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主动空气弹簧悬架的PID优化控制与联合仿真

2018-01-25汤建新张腾牛赛赛

汽车实用技术 2018年1期
关键词:半主动传递函数悬架

汤建新,张腾,牛赛赛

(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228)

前言

悬架系统是车辆行驶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悬架系统的好坏决定了车辆行驶平顺性的优劣。国外对空气悬架系统的控制模式及控制策略做了大量的研究,从被动式到半主动式再到慢主动式、全主动式[1]。国内对空气悬架的研究已有几十年,在这几十年中不少的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3]。悬架减振包括被动控制、主动控制,以及半主动控制方式等[4]。被动悬架对外界的扰动被动的做出响应,减振效果不好,因此主动空气悬架系统成为车辆悬架系统性能优化的最佳方案。在主动悬架中,半主动空气悬架有着结构简单、能耗低、成本小等优势,因此许多学者更加注重半主动空气悬架系统的研究。

在实际控制操作中,对于一些控制对象比较复杂的操作,往往适合用PID控制技术[5]。PID 控制因其控制结构和算法简单,适用对象广,鲁棒性强,控制效果好,已成为工业控制应用中最广泛的一种控制策略[6]。使用合适的方法对PID参数进行整定,是实现PID控制的关键。传统的PID参数整定方法,如经验试凑法、Ziegle-Nichols法及理论设计法等,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很难通过整定得出较好的参数,也难以使得多个目标协调和使系统性能达到最佳[7]。因此,参数整定问题成为PID控制的半主动空气弹簧悬架研究的难题。

本文主要针对半主动悬架联合仿真中PID参数难以整定的问题进行探究,先对空气弹簧悬架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演化出模型的传递函数,再通过遗传算法对PID三个参数进行整定,将整定后的结果输入到悬架的联合仿真模型中,经过联合仿真,可以验证本文所采取的PID参数整定的策略是有效的。

1 二自由度1/4半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

根据调整方式的不同,半主动悬架又可分为两种:刚度可变式和阻尼可变式的半主动悬架[8],如图 1所示的二自由度1/4整车半主动悬架动力学简化模型。

图1 半主动悬架模型

本文建立的力学模型是以上图右边阻尼可调式为原型,为了仿真与分析的方便,将可变阻尼部分用一个固定阻尼 c和一定范围内可变力F代替。

对簧载质量m2:

对非簧载质量m1:

面激励采用的是滤波高斯白噪声:

对式(1)~(3)整理后进行拉氏变换,可以推导出二自由度 1/4 整车半主动悬架系统以路面垂直速度为输入,以车身垂直加速度、悬架动行程(z2-z1)和轮胎动变形(z1-z0)为输出的传递函数。其中变力F即为PID的输出,对于传递函数来说属于外部输入,因此在拉氏变换时F作0处理,即:

2 空气悬架系统的建模

2.1 空气悬架系统的实体模型

建立1/4整车双横臂式前独立悬架实体模型,如图2所示。模型主要有主销、上横臂、下横臂、拉臂、转向拉杆、转向节、车轮、车身和测试平台等组成,其中约束副包括 4个固定副,4个球副,2个旋转副,1个移动副,1个点面副。其自由度的计算公式:

式中:n-系统的部件数目(包括地面)

ni-系统内部各约束所限制的自由度数目

二个竖直方向的自由度,保证模型只在竖直方向上运动。

图2 双横臂式前独立悬架实体模型

2.2 空气悬架系统的仿真模型

将图2的复杂系统简化为一个弹簧阻尼系统,排除横摆振动、侧倾振动及其他一些干扰振动,只研究竖直方向的振动。以某货车为参考对象,以弹簧阻尼器代替轮胎[9],表 1为某货车悬架和轮胎部分参数表。

表1 某货车悬架和轮胎部分参数

3 PID参数整定

3.1 设计PID控制器

PID 控制原理即比例-积分-微分调节[10]。根据偏差变化调节控制量,偏差增大,控制量也增大,这是比例环节的作用;由于偏差一直存在,将其累加起来,加大控制量以消除偏差,这是积分环节的作用;微分环节起到预估作用,避免偏差振荡[11]。其控制原理如图3所示。

图3 PID控制器模型图

PID控制规律为:

式中 e(t)表示偏差差值,KP表示比例控制系数;Ti表示积分时间常数;Td表示微分时间常数。

3.2 PID参数整定

在所建立的半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经拉氏变换得到了仿真模型的传递函数,依次用遗传算法对各传递函数进行PID参数整定。遗传算法进行参数整定的流程如图4所示。

图4 遗传算法的基本程序

1)产生初始种群:由于遗传算法不能直接处理问题空间的参数,先对参数进行编码,本文采用的是二进制编码,二进制编码有助于后面的遗传操作,编码后随机产生30个初始群体。

2)赋值:将种群中每个个体依次赋值给 PID 控制器的三个参数。

表2 优化目标函数与结果

3)种群中各个体的适应度函数值评价检测:适应度函数值表明个体的优劣性。评价悬架系统的性能指标为车身加速度、悬架动行程(z2-z1)和轮胎动位移(z1-z0)。根据评价的三个指标,设定各传递函数对应的优化目标函数,如表2所示,其中rms表示均方根值。

