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区域法治环境的优化

2018-01-25胡成建

科教导刊 2017年34期
关键词:法律素养优化

胡成建

摘 要 打造一流的法治环境需要明确法治环境一流的标准和参照方向,安全、公正、效能是一流法治环境的多维目标,但当前打造区域一流法治环境的障碍和困难还比较突出。通过强化领导同志法治思维的思想认识,加强政法机关队伍和政府法制工作人员的法治建设,积极培育法治文化,创新开展全民普法等措施来进一步优化区域法治环境。

关键词 区域法治 法治环境 法律素养 优化

中图分类号:D9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12.072

On the Optimization of Regional Rule of Law Environment

HU Chengjian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Research Department, Jiangs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 221116)

Abstract To create a first-class environment for the rule of law requires a clear legal environment and first-class standard reference direction, security, justice and efficiency is the goal of first-class multidimensional legal environment, but the current building regional first-class legal environment obstacles and difficulties are still quite prominent. By strengthening the leading comrades of the rule of law thinking, strengthen law enforcement authorities and government legal team staff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and actively cultivate the culture of the rule of law, to carry out innovative universal measures to further optimize the regional legal environment.

Keywords regional rule of law; rule of law environment; legal literacy; optimization

法治環境是开展法治建设、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和保障,一个地方的法治环境如何,是否达到一流,都需要当地的群众来评价,而打造一流的法治环境需要明确法治环境一流的标准和参照,需要明确法治环境包含的内容、构建的目标和评价的维度。

1 区域一流法治环境建设的目标维度

1.1 “一流”法治环境建设的方向

法治社会所需的环境建设,要区分“硬”环境和“软”环境、“内”环境和“外”环境以及“队伍”环境和“对象”环境等。打造一流的法治环境,需要界定“一流”的标准,要科学设计指标体系,对标建设并不断动态完善、科学考评,以考促改,以评促建。

“一流”的法治环境需要科学评价和量化。需要制定有针对性,既反映共性又具有地方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还要结合时代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地方法治建设的重点工作,有所侧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广泛调研,不能闭门造车,同时要积极借鉴经济发达地区和法治发展特色地区的经验和启示。

“一流”的法治环境评价需要动态调整。要首先清楚“一流”的标准并不是最高的标准,凡是符合当地社会发展和时代特征需要的标准,都可以称之为“一流”的标准,对于共性特征则可参考其他地区,但对于地方特色的则应当研究不同阶段的发展需要,进行动态修订并评价,“一流”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

“一流”的法治环境既要注重法治建设的硬件,也要关注深藏内心的软件,就是当地的法治文化,需要通过不同的评测手段,采用综合的评价方法,结合一定时期群众涉法、涉诉、涉访等的情况进行科学分析。

1.2 打造一流法治环境的多维目标

构建宜居、宜商、宜业的区域环境,需要建设安全、公正和高效区域法治,这些不仅是体现区域的标签名词,更是广大百姓的热切期盼,法治区域的奋斗目标是区域一流法治环境的最高表述,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具体目标:

1.2.1 安全

区域安全的目标就是要在区域内构建和谐稳定的治安环境。社会治安环境是衡量当地社会整体运行稳定与否的最直观标准。安全的人身和财产状态能够让人们安心从事生产交易,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有序运转的良好治安环境,能够让企业对发展规划及发展前景有清晰的预期。这种效益预期不仅是市场经济合理生存的土壤,还是企业家或投资者在当地进行投资经营的动力。①区域的社会安全,是构建法治法治最为直接的体现,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省界相接地区,社会治安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各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违法犯罪行为仍然突出存在,涉毒、涉黑以及伤害案件等危害深、影响大,对社会安全感营造具有较为直接的破坏,更需要将区域安全作为区域法治的首要目标。

1.2.2 公正

公正的实现,需要让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能仅仅成为宣传口号,还要落到实处。主要体现在立法、执法、司法以及法律服务等领域:在地方立法上,要遵循多数人的利益,更要关注少数人的诉求,不因部门利益和个人私心,在立法上做出有失偏颇的行为;在行政执法上要一视同仁,不能选择性执法,现在群众违法,在接受处罚时也理解,但老百姓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也极其敏感,对执法中的公正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司法公正是区域法治的保障,司法工作是法治的最后一道闸门,要以公开来促公正,要以司法改革来保障司法公正,要保持司法部门的独立性,就要在区域内实现完善的制度设计。endprint

