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意外”变成资源

2018-01-24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8期
关键词:草芽叠词谷穗

吴 鹏

前不久,在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我观摩了不少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尽管他们都是尽心的、用情的,可是一些教师过于期待教学的流畅圆满,受到教学设计的束缚,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节外生枝”、未按设定的教学思路走时,便自乱阵脚,手足无措了。

我联想到了自己的教学经历。多年前,我在校内公开课上执教《惊弓之鸟》一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两个“直”的意思,设计了以下教学:

1.课件出示:“更羸并不取箭……那只大雁直往上飞……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2.出示“直”在字典里的五个义项:(1)不弯曲,垂直;(2)把弯曲的伸开;(3)爽快,坦率;(4)一个劲儿地;(5)竖。

3.学生选择义项。

我原以为学生能很轻松地选择出正确义项,可没想到,一连找了好几个学生都未选出我所期待的答案。这下,我可真是有些急了,便自己说出了答案,再让学生齐读这个句子……

每每回想当时的课堂情形,因“直”而遭遇“意外”,挥之不去的尴尬,时时促我反思。2015年,在“联片送教”活动中,我再次执教《惊弓之鸟》一文,依然是结合义项理解“直”,没想到,竟与那次出奇得相似,学生理解时不得要领。而这次,我做了不一样的处理。我先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然后回过头来,再来理解“直”——

师:看来,同学们遇到困难了,那我们先不急着理解“直”。想一想,此时,若你就是那只大雁,听到这“刺耳”的弦响,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

生:“见鬼”,往上飞……

生:一听到这扎心的响声,还能想什么,脑子里一片空白,本能的反应是——拼命往上飞。

生:“妈呀”“呜”……

师:想不想演一演这一幕?

(生跃跃欲试,纷纷举起了小手。)

师:更羸可真了不起,他左手拉弓,右手拉弦,谁有信心演好更羸?大雁这个角色有些难度,谁想挑战一下?最好的表演,应入情入境,如果能把大雁当时是怎么想的和它的动作表现出来那就更好了。

师:(手执书本,做“一开一合”状,示范)待会儿,它就是那只大雁了。

(生练习。师指名上台,边说边演示。)

师:听到大雁的心声了吗?正因为它这样想,心里害怕,所以它才会“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出示:“直”的义项,理解两个“直”。)

生:(很轻松地)理解出第一个“直”为“一个劲儿地”;第二个“直”为“不弯曲,垂直”。

结合字典理解字词本身就是单一的、抽象的,三年级学生更喜欢宽松的环境和形象生动的表演。这次,我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体会了大雁心里会想些什么,又会怎么做。正是因为听到弦响,内心极“怕”,所以那只大雁才会“直往上飞……”。这样学生再结合生活实际就能想到“直往上飞”,那是拼了命的,一个劲地往上飞;“直掉下来”那是因为受伤太重,直直地,掉得又急又快。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意外”时有发生。一次,我在班内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在板书“遗憾”时,不小心将“憾”写成了“撼”,学生看见后,窃窃私语,此时,我也发现了自己的笔误。于是,与学生有了这样的对话:“看得出,很多同学都有一双‘火眼金睛’,老师一不小心露了个破绽,而你们在第一时间里就瞧见了,谁来帮帮老师改正一下错误?”立马有学生站起来,告诉我:“您把‘憾’写成了‘撼’。”我及时赞扬了这位学生的认真与坦诚。然后,引导学生关注“憾”与“撼”的区别,“憾”表示内心活动,可组词“遗憾”“缺憾”;“撼”多表示肢体动作,如“摇撼”“震撼”。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分别以“遗憾”与“震撼”结合课文内容,作了概括内容的表达训练。最后,还给学生的书写提出了要求。这节课,我板书时出现了“意外”,学生却得到了未曾预设的收获,原因就在于我有了应对课堂意外的积极心态,有了将“意外”变成学习资源的自觉意识。

要做到很自然地将课堂“意外”变成合理的学习资源,不仅要有自觉意识和积极心态,还要锤炼自己的课堂敏感,要有清晰的目标意识和学生立场。2017年,在参加“国培”时的学习小组展示课上,执教一年级《四季》时,我积极而敏感地对待课堂教学中的“意外”,顺学而导,生成了未曾预约的精彩,赢得了听课教师的阵阵掌声——

师:“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谁想美美地读读?

