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以时间诠释教育
2018-01-25黄珺余柯
黄珺+余柯
在刘宇身上,有这样一些关键词:年轻、委派、历史思维。
这是一位年轻的校长。之所以毫不避讳地用“年轻”一词,是因为他的确年纪轻轻———1977年生人,在校长正职岗位上不过4年光景。“四十不惑”的这一年,他再次梳理了自己的成长轨迹,发现“惑”有很多,“不惑”的可能就是始终明白该“以时间来解惑”。
这是一位长期被委派的校长。从长郡中学本部走出,历经“长郡双语”“长郡芙蓉”,再到“长郡蓝田”以及现在的“长郡月亮岛”,他形容自己为一颗携带“长郡基因”的种子,想要在一个新环境里植出参天大树,“以时间来沉淀”必不可少。
这是一位具有历史思维的校长。他從事的是历史教学。历史让人亲事实、知人性;历史让人汲取经验教训;历史的眼光更是发展的眼光。于是,他习惯了向更纵深处观察事物,教育变得更悠长起来。不紧不慢,“以时间来育人”逐渐成为他的教育信条。
的确。教育契合生命,生命即为成长,成长需要时间。当我们仍在感叹“步伐太快,该等等落后的灵魂”时,这位教育人早以自身的成长、教育的实践、理念的凝结向我们诠释了该过什么样的人生、该育什么样的人———这是结果,更是过程。
人生不急,当以时间来解惑
是历史老师,因此,刘宇喜欢从历史文本中说事。
比如,《伤仲永》。作者王安石讲述了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是如何在急于求成的环境中“泯然众人矣”的。
古往今来本如此。
比如,刘宇也总会想起当下那些让人唏嘘的少年“神童”们:药家鑫、李天一……
时代太快,人们仿佛很难再静下心来花太长时间做一件事。但是,教育不可以。
“一个生命的成长,岂能苍白地用‘速度来诠释?”刘宇提出疑惑。
这并非什么新鲜的论调。只是,在依然有如“快节奏、大容量”的所谓“高效课堂”,以及一度成为教育圣地的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现象出现的当下,不断反思、不断告诫一直重要。
大浪淘沙。从大视野看,教育总在回归。回归宁静、回归真诚、回归踏实。但,这样的回归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无疑,时间能浸润一切。
“我们总看到时间流逝的一面,却很难看到时间包容的一面。”刘宇说。
的确,前者是“逝者如斯夫”,它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舍昼夜”,这是人生进取的一种方式;后者是“长河落日圆”,它安慰我们不焦虑、不着急,“静待花开”,这是看待生命的一种态度。
因此,若有年轻教师过于疑惑自己的能力、焦虑自身的处境时,刘宇总会拿自己的亲身经历说事———
“从小学到高中,我一直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孩子。初到长郡中学的那几年,我各方面都不起眼得很……”
我们其实见多了“厚积薄发”的成长事例,无疑,刘宇就是如此。它形容的是生命内在成长的一种状态,所包含的不只是知识的慢慢积累,更多的是以爱、勇气、思索、坚持等打底的厚实人生。
于是,当一个班中最易受老师关注的是优等生和潜能生时,刘宇只是不高不矮、成绩平平的中等生,却也默默通过努力考进了湖南师范大学;当这位初到“长郡”的年轻人内心并不安定时,他花了两年的时间稳定了自己,之后便主动申请当班主任,每天更加充实,于是,班级成为市级优秀班集体,自己也成为了长沙市中小学优秀德育工作者……
“每一个孩子都能有无限可能,每一个人的人生都充满着希望。所以,我们为何要过于苛刻地局限时间呢?我们为何不让时间来解答疑惑呢?”刘宇说。
把人置于整个生命的长河中,把孩子置于整个教育的进程中,把教育置于整个时代的发展中,这是一种“历史的眼光”,也即“发展的眼光”。
无疑,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生命,一位教育人的内心便会柔软起来。他会真正看到一位潜能生的无限潜能,更能如“巴学园”中的小林校长一样,用耐心对待一位“慢慢吞吞”的孩子———这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真切观照。
