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再保险市场如何转型
2018-01-24蔡婷
蔡婷
再保险作为“保险的保险”,是指当原保险人对于其承保的风险无法全部承担的时候,就需要通过再保险市场,将一部分风险分散转移。近年来随着“新国十条”的推行,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放开,以及“偿二代”的推行,国内原保险市场发展迅速。再保险市场的发展能够促进国内原保险行业的稳健运行,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行,海外投资的企业增加,保险在社会保障、防灾减损和社会管理方面的功能尤为重要,不少原保险公司也开始致力于布局全球保险市场,而再保险市场的发展不仅服务于海外投资企业,还对“一带一路”的建设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本文分析了国内再保险市场的现状,研究了当前再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偿二代”施行的背景下如何完善国内再保险市场的建议,以期能够利用国内再保险市场的转型更好的服务于“—带一路”的战略。
中国再保险市场的概况
国内再保险市场业务承压
第一,2016年中国再保险业总资产减少近半,下行压力巨大。根据保监会数据,到2016年11月份,中国再保险业总资产相比2016年年初下降了47.24%,资产规模仅剩下2735亿元。第二,去年国内再保险市场的分保赔付支出大于分保收入。2016年,国内再保险也的分保赔付支出超过了1100亿元,同比增长了65%,但分保收入却不足1000亿元,呈现了下降趋势。其中寿险业务这一不平衡现象更加突出,2016年寿险业务的分保赔付支出增速超过150%,分倮支出达到了分保收入的两倍以上。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偿二代”的施行,人身保险中部分险种的风险资本要求降低了,而用来解决原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的再保险业务就受到了影响,部分人身保险的财务再保险业务被终止。
再保险市场竞争加剧
2016年以前,国内主要的再保险集团分为两类:中资的有中国再保险集团和太平再保险等,外资的有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瑞士再保险公司、美国再保险公司、法国再保险公司和汉诺威再保险公司等。但仅仅2016年,国资背景的人保再保险公司、国有和民营混合所有制的前海再保险公司获批筹建,还有25家公司在申请再保险牌照,比如亚太再保险、华宇再保险等等公司。虽然上文提到2016年国内再保险资产受到“偿二代”的推行有所下降,但是由于国内保险业的发展,再保险市场作为保险市场的一部分,也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竞争的格局,竞争日趋激烈。
再保险监管体系逐步完善
2005年颁布了首个《再保险业务管理规定》后,我国又通过一系列举措建立了外资再保险的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制度,而2015年中国保监会又出台了《中国保监会关于实施再保险登记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并在2016年1月1日正式运行再保险登记系统。近年来的再保险监管政策强化了事中事后监督,更加趋于专业,这不仅有利于我国再保险市场的发展完善,还有利于提升我国保险业的国际地位。
中国再保险市场存在的风险
再保险市场供需矛盾
一方面,国内再保险市场供给主体迅速增加。在低利率市场环境、呈现出“优质资产荒”的情景,近年来保险市场的繁荣,也让大量的民营资本选择了原保险市场进行投资,仅在2016年一年内,就获批了两家再保险公司,以华宇再保险为代表的25家公司依然在排队等待申请再保险牌照,再保险市场供给主体扩容明显。另一方面,再保险市场的需求却不足。“偿二代”的实施释放了部分风险资本,这使得一些直保公司的偿付能力得到提升,过去单纯用来解决偿付能力不足的财务再保险需求量下降。比如财产保险中车险的分保需求持续下降,人身险也终止了部分险种的财务再保险业务。2016年再保险公司的利润下滑了约60亿元,随着供给扩容、竞争加剧,原有的再保险商业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竞争。
再保险公司专业水平不足
第一,“偿二代”的实施使得再保险市场供需矛盾问题凸显,再保险市场也进入了微利时代,原有的再保险商业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竞争格局,再保险行业进入了转型期,再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专业技术能力、定价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第二,国内再保险市场起步晚,再保险公司的员工大多来自于原保险公司,不能满足专业性更强的再保险公司的需求。随着“一带一路”的施行,国内企业海外投资的增多,需要一批专业的法律人才、保险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助力中国再保险市场的发展。第三,在低利率市场环境下,不管是直保公司还是再保公司都面临着“优质资产荒”的问题,再保险公司如何识别投资机会保证稳定高额的投资收益,如何加强风险管控能力和金融创新能力都是需要回答的问题。
再保险市场保费外流严重
中国再保险市场上的再保险公司超过一半是外资机构,由于国内再保险市场起步晚,发展不健全,大量再保险保费被分保出去。虽然随着“偿二代”的施行,2016年外资再保险公司的利润下滑巨大。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甚至表示2017年的中国区业务如果不能达到其预期利润将不再续保,但中资保险公司之间并未合力,海外服务经验不足,缺乏稳定的再保险保障。当前的中国再保险市场并不能满足“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境内“走出去”企业的风险保障需求,整个再保险市场无法形成全球协同、稳定高效、全面的风险保障体系。
中国再保险市场的转型建议
打造创新型服务和寻求新的盈利模式
要想赢得下一轮再保险市场的竞争,各个再保险公司就需要探索新的盈利模式,打造创新型服务:结合当前社会中新出现的问题和风险,研究新的保险解决方案,比如全球网络安全问题方面的再保险;重视“一带一路”、丝路基金等国家政策带来的各种商业保险机会,比如巴基斯坦的联合循环电厂各项目;关注政府层面当前重视的试点项目,比如巨灾保险、农业止水保险、车联网保险等等;选取一些存在已久但市场几乎空白的保险产品方向,比如中国再保险集团探索的境外人身伤害保险、恐怖袭击等保险保障。
提升人才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
“偿二代”的实施增强了国内再保险市场的竞争程度,“一带一路”的推行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中国再保险市场的传统模式难以适应再保险市场的调整转型。下一轮再保险市场的竞争核心是高素质人才,再保险公司需要完善自身人力资源体系,培养能够适应“一带一路”战略推行下不同企业的需求。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再保险市场还需要全面提升自身的風险组合分散能力,完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提升技术能力,打造中国再保险公司的品牌,这样才能把握住“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巨大利润空间。
加强再保险市场的信用评级建设
保险公司的监管主要是偿付能力的监管,这不仅适用于原保险公司,也适用于再保险公司。在“偿二代”实施的背景下,保险公司的信用评级也成了必然趋势,加强再保险机构的信用评级体系建设,能够促进再保险公司提升其风险管控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同时也能提升我国再保险机构的国际市场地位,确保其偿付能力,促使其在不同国家无差别地开展再保险业务,使得中国再保险公司把握住“偿二代”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机会,实现中国再保险市场的调整升级。
加强内外合f~'-r造再保险共同体
首先,中资再保险公司可以合作,相互分散风险,促进中国再保险市场的稳健发展,提升整个市场的承保能力,2000年的核共保联合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今太平再保险公司已经开始全球布局,实施产险寿险双轮驱动,而中国再保险集团也抓住了“一带一路”战略的机会,进军海外市场,中资再保险公司可以加强合作,提升整体竞争力。其次,中国的再保险公司可以与各家企业打造“再保共同体”,比如中国再保险集团就在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12日推动了中国安保共同体的成立,建立以“中国保险+中国安保”为特色的海外急难救助服务体系,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再保险业转型中,各家再保险公司要以客户为中心,结合政府部门、各级企业和金融机构,发挥金融创新能力和资源优势,为“走出去”的企业和重要项目提供全方位的风险保障。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