者笔下的荷花转化为学生心中的荷花,王崧舟老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是这样评价的:
[案例5]
师:白荷花们,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你想说些什么?你想做些什么?
生:(读话)我是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小姑娘,穿着洁白美丽的衣裳,穿着碧绿的裙子,在随风飘舞。
师:荷花仙子来了!真是三生有幸啊!(笑声)
生:(读话)我是一朵招人喜欢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想要跟别的荷花比关,你们谁也没有我这样美丽动人。
师:我欣赏你的自信!自信的荷花才是美丽的荷花。
生:(读话)我是一朵姿态万千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想说:“我终于长成一朵美丽而漂亮的荷花了,可以让许多游客来观赏我。”
师:将自己的美献给游客,你不但有一个美丽的外表,更有一颗美丽的心灵。
课堂上王崧舟老师人性化的评价语言,似一缕春风,拂过学生稚嫩的心田,让学生在心理上走过了从“不敢”到“敢”的过程。这样真诚的心灵对话带来的体验是刻骨铭心的,于是我们看到了课堂上师生之间其乐融融的和谐互动。
教师评价学生还要注意因人而异,体现个性。不同学生要用不同的方式评价,笼统、单一的评价方式,会令人兴味索然。
有教师在教学《月亮湾》一课时,要求学生用朗读来表现对课文开头第一段“我的家鄉在月亮湾,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的理解。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好,教师说:“你的朗读并没有让我们感受到月亮湾的美丽。”第二个学生有进步了,教师说:“老师听出来了,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第三个学生读完,教师说:“你是一个多么自豪的月亮湾小村民啊!”在教师形象生动的点拨下,学生不但体验到了情趣,而且从中悟到了读书的方法,读得津津有味,课堂上趣味盎然。
语文课上,“你真棒”“你真聪明”等评价语言的确可以起到激励学生、调动学生注意力的作用,但是尊重差异、保持耐心、实事求是,引领学生学会欣赏自己,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调控功能。
四、言意:语言之妙与言语之法融合共生
语文教学不仅要追求“瞬间的震撼”,更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方式、方法,不断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形成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持续动态发展的言意融合过程,使教学不断荡漾起浓浓的意蕴。
《游子吟》学生早已会背,读起来似唱儿歌,当笔者声情并茂、“声泪俱下”地范读时,学生哄堂大笑,个别学生茫然地看着。让一群7岁的孩子理解50岁的孟郊写的《游子吟》中蕴含的情感谈何容易?孩子能否真正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激发情感?经过思索,笔者决定用超越时空的对话激发学生的情感。
[案例6]
(教师出示:“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饱含深情地范读,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生1:我觉得母亲缝了很长时间。
师: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吗?(生读)
生2:我从“一针针一线线”看出母亲缝衣服很认真、很辛苦。
师:试着把你的感觉读出来。
(出示“灯下缝衣”图。教师充满深情地叙述:夜色已经很深了,在昏黄的油灯下,白发苍苍的母亲还在一针针一线线地为儿子缝补着衣裳,或许她已经劳累了一整天,或许她已经几夜没合过眼了,她似乎从未考虑过自己,只希望将针脚缝得再细些,再密些……)
(学生练读这句话,进一步谈感受)
生1:我感到母亲很爱他的儿子。
生2:我知道当时有一种说法,要是针脚不密,外出的人就不能按时回家。母亲连夜缝衣服,缝得那么仔细,不就是怕儿子迟归吗?
生3:这真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啊!
教师通过动情的语言,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情境,将文中蕴含的情感挖掘出来,引导学生体味,可以缩短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激发再造想象。加深学生对文中情感的感悟。抓住重点语句品读,可以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进而水到渠成地理解古诗。
五、形神:言语神韵与思维智慧因共生而聚合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的影响深远。语文教学应该通过对学生至真至诚的关怀、细致入微的体察,促进学生成长。教师怎样理解和把握文本,关系到教学过程中能否正确引导,决定了学生在阅读中汲取什么样的精神食粮。因此,教师应在充分钻研教材、深刻领会文本的人文内涵的基础上,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使学生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
一位教师教学《丑小鸭》时,有学生提问:丑小鸭本来就是一只小天鹅,它不离开家,虽然会受到别人的欺侮和嘲笑,但等到第二年春天长大了,不也会变成一只漂亮的大天鹅,过上幸福生活吗?显然,这名学生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理解课文的,按照这种观点,本文就没有了积极的思想意义。仔细审视文本,从文学的角度,我们可以发现《丑小鸭》带有自传性质,从创作背景来看,主要是表达对人类追求自由、敢于斗争的精神的肯定。
教师将该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定为感受丑小鸭追求自尊、面对困难始终不屈服的精神。他设计了一道讨论题:如果丑小鸭心甘情愿地生活在鸭窝里,忍受嘲笑和欺侮,第二年它会成为一只真正的天鹅吗?同时给予方法指导:想象那时的丑小鸭会是什么样子。小组讨论后,几乎所有的小组都得出了类似的结论:“那时的丑小鸭最多只能算是一只鸭子。”“它长长的脖子是耷拉着的,无精打采,毫无自信。”“它的翅膀低垂着,根本没有飞起来的力量。”“它雪白的羽毛蓬松而凌乱。”“它的腿是软弱无力的,走起路来哆哆嗦嗦。”“它的眼睛也是鸭子的眼睛,而没有天鹅的神采。”……全班最后小结:“失去了尊严、没有经过磨炼的丑小鸭即使长大了,也不可能变成真正的白天鹅,因为它缺少一颗天鹅的心。当然,它也不可能过上真正的幸福生活。”
总之,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调控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教师应以放大学生的闪光点、缩小学生的不足点为原则,根据课堂上的各种信息,灵活地调控课堂教学的内容、过程、评价等,使课堂教学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