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金融发展不平衡与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关系

2018-01-24刘静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24期
关键词:支农差距分配

刘静

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理论

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的相关理论

金融发展理论。金融发展理论的思想渊源来自熊彼特(1912)的货币金融思想,他指出,“信贷提供,好比一道命令要求经济体系去适应企业家的目的,也好比一道命令要求提供满足企业家需要的商品,这意味着把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寄托给他。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出现经济的发展。”

国民收入分配理论。国民收入分配理论包括初次分配,再分配和最终分配三个阶段。在经济学理论中,它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收入分配范围小一些,广义的收入分配范围宽一些,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指在物质生产领域内部进行的国民收入分配。

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差距影响的理论

扩展的库兹尼茨倒“U”理论。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经过对18个国家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實证资料的分析,得出了收入分配的长期变动轨迹是“先恶化,后改进”。库兹涅茨分析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是基于从传统的农业产业向现代工业产业转变过程进行的。

金融发展有利论。Galor和Zeira(1993)在提出的“两部门跨期模型”中,他们将人的寿命分为两个时段,我们每个人可以在初始时期先接受一定的教育,积累知识,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然后再开始劳作,出于之前的积累,就能获得高的收入回报。然而穷人在初始时期由于缺乏一定的资金,所以无法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就只能从事简单的机械劳作,就只能获得低收入。

金融发展有害论。金融深层次地发展明显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这种说法是存在的。这些学者研究的出发点在于假定我国金融市场存在准入门槛,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金融抑制,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在金融抑制政策下,信贷资金供求不均衡,加之由于农村贷款面临的风险高,所以农户想要通过金融市场获取信贷资金很困难。需要通过政府配给,并且还会面临较高的贷款利率,所以信贷服务是针对富人和存在某种政治背景的企业。

我国金融发展不平衡与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分析

回顾以往数据,纵向比较发现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政府也逐渐关注到农村金融的发展,农村金融体系逐步完善。但是如果与城镇金融发展水平相比较就会发现,农村金融发展还是相对滞后的,并且这一差距逐渐扩大,城乡金融发展出现差异性。

我国金融发展的不平衡。在衡量金融发展水平时可以采用绝对指标如城乡贷款的绝对数,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规模等,也可以采用相对指标金融相关率或者M2/GDP等。根据数据显示,农村贷款低于城市贷款,并且这种城乡贷款差额在不断地扩大,并且出现逐步扩大的趋势。城市存贷比明显高于农村的存贷比,一方面城市通过各方面的政策优惠吸收了农村居民的储蓄存款并用于城市建设发展的贷款,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对利润的追逐加大了这种金融发展的差异性,突出表现在作为农村主要金融机构的农信社和邮蓄将吸收的储蓄存款并没有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服务,反而将资金输送到城市。

我国现阶段城乡收入差距状况分析。随着经济体制和收入分配体制的不断变革,资源的流向逐渐以市场为导向,计划时代已经终结,然而,金融市场化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竞争的加强,激励作用也在加强,这促使接受过教育拥有技术的人能获取高收入,也就是说农村居民在仅仅依靠重复性的劳作获取的收入就很低,这就会产生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并且这个差距会越来越大。

我国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分析

金融发展一方面能使储蓄向实物投资的转化,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这是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另一方面,人们的收入除去消费、储蓄,还有一部门收入会进行投机,以追求资产的保值增值,凯恩斯把这种需求称为投机需求。根据现代金融理论和虚拟的经济理论,金融资产能够影响经济增长,具有财富效应。下面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金融发展不平衡造成的资金逆流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实际生产部门作用机制。假设整个经济系统分为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为了考察在金融市场自发的作用下资金的流向问题,这里在探讨的过程中忽略政府的财政补贴。结果发现农村资金大规模流向城市。

在马克思看来,由于资金的匮乏,农村只能进行简单的生产和再生产,因此他们获得的收入水平也较低,农村创造的经济剩余却被城市用来进行扩大再生产,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而城市经济系统的剩余价值只会在城市经济系统内部自我积累,不会流向农村。这样一来,城乡收入差距就被无形之中拉大了。

金融系统扩大机制。金融系统除了对财富生产有促进作用,还对财富虚拟膨胀有促进作用。以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就属于实物财富积累,用资金来获取更多的资金就属于价值财富积累,简言之就是所谓的钱生钱。目前经济的虚拟化能够使虚拟财富增加,也就是个人的收入会增加。而且这种虚拟资产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和喜爱。但是经济的虚拟化会给城镇居民带来价值财富的积累,而农村居民却无法在这种虚拟经济中获得价值的积累。由此就会带来农村和城市收入的差异化。

当城市汇集农村的大量资金,再加上城市经济系统自身创造的剩余价值,通过各种金融工具,投向虚拟资本。这些资金没有用于实物投资,它的运动是脱离了实体经济的,这使作为投资者的城市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政策建议

加强税制改革。要解决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财政投入在整个支农体系中应起主导作用。当前,健全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机制应重点解决好三个问题:首先是坚持支农投入与减轻农民负担并重。要努力增加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提高财政支农资金在总支出中的比重,逐步形成国家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同时,减免税费在促进农民增收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提高农业贷款的比重。资金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的重要因素。要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就需要化解农村资金短缺的瓶颈。目前,农村的正规金融供给减少,农村信用社又不能满足农民融资的需要,导致民间融资活动日盛,而私人之间接待活动的不规范,以及非法高利贷,都可能产生较大的金融风险。

促进农村金融发展。为了化解农村资金短缺的问题,要创新我国的金融制度,大力发展民间金融组织,满足农村金融需求。我国农村缺乏资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金融机构不健全。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一方面严重缺乏资金;另一方面。大量的农村资金又倒流回城市,因为农村几乎没有金融服务网点,仅有的金融机构承担的是吸收存款的功能,然后把吸收的存款转移到城市。

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提高其劳动生产率,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方面。大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当务之急。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积极促进收入分配改革。政府在积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外,还要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要强化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尤其是加大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监督,充分发挥税收的再次分配作用。建立城乡贫困监测体系,对城乡低收入群体状况跟踪监测,发现问题时及时给予他们政策上的支持。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支农差距分配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2017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支农投入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福利绩效的DEA评价
发达国家财政支农政策的经验及启示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