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协作发展路径分析

2018-01-25李莹

科教导刊 2017年35期
关键词:学科建设专业建设

李莹

摘 要 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各有侧重、相互区别而又相互作用,对二者的内涵进行了辨析,提出二者相互协作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进而探讨二者协作发展的路径: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二者健康有序发展;深化综合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发展合力。

关键词 学科建设 专业建设 协作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12.022

Abstract The subject construction and specialty construction is different, mutual difference and interaction, analyze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wo, put forward two mutual cooperation is the only way which must be pass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o explore the path of the two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do top-level design, overall planning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promote two the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deepening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get rid of institutional obstacles to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efforts.

Keywords specialty construction;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是高校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增强综合实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保障。2015年底国家提出“双一流”建设的发展战略,颁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7年初《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相继出台,将“双一流”建设推向新的高潮,加强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在“双一流”建设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当今高校各项工作任务的重心。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学科”和“专业”相混淆,“学科专业建设”被作为一个词语使用的情况时有出现,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实践。通过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梳理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相互关系,探讨二者相互推动共同发展的路径,科学合理地规划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统筹协调建设资源,切实提高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效益,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相关概念辨析及其关系

1.1 学科与专业

学科是指在科学体系中具有相对独立的学术、相对完整的理论的一个科学分支,它可以视作学术分类的名称,也可视作是教学科目设置的基础。在《辞海》中学科有两种解释:一是指一门科学或者一定科学领域的分支,如社会科学中的经济学、法学,自然科学中的化学、物理学等,即指学术的分类;二是指按照逻辑程序进行组织的教学中一定知识以及技能范围的单位,如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等,[1]即“教学科目”的简称,也称作“科目”。

专业是以社会对不同职业分工的需求为依据,对人才按类别进行培养的基本单位。《辞海》中专业的解释为:高等学校或者中等专业学校依照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而设置的学业类别,我国高校以国家建设需要以及学校性质为依据设置各種专业,每个专业制定各自单独的教学计划,以完成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1]

学科与专业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科是专业的根基。学科的本质是知识的分类,学科通过开展科学研究,探索研究新领域,为设立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专业是对学科进行取舍和重构的结果。专业的设置是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为核心的,在此基础上对一个学科、多个同类学科或交叉学科进行综合,构成满足人才培养要求的专业。

1.2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

学科是对知识的分类,而知识本身是不能进行建设的,所以学科建设实质上是对其载体进行建设。学科建设是对学科的人才梯队、学科基地、支撑条件、学术环境、运行管理体制等内容,通过投入人、财、物等硬件和软件资源,对学科的结构布局进行优化组合,凝练学科方向,促进学科发展,提高学科水平,使其成为高校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职能所依托的优质平台的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建设的过程。[2]

专业建设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高校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科学规划专业结构和专业布局,制定培养方案,革新教学方法、内容、手段,明确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从而为社会培养所需的高级专门人才的过程。专业建设由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等内容组成。

从以上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内涵辨析可以看出,二者在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上各有侧重有所区别,抛开现象看本质,二者在深层次上紧密联系。一方面,专业建设依托于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凝练学科方向、探索学术前沿,这些都是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教材改革等专业建设内容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专业建设对学科建设具有导向作用,对其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专业建设紧密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而专业是学科的选择和组合,这对学科建设中的学科方向的发展选择具有导向作用,此外,专业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果能够巩固和提高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的水平。endprint

2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协作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面對时代的新变革、国家的新期待,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只有相互协作、打破壁垒,激发高校发展的内生动力,才能在今后的发展建设中乘风破浪开创新局面。

2.1 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相互借力、互相给力是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不能缺少人、财、物等相应资源的投入,学科建设方面的投入用于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育、科研创新、实验平台仪器设备改进、学术交流等方面,专业建设重点在教材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投入。通常情况下,高校的建设经费总量有限,对一方增加投入另一方的投入必然减少,如若把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看成两个对立面,泾渭分明的对待,则二者之间的矛盾将难以调和,甚至会因为重视一方而影响另一方的发展,使学校陷入瘸腿的不平衡发展境地。[3]只有用辩证统一的角度对待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关系,前者离不开后者,后者促进前者,二者相互借力,相互给力,共同提高,才能使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学科建设通过开展师资梯队建设和科研活动,进而促进专业建设教师队伍的调整和优化,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科研成果促进了教材、课程建设,改革创新教学内容;在专业建设中,通过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从而培育了一批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学术大师,这又反哺了学科人才梯队的建设,通过课程建设巩固了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成果,推动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可见,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紧密结合,相互协作,是高校上水平、上层次、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2.2 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是高校实现基本职能的重要载体

一般来说,高等学校主要有四大职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4]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职能,科学研究是实现这一职能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围绕这一职能而开展的,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两大职能是核心职能的延伸和体现。学科建设通过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完善的科研条件、一流的师资培育具有学科专长、熟悉前沿知识、科研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专业建设通过完备的课程体系、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优质的教学团队培养掌握系统知识、具备实践技能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学科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专业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人才培养这也是其出发点和归宿,加上延伸的服务社会职能,更深层面来讲,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涵盖了高校的四大基本职能,共同构成了高校各项工作的重心。

3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协作凝聚发展合力的路径探讨

3.1 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

高校应与时俱进,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做好顶层设计,从全校角度高瞻远瞩积极布局,统筹规划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以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和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以科技文化发展新趋势为牵引,以高校自身办学优势和特色为基础,明晰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内涵,厘清二者的辩证关系,加强顶层设计,科学系统地制定发展规划,着力推进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相互协作,凝聚高校发展合力。

3.2 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有序发展

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都需要人、财、物等资源的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机制,协调好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关系,对于促进二者健康有序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具有重要意义。要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的支撑作用,同时加强专业建设对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构建一体化配置投入机制、动态调整措施,规范资源配置使用管理,建立相应的检查监督、追踪问责办法,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形成科学合理、统筹规划、共享共用的资源配置机制,促进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有序发展。

3.3 深化综合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发展合力

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需要合理完善的管理体制保驾护航,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切入点,积极探索改革创新管理模式、管理技术与管理理念,切实抓好内涵建设,为二者协同发展提供保障。建立学科、专业准入和退出机制,不断调整优化学科结构和专业结构,形成科学合理的关联发展体系;破除组织、机构间的壁垒,建立相互协作的学科、专业建设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教师成长、考核机制,使教师在重视科研的同时积极参与到教学和人才培养中。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实现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优势互补、协作发展,提高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水平,最终促使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跨越。

€L苣暇├砉ご笱?2016-2017 年度高教研究立项课题 2016-12-15:《我国一流学科建设的评价机制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2] 苏均平,姜北.学科与学科建设[M].上海: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4:8-9.

[3] 钟秉林,李志河.试析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5(22):19-23.

[4] 谭秀森.论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2013(11):51-54.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科建设专业建设
依托学科信息管理平台,促进高校学科建设管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建设实践与发展探讨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引企进校实施项目教学新载体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内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