一如陶行知的那句:“让真的教育成为心心相印的活动,从心里发出,打到心灵深处。”
办学不急,当以时间来沉淀
信念来自于对历史的把握,更来自于自身的实践。
因长郡教育集团化办学推进,2009年始,刘宇便开始了“委派干部”的教育历程,有了我们看来的“跳跃式”经历:2009年于“长郡双语”担任教育处主任;2010年赴“长郡芙蓉”担任业务副校长;2014年回“长郡双语”担任副校长,同时筹办帮扶“长郡蓝田”担任校长;2015年于“长郡月亮岛”担任校长。
不同经验的积累,让刘宇更快速地熟稔学校管理,当然,更伴随有疑惑和反思。
“长郡蓝田”的筹办,被称为“深圳速度”。那是一所三个月时间便举通力建起的一所学校,宣传为“五加二”“白加黑”,口号也为“创造涟源教育史上的最快速度”。无疑,这是对优质教育的一种期盼。
“这样的速度,就决定了会有诸多事务考虑不周全。因为没有时间去更细致地思考,所以,很多问题依然都是等师生使用后才知道进而去弥补的。”刘宇说。
他对“速度”二字持保留态度,并非反对,而是“否定之否定”的反思,即:既然集团化办学是趋势,委派校长越来越多也会是趋势。那么,作为一名委派校长,该如何在现有条件下真正实现扎根办学呢?
“这就注定了有些事情急不得,比如你要先全面有效地了解你脚下的这片土地。”刘宇说,“作为校长的首要工作,便是要积极、主动、深入到学校的各个层面,关注相关诉求,力争听到最真实的声音,看到最真实的画面,了解学校师生及家长的构成、当地教育中的一些‘传统和惯例。同时,也要深入考察学校发展的外部环境,包括当地的人情世故、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习惯等。”endprint
这的确是一个“急不得”的过程。
2015年5月,刘宇参与长郡月亮岛学校的筹办。这次,没有对“速度”的过于期盼,学校建设小步子迈进,从2014年一直持续到2016年底,这中间是不停地与建设方论证与反复修改设计。
这也是一个学校文化不断酝酿的过程。到底是先培育精神文化,再打造与之配套的物质文化,还是先一股脑儿建设好物质文化,再确立精神文化呢?毫无疑问,刘宇选择了前者。如此,节奏就必然慢下来。
2016年8月,学校微信公众号发了题为“为楼栋命名,我们长郡月亮岛是认真的!”一文,为学校楼栋命名的行动正式开始。于是,社会征集、网络投票、专家论证……多个环节后,学校最终选择了“月”系列楼栋命名方式,并当下决定以“月亮”为核心来培育校园文化。
最真实的声音带来了最真诚的文化。“若不静心扎根本土、扎根学校,若不花时间去倾听、去探讨,何来共赴努力的学校呢?”刘宇颇有感触。
皎皎如月明,幽幽照我心。月之皎洁、幽静,仿佛让整个学校时光都慢了下来———无疑,这是刘宇一直以来所期盼的学校。
的确,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公办学校,“长郡月亮岛”的最大资源便是“时间”。学校有九年的时间不间断地培养孩子、有足够的时间等待孩子成长:小升初无缝对接,无择优压力;教师可放慢脚步,用心去灌溉每一株花朵;家长可不急不躁,用陪伴、关爱滋润每个孩子的心灵。
这一切仿佛是命中注定,以虔诚之心对待“时间”的刘宇来到了这里,慢慢沉淀自身十多年的教育人生,并逐步凝练更为深刻的教育理念。
如今,长郡月亮岛学校已然稳健发展,并在全社会初步树立起“名校”风范。
“那,不知对其有何宏愿?”我问。
“宏愿?走出长沙、走向湖南之类?我们不说宏愿,只想通过自己一步一个脚印,从教育本真出发,用‘时间来诠释教育。”刘宇说。
教育不急,当以时间来育人
教育是农业。刘宇用“时间”这样诠释:
“麦苗、向日葵、花朵是能呼吸、会成长的生命,有季节的起承转合、有时令的你追我赶,需要土壤、水分和阳光,当然更需要播种者的耐心和等待,非到瓜熟蒂落不可收获。”
等待让人平和与温柔。于是,我们可以在三八妇女节看到刘宇在学校教师群内发出这样的微信:
“一位哲人说过:女人最大的心愿是有人爱她。无论是含苞初放的20岁,还是风姿绰约的30岁,或是风雅迷人的40岁,‘被宠爱永远是女人不变的追求。今天,是一年当中女神的专属节日,‘长月的暖男们要‘放大招,让各位小主享受老佛爷般的以下待遇……”
教育本就是感性的事业,不疾不徐,温情脉脉。
刘宇更深觉这一点。他从历史中观得颇多人性,那是一个姿态万千的世界:人是什么样?面对不同情况时,人一般会做出何种选择?如何从这些中真正以史为鉴?
