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本真的课堂教学
2018-01-25李民
李民
《荣誉与爱荣誉》是民国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前身)校长罗家伦对学生所作的一篇演讲。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京遭日军空袭,中央大学被炸,罗家伦带领师生西迁重庆。在重庆期间,罗家伦为学生作了一系列演讲,1942年他将讲稿汇编成《新人生观》一书,希望引领学生和读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荣誉与爱荣誉》是其中一篇。解读《荣誉与受荣誉》,不能割断它与《新人生观》的联系。
罗家伦是中国现代史上不应该被遗忘的人物,他是五四运动的旗手,“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至今振聋发聩;他任清华首任校长时,将其从一所留美预备学校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1932-1942年任中央大学校长,将险些被勒令解散的中央大学,发展成全国高校龙头(1938年全国高校统一招考,三分之二考生的第一志愿是中央大学)。他是一位教育家,自觉担当起人生导师的重任。《荣誉与爱荣誉》是他的一篇演讲稿,富有道德激情和使命感。在文本本身极富道德使命感的情况下,如何上出语文味?如何让21世纪和平年代的高中生跨越时空,体会罗家伦校长的殷切育人之情?如何让学生准确把握演讲鲜明的主旨、严谨的逻辑结构、生动的语言?笔者回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豁然开朗:教师“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教学应该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语感”。以下具体展开论述。
一、精细研读教材
对语文教师而言,研读教材的能力是教学能力的根基,只有深入细致地研读教材,用心挖掘教材中的教育教学资源,才能有效组织课堂学习。概括地说,我们在精心研读教材之后,方能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教学。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想要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就要与文本反复对话。教材是智慧的结晶,教师必须重视,要走进教材、尊重教材、吃透教材、超越教材。于漪老师所提倡的“三备法”中,第一次备课即自己独立深入钻研,不参照任何名家教案或参考书。笔者抛开教参和所有资料,对话《荣誉与爱荣誉》课文,研读其内容、逻辑章法、精彩语段,问题渐渐浮出水面:为什么罗家伦校长要作题为《荣誉与爱荣誉》的演讲?为什么“荣誉”相关内容占了课文的主要篇幅,而“爱荣誉”部分很短?为什么演讲用了很多西方国家的例子?课文语言为什么引用大量文言,并夹有外文?然后笔者便研读相关资料,为课文教学找到丰厚支撑。
笔者搜索罗家伦生平事迹等相关材料,为《荣誉与爱荣誉》中的道德使命感寻根溯源,原来作者是要以“诚、朴、雄、伟”的硬汉风格引领学生,一扫民族柔弱萎靡之风,塑造学生的浩然之气。“对民族和国家应尽到特殊的责任和使命,创造一种新的精神,养成—种新的风气,以达到—个大学对于民族的使命。”笔者精读《新^生观》一书,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地体会到了《荣誉与爱荣誉》的主旨用意、思维逻辑、语言风格。
精心研读教材之后,看似单调枯燥的教学资源变得丰富美好起来。笔者创造性地利用当时举国关注抗战胜利70周年的背景,带领学生跨越时空,走近为国育人的罗家伦,走进《荣誉与爱荣誉》的文本,学习这篇典范的演讲稿,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学习目标为例,定位要凸显演讲稿特征。
[学习目标]
1.明主旨,理解作者家国使命感。
2.理思路,培养快速阅读文章的能力。
3.品语言,体会演讲感染力。
导语可以联系文本背景与时事,带学生跨越时空,亲近文本;可以用罗家伦校长的激情名言感染、激励学生。
[导语]
1937年,日寇全面侵华,炮火连天,生灵涂炭。中国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当时全国最高学府——中央大学几乎被炸为平地,校长罗家伦带领师生西迁重庆,艰苦办学,作系列演讲激励学生:“我们抗战,是武力对武力,教育对教育,大学对大学。”1942年这些演讲词结集出版,书名《新人生观》,本文就是其中一篇。今年恰逢抗战胜利70周年,让我们追随罗家伦校长,一起学习《荣誉与爱荣誉》。
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余映潮老师说:“在拥有教学情怀、充满教学热情的同时,我们要提高教育理念的站位。”我想,要上好语文课,教师必须具备语文课程观、教材观,站在课程、课标的高度,心中有整体布局,然后才能有具体的教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荣誉与爱荣誉》,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通过方法的传授与运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传统语文课堂重视文本讲授,轻视甚至缺失阅读方法的指导训练。《荣誉与爱荣誉》全文共约4000字,篇幅较长。在短短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跳读法快速走进文本,是上好这节课的前提,同时能让学生以较短时间完成对较长篇幅文章的阅读。也许一节课的学习不足以让全体学生熟练掌握跳读法,但让学生开始科学地运用阅读方法来读书,应是上好这节课、这类课的标准。以“学法补充”和指导学生运用学法展开课堂活动为例:
[学法补充]
跳读法:在阅读中,有意识地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句段或篇章,抓住关键材料的速读方法。
1.关键词语跳读法:只读自己所需要的与特定主题有关的词语。
2.首尾句跳讀法:只读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或最末一句。
3.语法结构跳读法:找句子中的结构词,如连词;找段落中的结构语,如“由此可见”等。
[学生活动]
用跳读法快速找到主旨句,然后梳理思路。
引导学生学习《荣誉与爱荣誉》,要利用课文的教学价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高中生而言,《荣誉与爱荣誉》属于长文、难文、道德使命感较重的文章,如果上成如当前大多数语文课一样——以文本解读为目的的课,教师碎问不断,学生不断碎答,恐怕只能是一地鸡毛,完全成了一节“思想政治课”。一节语文课,就要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的宏观架构和文本的整体观,而不是只留下碎片记忆。如何利用文本教学价值,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需要重视课堂主问题设置,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学习探究的方法,应是上好这节课、这类课的前提。以“研读文本”为例:
[研读文本]
请用跳读法提取课文信息,讨论合作完成下列题目。
1.文章是怎样将“荣誉”与几个相近概念进行对比分析的,请一一指出并分析。
2.概括真正的荣誉必须具备的条件。
3.论据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文章用了大量论据来论证“荣誉是什么,请找出这些论据并分类。
4.什么是爱荣誉?为什么要爱荣誉?
