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信仰教育存在问题探讨

2018-01-24王强

考试周刊 2018年16期
关键词:信仰教育高职学生信仰

摘要: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能否拥有科学的信仰,决定着他们将来能否担当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因此,研究当前环境下高职学生信仰的文化特征,突出问题及其成因,以及研究如何引领高职学生拥有科学信仰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学生;信仰;信仰教育

随着高中学生生源的减少和高职院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逐渐下降,高职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心态和社会责任感、社会公德等思维都在减弱,缺乏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逻辑思维方式。深入剖析高职学生的思想现状,发现在各种思潮泛滥的转型社会,作为“现实的人”,高职学生的信仰取向受到网络环境等许多复杂意识形态的影响,正在逐渐碎片化、风险化与多元化。一是在当下的学生生活中,高职学生逐渐陷入复杂的多诱惑、多裂变、多冒险激进的经验主义环境。他们因为个人的直观体验而否定正确的价值观与诚信观,特别是个人家庭道德教育重视的不足、独生子女的娇生惯养、自由思想、现代道德观和消费观影响下使我们的道德楷模榜样人物的“号召力”在下不断下降,从而使得高职学生的自私自利、自我为中心意识不断膨胀。还有就是随着西方后现代思想发展与现代的网络信息传播技术的壮大,片面的客观存在的某些个例、虚假的理论等形成了一些难以察觉的思想冲击,使得社会的复杂性越来越高,使得同学们对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满怀疑,逐渐形成一种“怀疑论思维”,这种思维使得高职学生的思想更加迷惑和无原则,导致了其在这些思维方式和不良的信仰体系面前迷失方向。其次是大多数高职院校相关的“信仰”教育知识储备太低,任课教师讲授内容吸引力不足,对学生的凝聚力太差,使其在所谓的多样化的個人自由主义意识面前逐渐消失,“知识虚无、知识萎缩、戏谑知识,表面信奉实则背离”等现象已经成为当今正在转型的社会功利日常样态,让高职学生没有了信仰载体,以前的集体主义思想已经让权给所谓的实用的个人自由主义,仅仅依靠口号宣传的力度已经变的低感染力与无中心,使得其在高职学生价值观念教育和生活意义方面力不从心,在高职学生正确的“三观”教育和日常生活的公德教育方面力不从心。四是事实与观念不能正确结合对高职学生在正确信仰的认知方面形成一种无形的反作用力,缺乏对这类问题的正确研究的努力。现代高职学生生活在是以效率和理性为动机的时代,其对传统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儒家道德文化和对知识坚定的信念有着巨大的冲击,破坏了正确的信仰教育养成的环境。

高职学生信仰的确立离不开教育,目前,其信仰的构建存在自由化倾向与规范化缺失的情况,真正的信仰与教育关系的切入点——对高校的社会主义理想信仰教育而言,遵循教育原则的针对性,明晰教育策略的有效性,增强信仰内涵的说服力是高职教育的真正着力点。

目前高职学校学生相关的思想教育工作任务主要靠思想政治教育课和马克思主义教育课的“两课”教师和高校辅导员来完成。这种方式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所谓的“两课”教师大部分都是兼职教师,使其正常教学工作变的不稳定、不连贯。也造成了他们对“两课”教学重视程度不高,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功底较浅,解决现实问题能力不够,授课方式单调,缺乏感染力和激情,流于形式。这样的“两课”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根本无法达到现代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第二,辅导员大部分都是新进的教职员工,他们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情况掌握不够全面,对相关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了解太少,加上经验太少,虽然天天和学生在一起,却在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上效果不好。同时几乎所有的辅导员日常都忙于十分繁重琐碎的本职工作,更多的是在扮演着“小科员”和“大保姆”的角色,加上基本工资待遇不高,也使其逐渐的降低了对工作的热情。由于辅导员要求具有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所以很多辅导员对所带学生的专业一无所知或知道很少,不能和同学们在专业知识上面进行深层次的指导交流,所以学生也不能和辅导员“所见略同”的交流。

根据以上所述,怎样做好针对高职学生特点的大学生“信仰”教育,特别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认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就在2017年10月1日,教育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3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了辅导员工作的要求,恪守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师表的职业守则;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握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形势、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由此可见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建设一支素质过硬、有上进心的辅导员队伍十分重要,这样才能保证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二是按照实际专业需要招聘各专业的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辅导员。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成绩比较低,相比较而言专业素养不需要太高学历的辅导员队伍就能达到要求,面对一帮有丰富“网络知识”的智商高情商低的学生,个人的人文素养、沟通能力、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才是辅导员选拔的重点需求,这些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一生,所以高职辅导员队伍应该按学校实际专业要求,组建辅导员队伍,特别应该多把重点高校的优秀的学生干部人才充实到辅导员队伍,这样能很好的拉近辅导员与同学们的距离。三是严格按照要求,积极参加组织培训,搭建辅导员学习平台,提升业务素质。按照要求,高等学校要确保每名专职辅导员每年参加不少于16个学时的校级培训,每5年参加1次国家级或省级培训。高职院校要严格落实教育第43号文件要求,积极组织辅导员外出参加高水平的学习培训,并且学校内部也要组织集中培训学校与研讨会等各类不同形式的学习来促进辅导员专业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贺照田.从“潘晓讨论”看当代中国大陆虚无主义的历史与观念成因[J].开放时代,2010(07):5-44.

[2]陈跃,莫小丽.当代青年大学生信仰问题探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102-105.

[3]姚本先,刘庆明,何元庆.大学生信仰的现状与特点[J].高等教育研究,2009(09):77-83.

作者简介:

王强,山东省德州市,德州职业技术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仰教育高职学生信仰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加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意识研究
信仰教育在哲学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与实现途径
网络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探析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鲁南地区青年大学生信仰现状及信仰教育对策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