他更从当下察得诸多细节,那也是一个最真实的“故事”世界———“今天我看见有两个小孩子在课间追逐疯闹,有一个孩子撞倒柱子头部流血了,假使你们碰见了,会怎么做?”“前天快下晚自习的时候突然停电了,值班行政是如何应对的?有何更好的应对之策?”……这些都成为了刘宇开行政会时让行政班子们探讨的具体案例———他的行政会总是以真实的故事来让大家共享、分析、反思,较少布置具体的事务性工作。
观得历史与发掘当下,都需要洞察力。也正因为这样的洞察力,一位委派校长可以很准确地把握住一所学校最重要的工作———教师队伍建设。
于是,在“长郡芙蓉”时,副校长刘宇敢于明确对中年及以上教师提出“身体第一”的口号———这源自对校情的深度分析以及对人性的真切把握。“学校的大部分老师是原29中留下的,他们资历老、工作任务重、年龄结构偏大。中年教师顾虑最多的不是事业的失败,不是情感的伤痛,而是身体的不可预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以人为本的理念的核心即是对人的本质关怀。”人们发现,这样的“曲线救国”反倒是最有效的提升团队能量的方式。
还比如,初来“长郡月亮岛”时,校长刘宇这样探寻教师的真正诉求———通过深度翻阅每一位老师的履历以及平时的沟通交流,将来这里任教的教师的诉求真正弄清,然后,直面问题,尽量满足他们的诉求。如,为什么很多年轻老师愿意选择相对来说工作量更大的“长郡月亮岛”?刘宇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因为看中这里的平台,准确来说,就是“长郡”的品牌效应。基于此,刘宇的举措便是:不断强化这些年轻老师“长郡人”的角色,让这些年轻老师多与长郡集团兄弟学校进行切磋、教学比武、交流,从而建立“长郡共同体”。
人性即诉求。所谓“人性化”管理,不就是真实面对人之诉求的管理方式吗?
无疑,对一位校长来说,教师队伍建设从来都是核心。在大部分人认为“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时,刘宇坚信“一个好团队才是一所好学校”。“你沉下来了,去真心对待教师,教师便也会沉下来,真心对待孩子。”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每学期都会自己带头上一节全校公开课的校长。并非是因为上得有多优秀,而是他想通过此种方式不断提醒老师们,专注于课堂才是对他们自身最好的沉淀。
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几乎一听课就写详细反思的校长。“初中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只能保持8~10分钟,课堂上要关注学情,看到学生情绪不高马上要变换形式刺激学生,有的比较典型的题目,不必自己包办代替,请解答得比较出色的同学讲一讲解题思路或者上黑板板演,为其他同学进行示范。”———这是他临时听一堂试卷讲评课后所写反思中的一段,真诚而朴实。
……
如此,他的教育、他的孩子们,随着这些“园丁们”的成长,也灿烂地成长起来———无疑,这是一位校长最真诚的育人邏辑,更是育人结果。
因为曾经被等待,所以会去等待每一个孩子的“发芽”;因为曾经被相信,所以会去相信每一个孩子的“伟大”;因为曾经被了解,所以会去了解每一个孩子的习性与需求。
因为育人是目的,更是过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