1.2.3 效能

一流的法治环境建设,不仅需要公正还要高效,在经济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面前,政府有关部门讲程序、不出错的工作标准过低,在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等环节,我们在办事效率提高的基础上,不能因快而失去标准,也不能存有差错,还要标准化处理,在现行法律框架内,梳理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等办事程序和时限,充分利用互联网,简化办事流程,强化为民服务思想,以更加科学高效的办事手段,为群众、企业等服务对象,打造高效便捷的效能政府,就需要进一步挖掘政府工作部门的潜能,真正以“服务”思想来开展工作,不仅要考核工作部门,还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科学考评,从而塑造“区域速度”,赢得老百姓和客商的认同,让区域成为宜居、宜商、宜业之地。

2 打造区域一流法治环境的障碍和困难

2.1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方式尚未完全形成

各级领导干部决策思维的方式关系着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的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很高,但不愿受到法治条条框框的约束,个人权威凌驾于法治之上。有的领导干部对经济管理的上级部门热情有加,有经费项目可争取,但对司法等部门则敬而远之,认为这些部门不是为他们分忧的,而是带来工作上的被动。这也不是领导干部应有的法治思维,总是希望“顺民”,而厌烦所谓的“刁民”。有的领导干部自身存在各种问题,对下属的管理缺乏应有的责任担当,使得工作作风出现较大问题。有的领导干部“感情”用事决策、“义气”用事决策还不时存在于工作之中,做什么行政决策往往考虑兄弟部门的支持等,而没有真正从工作需要出发来开展行政决策等。

2.2 队伍法治意识和执法能力存在不足

政法队伍的法治意识还存有不足,讲政治讲大局是对政法队伍的首要要求,政法队伍既是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人员,同时也是维护国家各级政权和社会稳定的机器。需要将政治觉悟和法治意识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做好政法工作。如果单纯地将政法队伍当成维护国家政权的暴力机器,那么这种认识就有失偏颇了,要讲政治顾大局,同时要将政治觉悟融入到日常为人民服务的政法工作中,树立法治意识,办事公道正派,满足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需要,也是讲政治。在政法队伍的执法能力建设上,还普遍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法律知识掌握不足,仅局限于自身工作的狭小领域,虽然参加了机关法律知识竞赛,但多数是利用办公软件查找题库中的题目,普法工作成了应景之作,没有真正学到法律知识,在工作中的执法能力则可想而知。

2.3 群众法治观念增强与法治建设之间需求供给矛盾

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群众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在面临自身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往往自学相关法律知识,成为某些法律方面的专家。而面对城市建设拆迁、房地产开发等经常可见群众自发的维权行为,拉横幅、打标语、制作展板等新形式的维权,甚至有的私家车粘贴标语组队巡游等,这些行为使得政府形象大受影响,但相关政府部门却缺乏应对之策。一些地方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过去粗放的招商引资方式带来的弊端显而易见,有些政府对投资者千依百顺,甚至以牺牲行政监管职能来迎合一些违法行为。对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区域发展的阶段,正确判断城市发展所处的历史特征,一些无助于地方长远、可持续、科学发展的项目,甚至被发达地区因为各项政策挤出的业态,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要知道有的是有“毒”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知识和政府工作人员执法能力不足存在着较大的矛盾,群众日渐形成的法律意识与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的管理思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上述矛盾的解决,也是区域法治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

3 打造区域一流法治环境的具体措施

3.1 强化领导同志法治思维的思想认识

在领导层面要形成高度一致的认识,多一些权利意识,少一些权力意识,始终以人为本。抛弃过去因循守旧、抱残守缺的思想,调整远离人性和人文、甚至侵犯个人权利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学法、考法、用法,以普法为契机,重点开展领导干部系统性法治思維的培养,要求领导干部结合工作实际撰写法治论文,以规范化的考核成果促进领导干部学法,并结合工作实际做到“三省其身”,从而将法治理念深入到领导干部的内心。要明确领导干部权力清单和对应的责任清单,监察部门和反渎职部门要深入主动开展工作。在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育上,街道乡镇的领导干部则是深入推进的重点也是工作的难点,培育他们的法治思维能力,有学者提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一要夯实基础,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及法治教育培训;二要抓住根本,重视法治实践,强化基层锻炼;三要把握关键,促进法治文化建设,改善法治环境;四要强化保障,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法治制度建设。②

