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问”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018-01-25刘朝品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能力有效提问小学数学

刘朝品

摘 要:小学数学的教学不光是传授给学生大量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去解决问题。提问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手段,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能主动去提出疑问,学会思考。可见,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数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8)10B-0069-02

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覺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可见,古人很重视在学习时要提出疑问,进行思考,这样方能有所觉悟。提问是从古至今以来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经常使用提问这一教学方法,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打开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率。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既要考虑理论知识,还要注意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有必要探索研究有效提问的方式,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

一、巧设提问,激发兴趣

数学问题的巧妙设计,能够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使老师与学生可以进行思想上的沟通。课堂提问不仅仅是对旧知识的巩固,更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途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时,多思考怎样的提问既包含数学的理论知识,又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让学生感兴趣。让学生在“问”中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能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重,教师要利用这个特点,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学习《克与千克》时,老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问,谁能告诉我一根粉笔的质量大约是多少?学生开始会很迷茫,不知道粉笔的质量,大家被老师的问题吸引了,就开始七嘴八舌地说起来了。可是,粉笔的质量到底是多少呢?学生都在好奇地问着,这个时候,老师拿出天平,用天平测量之后,学生知道了,原来一根粉笔的质量大约是15克。

在测量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产生了新的疑问:一根小小的粉笔都有15克,那么,1克的质量又是多少呢?于是,老师鼓励学生亲自操作一番,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不依靠老师的帮助,这样,学生对“克”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就更加深刻、更加全面了。1克是这么轻,那要是1千克又会是什么样呢?有的学生又产生了这样的疑问,那我们就再次测量下吧?不断地测量,不断地产生新的疑问,积极地去分析这些问题,并解决它。学生对数学知识也会理解得更加深刻。

由此可见,巧设提问,激发兴趣,一个情境,一个问题,就把孩子带进了知识的海洋,刺激了学生参与的欲望,使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认真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他们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孩子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学生在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里,思考着有趣的问题,带着激动的情绪去学习,去思考,感受着智慧的力量,创造的快乐。在学习和思考中提升思维能力。

二、逐步提问,层层深入,启发学生,开拓创新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是公认的道理,提问也一样,得慢慢来,一步一步的,不能设计太难的问题,超越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如果题目设置太难,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老师在设计问题时,既要紧扣知识点,又要能让学生理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要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问题,使学生能接受,并能一点点地深入、提高。

为了让学生认识“分数”,理解“分数”,我以生活经验为切入点,结合小学生年龄小,知识水平有限,理解问题能力有限的特点,循序渐进地设计了一组问题:

1.要把8个香蕉分给欢欢和乐乐,你准备怎么分?(学生随意分)比较这几种分法,你觉得哪种分法最公平?为什么?(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利用平均分解决问题。

(1) 把4个香蕉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2) 把2个香蕉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3) 把1个香蕉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引出分数)

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环环相扣,学生不仅巩固了旧知识,同时也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到一起,很自然地引出分数,一步一步的,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寻求问题的答案,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启发了思维。

创新思维是一种独特见解的思维,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信息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图形中的规律”——摆三角形图形与需要小木棒根数之间的关系时,我先安排学生根据书中的样子用小木棍摆摆看,并填好表格,然后我准备了几个小问题:

1.增加( )根小木棒,可以增加一个三角形。

2.小木棒的根数比三角形的个数的( )倍还多( )。

3.你能用字母表示小木棒根数和三角形个数的关系吗?

回答完这些问题,我安排学生自己整理三角形的规律,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在以后探索长方形和数字中的规律的时候,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三、鼓励提问,体现主体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有问题,才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曾经有位外国教授这样评价中国的留学生:中国学生回答问题的水平令人佩服,但是遗憾的是,没有几个敢于或者会提出问题。这一现象与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有关联。

应试教育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老师教什么,学生记什么,在课堂上,老师才是主体,享有提问的权利,学生只能被动、消极地听和回答。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新课程的实施,这种现象正在发生着改变。教师们在课堂上营造舒适、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并引导学生多提問,多问为什么,真正体现了学生才是课堂上的主体。

“问是深入的阶梯,是前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在日常的教学中,需要老师关注学生的兴趣点,了解学生的疑惑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造一个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数学问题情境。巧设问题,激发兴趣,逐步提问,层层递进,启发提问,开拓创新,鼓励提问,体现主体。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有效的提问,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老师不仅仅要传授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其运用数学思维能力去解决生活遇到的问题,从小开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的年龄偏小,数学思维能力不是很强,需要老师在课堂上更加细心地指导和培养。

目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是学校现代教学改革的一项基本任务了,所以,我们更应该利用课堂上的有效提问,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传授知识是必要的,传授学习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素质教育被放在了更高的位置,教师教书育人,在教育人才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责也就落到了老师的肩上,所以,需要老师在课堂上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亚娟.从问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5,(11).

[2]王斌.新课程中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东方青年·教师,2011,(3).

[3]苏永久.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 数学大世界(中旬),2018,(8).

[4]张艳.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5]曹积龙.重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浙江电化教育,1994,(4).

[6]陆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9).

[7]孙峰.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 2018,(29).

[8]卢维建.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8,(25).

[9]韦志强. 整合多媒体,培养数学思维能力[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8,(9).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能力有效提问小学数学
浅谈初一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激发和培养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提问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