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语文选修课“读写一体专题式教学模式”的思考
2018-01-25牛森惠
牛森惠
【关键词】 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3—0086—01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要求学校教育要尊重人的全面成长。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就迫切需要探究更符合学科特点、更科学的语文教学模式,从而使语文教学真正实现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审美探究能力的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满足学生兴趣潜能和未来学习的需要。对此,本文以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依托,以第一、二、三单元诗歌为素材,以“诗歌专题化教学”为案例,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学中实施“读写一体专题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实施过程和办法、实施案例等进行一些阐述。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基本现状和实施“专题式教学”的必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对开设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是这样明确的: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和提高,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选修课是为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作出学习内容的选择,同时针对学生不同个性有侧重地培养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他们的阅读审美能力和研究探索能力。然而,在当下的语文教学现场,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注重单篇教学的必修课程,大多数教师缺乏对语文教学总体目标的预设,语文课堂长期以来重复着“量少而质欠”的低效模式。那么,在高中语文课程设置一时还无法真正满足学生自主自由选课的情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读写品鉴探索能力,推动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是高中语文选修课实施过程中必然要思考的问题。所以,选修课的教学迫切需要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上有所改变和创新。
二、基于“诗歌专题教学”,明确选修课程“专题式教学”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1.确立选修专题。新课程提出 “用教材教语文,不是教语文教材”的新教材观,叶圣陶先生也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所以,选修专题的确立必须以选修课本为基础,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緊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积累整合”、“思考领悟”、“感受鉴赏”、“实践运用”、“拓展创新”总体目标,以学生“生成思想”为核心,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提炼重构整合,确立有价值的、难易适中的专题供学生探究,促进语文学习效应最大化,从而充分体现选修课程灵活性、多样性、拓展性的特点。
2.细化专题内容。专题内容的设计不可太大、太深、太多,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情,在巩固基础的同时循序渐进提升探究能力。笔者以《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前三单元及相关链接中涉及的《阁夜》《旅夜书怀》《蜀相》《登岳阳楼》《登楼》《泊岳阳楼下》《陪裴使君登岳阳楼》七首杜甫诗歌为例,引入初中和必修课程中所学杜甫的其他诗作,同时推荐课外阅读篇目,给学生提供几个可以自选研究的小专题:“谈谈杜甫诗中的家国情怀”、“谈谈杜甫诗歌的意象特点”等。这些专题的设计,在选修中联系必修,在完成了基础教学目的的同时,又从各个层面训练学生解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3.强化专题拓展。“专题拓展”是由学生在已有专题学习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从深度和广度方面拓展,在一定意义上,专题拓展是专题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能体现专题教学效果的环节。比如,在研究“杜甫《登岳阳楼》和《登楼》主题比较”时,笔者一并列举出了古代登高临远类诗歌十几首:《观沧海》《望岳》《登鹳雀楼》《登高》《登楼》等,将其打印分发给学生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自主确立“拓展专题”。学生结合笔者提供的素材,确立了“关于古代登临类诗歌的主题研究”这个专题。笔者进一步设计问题导引,要求学生阅读素材,查找资料,分析探究,合作讨论形成交流底稿。
通过以上拓展专题的研究,学生更加明确专题研究的方法和目标,更好地巩固了必修课程的学习效果,达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体现专题教学内容丰富性、深刻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有助于建立更适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
三、开展“专题式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选修课程的开设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也是最大难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增强课程的选择性,将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所以,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模式的探索,需要我们孜孜以求,躬身实践,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在明确语文教学基本任务不变的前提下,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设计等方面要不断学习,不断尝试,继续探索更可行、更完善的语文课程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