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反思性实践者”到“作为研究者的教师”(下)

2018-01-25郑毓信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哲学笔者

◇郑毓信

(上接2018年第9期第27页)

四、教师的“核心素养”: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

笔者认为,前面的论述在很大程度上为以下问题提供了直接解答:数学教师的核心素养是什么?作为一名优秀数学教师,我们必须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弄清相关理论的指导意义,从而更清楚地认识努力的方向,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通过积极的实践和深入研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包括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应当强调的是,上述结论对于各个层面、各个学科的教师都是大致适用的。当然,这不应被看成教师“核心素养”的唯一内涵。例如,任一教师都应具备一个基本素养,即对教育事业、对自身所从事的教师工作的热爱与执着。与此相对照,以下分析更集中地反映了数学教师应努力实现的一些特殊要求:

第一,如果说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那么,数学教师显然应特别重视自身在这方面能力的发展,包括很好地养成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从而才能真正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第二,如果说人们在先前往往比较注意教学工作的“实、活、新”(周玉仁语),那么,就当前而言,我们应更加强调一个“深”字,即应努力做到对于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深度教学,我们的学生才可能真正做到深度学习,即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逐步学会想得更清晰、更深入、更全面、更合理,并能由“理性思维”逐步走向“理性精神”。

以下再对数学教师如何养成所说的“基本素养”做出进一步分析。

首先,上面的论述应当说主要涉及了教师思维的具体内容。正如优秀青年教师宋煜阳老师指出的:“一切创新,思考先行。‘行之于对外来信息的独立判断,行之于对实际问题的追溯改进,行之于对自我意志的百般锤炼’。”[23]

其次,在此我们应很好地发挥问题的引领作用,包括切实增强自己的问题意识。具体地说,这不仅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思考是否具有明确方向,也十分有益于我们逐步养成这样一个习惯,即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而是能够通过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取得新的进步。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以下再举出这方面的几个实例:

[例7]“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教师”。

这是特级教师罗鸣亮撰写的一本书的书名。笔者很喜欢这样一个书名,因为它促使我认真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数学教学为什么要“讲道理”?数学教学需要哪些“道理”?我们在教学中应如何“讲道理”?

希望广大读者特别是一线教师也能对上述问题做出自己的思考。值得指出的是,我们事实上可以从罗鸣亮老师的这一著作获得这方面的直接启示,包括我们为什么应当努力做到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例如,即使在获奖以后,罗鸣亮老师也能“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静下心来,进行反思和总结……我开始沉下心读书、思考……每次上完课,不再去关注别人的感受,而是追问自己的心:我上出真实的自己了吗?我真情演绎自己了吗?跟孩子们交流的是真实的自己吗?我还能有更大的突破吗”。为了避免“只从纯理论的高度出发,让老师们心悦诚服的同时却仍不知所措”这样一个弊病,或“仅止于神来之笔式的灵感,让教师们拍案叫绝之余却无从借鉴”,罗鸣亮老师特别重视如何能够带领年轻教师一起思考:“为了什么、该怎么办、为什么这么办、有没有更优方案”,加上这方面的直接尝试,从而“让老师们听得明白、说得清楚、上得流畅”。

[例8]数学教师是否也应有一定的哲学素养?

促使笔者提出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是:《福建教育(小学)》2017年第8期以“教师要读一点哲学”为主题发表了一组文章。笔者认为,与简单的赞成或反对相比较,我们应当更深入地思考这样一些问题:(1)什么是哲学?(2)教师为什么要学点哲学?(3)我们应如何学习哲学?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切实提高自身在这方面的自觉性,从而切实避免这样的现象:随便找一本哲学书尝试着阅读,但是一旦遇到困难或感到“用不上”,就会立即放弃。

笔者在这方面有下面一些具体的认识。(1)哲学主要应被看成一种思维方式,而且与数学一样,这同样关系到了思维的深刻性,但与数学不同的是,哲学思维应当说具有更强的批判性。(2)前一分析从一个角度为第二个问题提供了直接解答。由于在教育界充塞着各种各样的时髦理论,而我们的教师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它们的俘虏,因此,这十分清楚地表明了学习哲学的重要性:“多一点哲学思考,多一点文化判断力,就能经得起这个风那个风的劲吹,牢牢抓住教文育人不放松,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迈。”[24](3)我们不应脱离自己的工作学习哲学,即下决心去“啃”一本入门性的哲学著作乃至某部哲学名著。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哲学在现实中的应用。与随意地阅读一般性的哲学著作相比较,我们应更加重视数学教育哲学的专门性著作。另外,不同于闭起门进行“苦读”,我们在此应当更加重视如何能够结合实际工作尝试着用哲学思维分析和思考,这是我们在课程改革中应坚持的一个基本立场。

[例9]数学教学为什么应当特别重视问题引领与问题驱动?

这是数学教育领域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即对问题引领与问题驱动的高度重视。由以下这些研究课题就可清楚地看出:“大问题”教学(黄爱华),用“核心问题”引领探究学习(潘小明),“问题驱动式”教学(储冬生),核心问题教学(王文英),“真问题”教学(陈培群),问题引领儿童学习(张丹)等。

但是,为了切实增强自身在这方面的自觉性,我们应深入思考上述发展是否真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特别是这样几个问题:(1)学生的数学学习为什么需要引领?(2)什么是引领的主要方向?(3)我们应如何引领?由于上述问题的具体解答直接涉及了数学学习活动的本质、基本的教学思想与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因此,这事实上十分清楚地表明了这样一点:问题引领与问题驱动不仅可以被看成中国数学教学传统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而且为广大一线教师在当前如何改进教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详见参考文献[25])

最后,应当再次强调的是,一旦我们真正做到了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也就意味着自身定位的重要变化,即我们已不再始终处于被运动的地位,或只是被动地充当了学习或推广的对象,而是真正成为了专业成长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而且,所说的变化又并非依靠某人的恩赐,或是自身极力抗争的结果,而是主要源于自身主体意识的增强,特别是,能始终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并能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当然,上面的全部论述给予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对于这里所说的“独立性”,我们不应简单理解成我行我素或标新立异,恰恰相反,我们应当切实立足于实际的教学活动,并以做好本职工作作为专业成长的主要目标。从上述角度,相信读者可以更好地领会与欣赏以下的“成长体会”,特别是,这可被看成为我们如何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真正的范例:

“孕育‘独立思考’的土壤,就是生活,就是日常教学,就是每天的课堂,就是和孩子的每一句真实的对话。一个教师不一定要成名成家,但一定要学会独立思考,这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全部尊严所在。”“从某种角度讲,我的课堂有那么一点闪亮的思想,就是因为我远离了那些‘专业比赛’,剔除了一些权威思想的干扰和传统思维的束缚,长期扎根于日常实践的田野式生长,保持了最为可贵的独立性。”[26]

再者,笔者认为,上述分析为我们如何判断一堂课成功与否提供了基本准则:无论教学中采取了怎样的教学方法或模式,我们都应更加关注相关教学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并能逐步学会想得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入、更合理。我们应注意防止与纠正这样一种现象:由于我们的不适当教学,使得学生逐渐变得不愿提问,不爱提问,甚至根本不会提问了!

愿大家都能在上述方面做出切实努力,从而真正成为一个具有较高专业素养、较强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的优秀教师。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哲学笔者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老师,别走……
菱的哲学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