生:(很大胆)听别的同学读书,我觉得不过瘾,我想唱。

师:(含笑)哦?那我们一起来欣赏你的歌声。

(生自信满满地唱。掌声响起来。)

师:大家给你掌声,是因为你很大胆,唱得也好,你就是未来的歌唱家!

师:你觉得自己哪儿唱得最好呢?

生:(摇摇头)可能是因为我喜欢尖尖的草芽、圆圆的荷叶、弯弯的谷穗吧。

师:喜欢它们的样子,也仿佛看到它们的样子,是这样吗?

(生点点头)

师:这叫心中有画面感。

师:我听出了你将“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换成了“尖尖的草芽,圆圆的荷叶,弯弯的谷穗”。当然这样表达也可以。

师:是不是觉得我们的母语很奇妙?

师:请大家试着读读,体会哪种表达效果更好。

生:“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像歌词。

生:也像小诗,很美很美。

师:那你们知道是哪些词发挥了作用?

生:“尖尖”“圆圆”“弯弯”。

师:这些是叠词,试着读读它们,体会一下。

(生读)

师:是不是发现将叠词“尖尖”“圆圆”“弯弯”放在句末,更有音韵美。看来读书、唱歌,心中要有画面感,还得有音韵美,是这样吗?

师:快闭上眼睛,跟随老师一同到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瞧,春天里,这儿有草芽,也有桃花、杨柳……夏天到了,那是一池荷叶……

师:你们看到了吗?它们是什么颜色,又是什么形状,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师:试着用上叠词,说说你看到的这些景物的样子。

(生交流)

师:刚才,唱歌的那位同学都成“明日歌唱家”了,有没有敢说自己就是“今日小诗人”或是“未来表演家”的同学?

(生兴味盎然,踊跃创作诗、表演诗……)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当我本想让学生品读课文时,居然有学生想唱课文,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但我没回避、没敷衍,没被学生“我想唱”这一课堂“意外”绑架,而是“你想灿烂,我就给你阳光”。学生尽情释放个性,用歌声诠释了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

我并未止步于此,而是依据学情,灵活地调整了教学思路。与学生平等对话时,实事求是地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当发现学生将“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改动为“尖尖的草芽,圆圆的荷叶,弯弯的谷穗”时,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的方式,认识叠词运用所产生的音韵美,并创设情境,让学生眼中有了“草芽”“荷叶”“谷穗”“桃花”“杨柳”“溪水”等自然景物,立足于自己感受到的颜色、形状等,进行叠词的表达练习,“草芽嫩嫩”“草芽柔柔”“桃花朵朵”“杨柳青青”便能呼之即出。如此积累词语、发展语言是那样轻松自然。之后,我又以争做“今日小诗人”“未来表演家”等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创作欲,学生潜能被发掘,在我为他们搭建的舞台上各显神通,充满快乐、自信,收获也是满满的。

课堂教学的意外无法回避,也无须回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千人千面”,一只蜜蜂、一只蝴蝶“闯进”课堂……都会形成课堂“意外”。正确面对课堂“意外”,往往会将其转化为积极的教学资源,成为智慧的生成点,因而教师应善于捕捉,从容应对,巧妙利用,在“意外”中生成精彩。

猜你喜欢

草芽叠词谷穗
换位思考收获多
妙用叠词我来说
以人为镜明得失
启发
千里送鹅毛
草芽尖尖
不知道是非,不扬人恶
细读文本,品叠词之美
可爱的叠词
让叠词走进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