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导入的艺术
2018-01-25杨晓荣岳磊
杨晓荣 岳磊
【关键词】 数学教学;导入;艺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3—0112—01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对新授内容的巧妙导入,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创设和諧的教学情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课堂导入的艺术。
一、游戏导入法
喜欢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对小学生来说,游戏是生活的大部分。游戏能营造出一种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把抽象的数学趣味化,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效果。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利用游戏导入法。
比如,在“认识数字0”时,教师设计了一个开箱子的游戏导入新课。课前先准备四个小盒子,前面三个盒子里放上数量不等的玩具,最后一个空盒子不要放,全部关上。笔者说:“我给同学们带来了几个神秘的盒子,大家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吗?有多少?”引导学生用数字表示物体个数,最后打开的箱子是空的,笔者引导学生说出里面什么都没有,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从而引入数字“0”。
二、情境导入法
创设数学情境进行导入,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近几年,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许多教师纷纷把目光投向多彩的生活,寻找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创设了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各种教学情境中探究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用序数词表达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时,可以选取学生排队的场景:选取学生在操场排队的照片,让学生指认都有谁,观察某一个学生站在哪个位置。教师继而引导:在数学课堂中应该怎样较为恰当地表示位置呢?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序数词“第几个”。
三、故事导入法
故事是孩子最为喜爱的文学形式。孩子喜欢看故事、听故事、讲故事,故事符合孩子直观的思维方式,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所以采用故事直接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参与活动的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学习效果自然很好。
比如,在“认识数字5”时,笔者利用了童话故事导入并教学。教师出示幻灯片:小猫要过5岁生日了,她的好朋友给她送生日礼物。小兔说:“我要送给小猫5根胡萝卜。”小猴说:“我准备了5个最好吃的桃子”。同学们,你们能帮这些小动物为小猫准备生日礼物吗?在生日聚会上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从而引入“认识数字5”的教学。
四、谈话导入法
谈话导入法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氛围调动能力,也要求学生有较好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在“认识人民币”时,笔者问:“同学们,生活中哪些方面要用钱啊?”请学生回答,待时机成熟便立即揭题:“钱的用处真是大啊!我们中国人用的钱叫什么?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五、温故知新法
温故知新是根据知识间的逻辑联系,抓住不同点,以旧引新,合乎逻辑地提出即将研究的问题。
比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在导入环节先让学生练习做题:
67 - 4 = 85 - 2 = 57 - 5 =
集体订正后一起总结:这些都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题,然后笔者再板书题:
43 - 6 =
笔者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这道题目与上述练习题的不同之处,从而引入新课。
六、开门见山法
开门见山只需教师用三言两语,直接阐明学习目的和内容,迅速省时,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角色。
例如,在“认识千以内的数”时,笔者直接在黑板上写出600、173、830等众多数字,然后讲解:千以内的数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读好和学好千以内的数字对我们日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学习千以内数的认识。
七、设置悬念法
学生如果有疑问,就会引起悬念,使心理感到困惑,产生认知需求。教师要善于在静态的教材知识信息中设置矛盾,巧妙设疑。
比如,在教学“表内除法引入”时,笔者出示8根棒棒糖,然后提问:这8根棒棒糖我想分给班上的4位同学,每位同学要分到的一样多,怎样才能又对又快地分呢?学生感到十分迷惑。然后笔者接着说: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做的吗?从而引入新课。
八、实践操作法
动手操作符合学生好动的特点,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多动”,尽量让他们在“做中想,想中学”。
比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可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践操作:按要求拿出200元、50元、60元、5元、7元等,以此引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