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学员科研能力培养初探
2018-01-25冀云涛侯红梅
冀云涛 侯红梅
摘 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所要接受的、重要的医学继续教育工作。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需要在指定的培训基地进行全面系统的规范化学习培训。目前,住院医师的培养只局限于加强其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的提高,而忽视了临床医学发展中最核心的科研能力的提高方面。本文针对就如何培养并提高住院医师的科研能力及其重要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10B-0100-02
住院医师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是学科的接班人和后备军,也是院校医学教育之后的主要教育对象,通常从事各种多发病、常见病的诊疗工作。在进行规范化培训的同时,进行专业学科研究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也是住院医师提高综合能力的途径,更是增强诊疗技术及促进医学发展的需求。目前,住院医师在结束五年的医学院校学习后,要在指定培训基地完成为期三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就要求学员在临床实践中投入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才有可能掌握所轮转科室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因此,规范化培训使医务人员用于做科研课题的时间将极其有限。目前,各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中对科研能力的要求和培养仍较少,可见,增强住院医师的科研意识,激发其科研兴趣,强调培训基地增设科研培训课程的意识,以提高学员的科研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一、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培养其科研能力的意义
对于住院医师而言,其培训时间和精力大部分都投入到了临床技能学习上。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培养其科研能力,则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中面临的重要且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医学科研能力是指医师在进行科学研究时,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对未知的医学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的一种能力。目前,临床技能已不再是衡量一个医院医疗水平的唯一标准,学科的发展对临床医师科研能力的要求不断加强,临床医师只有拥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素质,才能满足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需求,而且卫生部颁发的《关于实施<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除了要熟悉、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较高的临床思维能力,并能对本学科的常见病、疑难病进行独立处理,要对基本的临床科研方法有所掌握。因此,加强住院医师的科研能力培养,可提高其科研水平,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发现、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医院储备科研实力及提高整体科研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科研能力的发展现状
(一)科研意识薄弱
科研意识是人在进行科研活动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它把科学的思维、感知等心理活动上升到了 “自觉”的高度。医学研究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成绩。住院医师在规范化培训过程中由于不存在晋升方面的压力,导致一部分住院医师忽视了对科研相关知识进行学习的必要性,从而使其在专业学习期间所掌握的科研知识也没有得到巩固和发挥,反而随着三年的规范化培训逐步被淡化,造成现在大部分规范化培训学员申报科研项目不积极、不主动的局面。
(二)轮转科室科研带教意识不强
在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学习期间,所学内容大部分是非本科室的相关专业知识及临床技能,而是重点培养住院医师在诊疗工作中的逻辑思维,基本工作则是临床查房和书写病历,带教老师很少进行科研知识及申报课题方面的讲解,缺乏对住院医师科研能力方面的培养和引导。
(三)缺失系统的培养规范和激励措施
卫计委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中明确要求,在一定时间内须完成规定专业科室的培训学习,同时完成一定数量的病例书写以及技能操作项目。但对如何加强科研意识、掌握哪些与科研有关的实验操作及科研方法,却并未做出明确规定和要求,细则中仅仅要求住院医师发表综述或论文即可。这就造成住院医师重临床轻科研,忽略了科研在提高个人专业水平及学科发展中的重要性。此外,在医院组织的住院医师培训讲座中,对如何加强科研能力以及针对科研最新进展的讲解较少,学员缺乏了解学术科研的机会和途径,造成对科研的兴趣不高。
三、建立科研能力培养途径
(一) 培养良好的科研工作态度
要想实现临床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必须要培养医学人才树立严谨的学术态度。有些医师在进入培训时,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展知识面及提高临床技能。因此,在住院医师入学时,我们就应该从思想上引导其养成甘于寂寞、专心研究的科研品质。培养他们树立严谨治学、敢于创新的科研精神,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规范化培训期间,让住院医师积极参与带教老师的科研课题申报、实践、调研、结题等工作,使其加强对临床科研的了解,增强科研意识,使住院医师在日常工作中自觉发现有兴趣的项目,收集资料和积累科研素材。引导院医师管理部门也要为其开设科研能力培养课程,并把具体内容及要求列入规范化培训的大纲中,将开展科研学术活动纳入出科考核评分指标中,从而在住院医师中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同时也要加强师资队伍科研能力的培训。
(二)培养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正确的科研思维是科研活动成功的重要基础,带教老师要与住院医师共同分析研究领域内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以及可以深入研究的關键问题和突破点。通过协助其确立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以及研究结果等,来全面培养其科研思维、锻炼自主研究及探索能力。
(三)进行多途径的科研能力培养
1.开展学术讲座。
主管部门可邀请科研知识较全面的专家就如何开展科研工作进行学术讲座,内容着重课题思路、研究方法等,课后开展问答式的讨论学习。鼓励住院医师申报院内、校内课题,并协助带教老师进行课题病例收集和实验工作,使其通过实验操作感受科研的有趣过程,以培养其科研兴趣和素养。
2.完成读书报告及文献综述。
在住院医师进入规范化培训后,通过带教老师的全面指导,可要求学员各自列出规范化培训期间必读和选读的中外书目及杂志,并按照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在学员撰写读书报告过程中,不仅要求其精准解读所读文献的核心内容及主题思想,同时还要能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及心得体会,从而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文献综述是了解目前国内外在某一领域学术研究的最新进展,熟悉科研发展趋势并获得最新信息的有效途径之一。撰写文献综述,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状况有全面的了解,从而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手段、观点及理论,以及掌握课题研究的设计思路及切入点、可行性。
3.采取激励机制,提高科研积极性。
刚结束校园学习的住院医师科研意识差,经验不足,尤其是专业型研究生,实验室的科研经历较少。相较于高年资医师,住院医师申报科研项目并不具备优势。为了提高其对科研项目申报的主动性、积极性,科教部门应在青年项目、创业项目及基金设置方面适当倾斜。另外,对那些取得科研成果的学员,医院应划拨部分基金进行鼓励性奖励,以激发其申报科研项目的积极性。
在临床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基础上,辅以科研能力培训的模式应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大力推广,使学员课题研究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促进住院医师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科研能力的全面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在临床实践中能够发现问题并进行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叶韵杰,商艳,李强.浅谈如何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科研能力[J].卫生职业教育,2014,(9).
[2]柳红,胡艳艳,邵洁,吴平.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接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