三、注重语言教学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现语文学科本质内容的教学,需要重视学生语言学用与技能训练,不断推动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让学生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扎实有效的语文课堂,需要减少零碎问答,减少非语言文字手段的运用,多运用课文训练学生的实践学习,增加语言训练,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注重语言教学,重视语言训练活动是基本的显性因素。在课堂教学中要精简教师活动,实实在在地开展学生活动。在进行语言训练时,可以增加语言学用、语言品析等活动,通过多个角度运用课文加强读写训练,使学生课堂阅读实践学习落到实处。以“品读语言”为例:
[品读语言]
比较句子,1、2、4、5的前一句是课文原句,后一句替换了同义词语,3是课文第十段。同桌合作,读一读,说一说感受到的演讲稿语言特点。
1.男子则好出风头,往往做了一次什么会的主席,便自以为了不得。
男子则喜欢表现自己,往往做了一次会议主帝,便自以为非凡了。
2.人人都应该知道学校荣誉的重要,不能随便塌学校的台。
人人都应该知道学校荣誉的重要,不能随便破坏。
3.如果删除画线句子,效果有何不同?
第一必须能维持生命的庄严。“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有荣誉心的人,必定有不可侮的身体,不可侮的精神,不可侮的行为——简单说有不可侮的生命。他的生命是完整的,不容稍有玷污。所谓“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他的理想的生命,是崇高,伟大,正直,坚强。所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他的生命是高贵的,庄严的,所谓“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所以别人尊重他,而不敢轻视他;爱敬他,而不敢亵渎他。
4.错觉是虚荣的粮食,虚荣全靠它培养大的。
错觉是依赖虚荣的。
5.不荣誉的人生,是黑漆漆的,无声无臭的。
不荣誉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明确:演讲一般重口语,以1、2为例,口语化,通俗易懂,明白晓畅。本文还运用文言,以3为例。如果是对一般群众演讲,文言会让大家听不懂,而这是民国最高学府中央大学校长对学生的演讲,听众有国学根基,运用文言,不会造成障碍,还会显得文雅,有说服力、感染力。运用修辞,以4,5为例,生动形象,使抽象的道理鲜明具体。
注重语言教学,教师的课堂语言是最重要的隐性因素。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力求纯净高雅,于学生而言,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有利于学生正确情感的培养,审美能力的提升,文学素养的形成。这就需要教师终身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在教学中渗透文学、文化,让课堂教学纯净高雅,提升语文教学的深度与美感。
如以课堂小结为例,可回溯《新人生观》与本课的源流关系,感受罗家伦于家国危亡时刻希冀用演讲唤醒青年的良苦用心,深入理解他殷殷为国育人的赤子深情。如以导语为例,可用文本背景联系时事,带学生跨越时空,回归现在,深化学生的社会责任与家国担当,强化学生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课堂小结]
罗家伦在《新人生观咱序》中写道:“这部书……章章都是讲完和写完在敌机威胁的期间,有时还在四周围火光熊熊之中。”“敬以献给有肩膊,有脊骨,有心胸,有眼光而又热忱的中华儿女,尤其是青年。”“这伟大的時代需要我们有力的思想,有力的行为,有力的生命。”“时代掀起的亘古未有之洪涛,能不使我们,对于整个的人生问题,有……新的审察和领陪?”
罗家伦校长堪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我们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当深思慎取,奋发前行。
王旭明老师在《我为什么重返讲台上语文课》中说:“我常常思考这样—个问题:全国语文老师共通的语文教学之路应该怎样走?”问题振聋发聩,令人深思。语文教学的道路漫漫其修远,无数语文人毕生探求。如何在教学中坚持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遵守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如何时刻把握语文课的特点,按照语文教学规律教学,致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笔者将继续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