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2018-01-25
胜义精言,世间本没有许多。吾人执笔作文,呕尽心血,结果与他人所作,或仅大同小异,或竞不谋而合;这种经验,差不多大家都有。因此,对于学生作文,标准不宜太高。若说立意必求独创,前无古人,言情必求甚深,感通百世;那么所谓能文之士也只好长期搁笔,何况学生。但有一层,最宜注意,不可放松,就是:学生所写的必须是他们所积蓄的。只要真是他们所积蓄的,从胸中拿出来的,虽与他人所作大同小异或不谋而合,一样可取;倘若并非他们所积蓄,他从依样画葫芦,临时剽窃得来的,虽属胜义精言,也还要不得。写作所以同衣食一样,成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原在表白内心,与他人相识通。如果将无作有,强不知以为知,徒然说一番花言巧语,实际上却没有表白内心的什么:写作到此地步,便与生活脱离关系,又何必去学习它?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蓄,无非要他们生活上终身受用的意思。同时,这便是“修辞立诚”的基础。一个普通人,写一张便条,作一份报告,要“立诚”;一个著作家或文学家,撰一部论著,写一篇作品,也离不了“立诚”。日常应用与立言大业都站在这个基础上,又怎能不在教学写作的时候着意训练?
学生胸中有所积蓄吗?那是不必问的问题。……若把亲切的观察,透澈的知识、应合环境而发生的情思等等一律认为积蓄,学生胸中的积蓄是决不愁贫乏的。所积蓄的正确度与深广度跟着生活的进展而进展;在生活没有进展到某一阶段的时候,责备他们的积蓄不能更正确更深广,就犯了期望过切的毛病,事实上也没有效果。最要紧的还在测知学生当前所有的积蓄,消极方面不把他们阻遏;积极方面随时加以诱导,使他们尽量拿出来,化为文字,写上纸面。这样,学生便感覺写作业不是一件特殊的与生活无关的事儿;在技术上,也就不肯马虎,总愿尽可能的努力。待生活进展到某一阶段,所积蓄的更正确更深广了,当然仍本着发表必求“立诚”的习惯,一丝不苟地写出来,这便成所谓的好文字。
——叶绍钧《论写作教学》
摘编自饶杰腾编著《民国国文教学研究文丛·写作卷》,语文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