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新时代的忧乐精神
2018-01-25彭佳景
彭佳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爬坡跃进时,越需要精神的支撑,越需要凝聚意志和力量的良好精神状态。”新年第一期刊发的通讯《气蒸云梦泽———岳阳市一中倾力打造“忧乐文化”写真》,生动地诠释了作为一所学校、一名老师,该如何以弘扬新时代的忧乐精神为支撑,凝聚意志和力量办好学、育好人的大问题。
弘扬新时代的忧乐精神,学校要心无旁骛地建设自己特有的文化。文化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是灵魂;对一所学校来说,莫不如此。百年名校岳阳市一中,虽经11次校名变更和22次异地迁校,但薪尽火传,学脉绵延,弦歌未辍,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打不散、拖不垮,顽强生存;在改革开放中又高歌猛进、追求卓越、力争上游。这无不得益于“求其源头,有屈原的求索精神,有湘妃的重情重义,有杜甫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有柳毅的忠信乐善,有左宗棠的保家卫国,有任弼时的骆驼精神”等“忧乐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从而铸造了学校独有的精神气质。无论是20世纪80年代的“四全六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中下学生全面提高,文理科全面学好,课内课外全面安排;不招重读生,不办复读班,不随意增减课时,不利用假日加班补课,不滥发资料和压作业,不搞频繁考试,不以考分和升學率高低作为评价教工好坏的唯一标准),还是20世纪90年代的“两全五学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创造),抑或是新世纪践行的“为学生的全人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岳阳市一中都一以贯之地坚守着自己鲜明的学校文化与办学定位。纵观当下,不少学校之所以有办学焦虑症———老是怀疑自己这不行,那不行,马不停蹄地到处取经,取经回来依葫芦画瓢,结果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把自己原有的优势也废弃了。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没有崇高的教育理想,没有心无旁骛地建设好自己的学校文化。说穿了,就是没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没有真心实意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弘扬新时代的忧乐精神,教师要有强烈的担当精神与崇高的教育情怀。我们说,看一名教师有没有忧乐精神,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看他有没有担当精神。这既是我们为人师者的重要品格,也是激发动力、汇聚合力、迸发活力的重要基础。而看一名教师有没有崇高的教育理想与情怀,一个重要的试金石也是看他是否具备先忧后乐的苦乐情怀。我们知道,教育面向的不是当下,而是未来。教师教育的孩子“应该有直面现实的勇气,有超越苦难的精神,有披荆斩棘的双手,有遥望未来的眼睛,在他们的心中应该永远燃烧着理想主义之熊熊火炬”。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有先忧后乐的教育理想,有“舍小我,顾大家”的家国情怀,有事业至上、技艺高超、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的为师境界。
一根教鞭系人间忧乐,两颊霜鬓凝天下春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学校,就要像岳阳市一中那样铸造学校独有的精神气质,“培养造就一支有教育情怀、有教育理想、有教育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师队伍;作为教师,就要像岳阳市一中的老师们那样,身体力行“把教育教学当作生命的全部,把陪伴学生当作生活的全部,把课堂教学当作生存的全部”的忧乐精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