种群中所有个体由式min L计算适应度函数值,判断其是否满足遗传算法的终止条件,若满足,停止算法;若不满足,继续第二步。

4)遗传操作:应用遗传算法进行复制、交叉和变异操作,产生新种群,新种群再进行上一代的操作,如此迭代100代,逐渐缩小寻优的范围。其中交叉的概率Pc设为0.9,变异的概率Pm设为0.1。

5)算法结束:得到最优解后,解码,输出各传递函数的最优解。

这三个传递函数依次进行寻优,由表2可以看出,传递函数 G1(s)和 G2(s)的 PID参数整定后的结果接近,与G3(s)有一定的差异,本文的被控对象主要是对簧载质量与非簧载质量之间的控制,因此,只取前两组数据的平均值作为简化模型联合仿真的参数,分别为Kp=9.8115,Ki=9.4051,Kd=7.4842。

4 联合仿真实验和结果分析

4.1 路面仿真模型

本文选择B级路面,取f0=0.01Hz,设定车速为v=50m/s,查表可得 G0=64×10-6m2/m-1,令,,经过计算 K1=0.3553, K2=0.0628。在 Matlab/Simulink环境中建立随机路面仿真模型,如图5所示。

图5 随机路面仿真模型

4.2 联合仿真的结果分析

首先在仿真软件中建立 5 个系统状态变量,通过定义控制力和路面激励为仿真软件和控制器的接口输入变量,车身垂直加速度、悬架动行程和轮胎动位移为其输出变量。定义完成输入输出变量后,将控制器模型、路面模型与仿真模块相连接,进行联合仿真时间为10s,联合仿真模型如图6所示。

图6 联合仿真模型

为了减少误差和避免重复操作,在联合仿真模型中增加了增益模块。当设置为0时,是不加控制的被动控制;当设置为1时,是加了PID控制的半主动控制,在实行半主动控制时,先将遗传算法整定的PID参数输入。图7~图9是仿真结果对比图,与被动控制相比,本文采用的优化PID控制使车身垂直加速度、悬架动行程和轮胎动位移分别优化了19.52%、23.09%、9.65%,如表3所示。

图7 车身垂直加速度响应曲线对比

图8 悬架动行程响应曲线对比

图9 轮胎动位移响应曲线对比

表3 曲线参数优化对比

5 结论

1)从简化悬架系统的联合仿真结果可以看出,遗传算法整定的参数对PID控制器是起作用的,证明本文设计的参数整定方法是有效的。遗传算法的应用提高了半主动空气弹簧悬架在联合仿真中PID参数整定的效率。

2)通过 PID控制与被动控制图像的对比可以看出,采用优化后的PID控制能使车身垂直加速度和悬架动行程均方根值显著降低,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平顺性。

[1] JIANG Li-biao, WANG Deng-feng,XIE Dong,NI Qiang,LANG Xi-ze. Buildup and simulation of a truck model with rear air suspen-sion using leaf spring as guiding rod [J].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ew Serives), 2006, 13(6):654~657.

[2] 方瑞华,解跃青,雷雨成.空气悬架理论及其关键技术[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9):68~72.

[3] 黄其柏,王勇,赵明.汽车空气悬架系统的发展概况[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5,6(3):13~15.

[4] 刘会英,盖玉先,郑超.汽车座椅主动振动控制与仿真[J].中国机械工程,2006,17( 12) : 1227~1230.

[5] Alf Isaksson,Tore Hgglund, Editorial. PID Control[J]. IEE Proc Control Theory, 2002,149(1):12~14.

[6] PEDRO J O, DAHUNSI O A. Neural network based feedback linearization control of a servo–hydraulic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Semantic Knowledge Engineering, 2011, 21(1): 137~147.

[7] 孟杰,杨海鹏,陈庆樟,张凯.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汽车半主动悬架PID 控制仿真研究[J]. 现代制造工程,2013(6),93~94.

[8] 王晓莲.基于ADAMS和MATLAB的汽车主动悬架联合仿真研究[D].吉林大学,2009 年 4 月: 17~21.

[9] 徐宁,詹长书. 基于ADAMS和MATLAB的空气悬架系统仿真与试验研究[J].汽车技术,2012(8),43~44.

[10] CHEN Yi-kai, HE Jie, M. King, FENG Zhong-xiang, ZHANG Weihua, Comparison of two suspension control strategies for multi-axle heavy truck[J]. J. Cent. South Univ. 2013( 20): 550~562.

[11] 宋宇.空气悬架车辆ADAMS与MATLAB联合仿真研究[J].汽车技术,2008(10):40~43.

猜你喜欢

半主动传递函数悬架
多尺度土壤入渗特性的变异特征和传递函数构建
悬架KC试验分析
轿车前后悬架运动学仿真分析
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传递函数研究
设置线性磁流变可控阻尼框架结构的半主动控制分析
汽车被动悬架的建模与仿真
一种越野车变刚度悬架系统计算仿真及路试验证
EHA半主动悬架时滞补偿控制研究*
半主动悬架系统中磁流变减振器专利技术综述
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SmaartLive音频测量基本原理(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