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2018-01-24罗玲
罗玲
摘 要:高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精华,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探究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深挖课程人文资源,提炼人文知识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关注;强化人文学习体验,促进教学效益渗透,以期为历史课程人文教学价值的实现提供思路。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人文素养;学习体验
历史是一门充满人文内涵的学科,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余伟民曾经说过:“历史学科教学的本质即是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创设充满人文意韵的课程情境有利于学生历史综合素养的培养。然而受制于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和组织时主要采用灌输法,不关注运用历史知识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历史课程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价值得不到体现,教学原本的意义也难以凸显。为此,探究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培养策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历史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脱节
历史人文教学的目标在于通过有效的教学组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高中历史课程内容中有很多与人文教学有关的内容,如人类意识中的公民意识、法制意识,文化层面中的各朝代艺术形式、文学作品等,这些都是宝贵的人文教学素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有效地运用这些素材构建課程情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然而,传统教学思维的惯性让很多教师进行教学时,仅仅注重对上述素材表面内容的讲授,即单一地要求学生记忆其中的应考信息,忽视挖掘教学素材中的人文信息,如此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自然起不到效果,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严重脱节。
2.教学方法陈旧老套
教师需要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应该充分应用历史课本中的人文素材,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打造人文历史课堂,在整个教学中贯穿具有教学价值、能够提升学生对人文历史兴趣的教学方法。然而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并不会刻意地构建人文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和组织方法也主要以单一的理论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方法陈旧老套,难以真正吸引学生的眼球,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更是无从谈起。
3.对学生的人文体验关注度不够
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不仅应注重方式方法,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如学生是否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增长了自身的人文见识,学生对历史教学中人文元素融入的效果是否满意等。这些能够反映学生学习体验的问题应该是教师日常教学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然而,受制于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仅注重向学生灌输历史应考知识,很少关注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体验和反映,教学关注度的缺失自然成为影响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原因。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1.深挖课程人文资源,提炼人文知识体系
高中历史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材,主要包含文化人文素材、人类意识人文素材两大类。教师应该结合教学要求积极提炼素材中的资源。例如,公民意识是历史课程中关键的人文教学素材,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对比教学法,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英国的《人民代表法》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教学,体现两种不同政治制度下公民意识构建的差异化,从中梳理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如此一来学生能够更为深刻地了解到我国公民意识发展的曲折性,体会其中的人文内涵。
2.创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关注
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还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关注。具体来说,教师可创设引导情境,从众多的历史素材中发掘人文思想,通过引导点拨,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人文精神。例如,在讲授孔子的思想情感和人文精神时,教师可创设影片情境,播放影片《孔子》中关于孔子思想情感和人文精神的片段,引导学生在视听情境中体验其中的人文内涵,逐渐建构起对历史人文魅力的认知,并以此为基础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3.强化人文学习体验,促进教学渗透
关注学生的人文学习体验,也是促进教学渗透的重要方面。例如,在讲授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这一历史内容时,很多教师往往采用讲授法简单介绍当时各个思想流派的观点,这种定论性的历史知识很难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其中的人文内涵自然也难以让学生获知。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创设辩论情境,组织学生就当时儒家、法家、墨家等著名流派提出的观点进行辩论,如此一来有效地还原了历史情境,通过辩论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百家争鸣时期各思想流派观点的科学性,培养自己的历史人文认知和辨析能力。
参考文献:
[1]赵丽.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实践探索[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6):23-26
[2]王本书.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科学论坛,2008(11):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