3.2 加强政法机关队伍和政府法制工作人员的法治建设

中共中央近日印发《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政法干警执法司法能力和水平的新要求,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党中央对政法队伍建设顶层的制度设计,意见明确提出,“牢牢把握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总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方向,深入推进思想政治、业务能力、纪律作风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政法干警队伍五个目标: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要实现这些目标要求,就需要政法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我们要以法治为总目标,以政法队伍的正规化建设来促进专业化建设,以专业化建设提升执法司法的职业素养,广泛开展思想认识大讨论、岗位技能大练兵、执法为民讲真情、规范专业保公平活动。对于窗口单位,要锤炼文明执法、理性司法的基本素养,规范执法动作行为,注重执法礼仪。街面要提高治安巡逻等的见警率,增强社会安全感。

3.3 积极培育法治文化创新开展全民普法

加强领导和统筹规划,协调推进法治文化培育工程的长效机制构建。在推进法治文化培育的过程中,应该加强领导,进行统筹规划,要将法治文化的培育工作纳入长期的政法工作规划之中。要重视法治文化建设的实物载体显化工程,加快推进相应的文化软件建设。要加强区域统筹规划,在重要路口、关键地段以及特定区域建设相应的显化工程实体。要对街头、路边、重要场所、居民社区等进行综合规划,街头建设法治公园,实现潜移默化的法治文化浸润;路边通过法治标语来提升法治文化的引导熏陶;重要场所针对特定人群开展针对性的法律知识普及和区域行业法治文化建设;居民社区则通过深入实地的志愿者和丰富多样的法治宣传工具,为社区居民提供直接的法律知识普及、应用等的培训。通过法治文化建设的实物载体显化工程,影响法治文化培育的外部环境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将法治文化培育的素材构建充足,进而促进法治文化自觉意识的形成。此外要结合地方传统文化强势项目,设立政府相关基金,引导文化单位开展与法治文化相关的文化作品创作、普及和推广工作。创作出既有符合中老年群众喜爱的法治戏曲作品,又有满足青少年的动漫作品,并进行积极的推广,进而形成法治文化精品,形成代表区域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法治文化品牌,彰显法治文化培育和建设的重要成果,推进法治文化符号的形成,进而提升区域整体的法治文化建设水平。深入推进普法宣传工作,创新普法宣传方式,引导群众自觉提升法治文化素养。

4 结语

以公开促公平、以公正建法治,通过“软硬环境”兼施,“内外环境”共举,“队伍、对象、环境”建设同步,打造区域一流的法治环境,塑造区域法治形象,锻造区域法治的亮丽名片,展现百姓眼中的安全、公正、效能和宜居、宜商、宜业的区域法治环境新气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6年度科技项目:《资源型小城镇属地融合发展的法律问题研究》(课题编号:2016-R2-006);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4年科技项目:《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资源型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与政策保障研究》(课题编号:2014ZD16);江苏省教育厅2015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公共资源交易法律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2015SJB426)

注释

① 张晶.湖北“重商崇企”优良法治环境的创建.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4(1):17.

② 李雯.强化乡镇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6(4):48.

参考文献

[1] 庞凌.论地方人大与其常委会立法权限的合理划分.法学,2014(9):12-8.

[2] 谢文钧.论经济活动的法治环境.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67-71.

[3] 黄丽云.论法治思维的向度、困境与常态化.东南学术,2016(1):175-80.

[4] 杨海坤,樊响.法治政府:一个概念的简明史.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6(1):28-34.endprint

猜你喜欢

法律素养优化
优化问题设计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法律素养的提升
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及改善策略初探
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养成探析
浅议如何提升人民监督员监督质效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论大学生实习实践期间权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