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经典之花在班级尽情绽放
——寿阳县城内小学班级国学教育活动纪实

2018-01-24王瑞琴

山西教育·管理 2018年6期
关键词:弟子规班规国学

文 王瑞琴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学校的各项工作必然通过班级来具体落实;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中心,是知识的集散地,是人格的熏陶地,是体质的培养地,是心灵的归宿地;班级也是历练学生心灵的大熔炉。为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充实,打造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寿阳县城内小学将“国学经典”请进班级,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来提升班级管理效益,营造班级文化特色。

一、开展“推荐”活动,促使人人读国学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为营造良好的读国学书氛围,学校开展了图书推荐活动。

一是图书角推荐。阅读是增加课外积累、增长见识的有效途径。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图书角摆放了国学书籍,各年级的学生自主选取喜欢的国学书籍诵读。二是教师推荐。由语文老师依据本年级学生特点每周推荐一本好书给大家阅读,老师会将推荐理由贴在班级文化墙上,或在阅读课上为同学分享精彩片段。学生阅读完之后,写出自己的感受,并在班内交流分享。三是学生推荐。同学们为了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目,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给大家讲述自己的读书心得,与同学们产生共鸣。

这样的图书推荐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读书的热情,促使大家一起感受语言的魅力,分享读书心得,共同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二、将《弟子规》融入“班规”,促进班风建设

优美的文字让人拥有诗一样的情怀,而它只有付诸于行动才是最美丽的。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弟子规》被列入了我们的“班规”之中。从“衣贵洁,不贵华”到“如何待人接物”,从“事虽小,勿擅为”到“言语忍,忿自泯”,从“房室清,墙壁净”到“捡起身边的垃圾,维护公共卫生”,从“自爱、自重”到“宽容他人,不嘲笑犯错误的同学”,让孩子们明确是非观念,“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这样,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个“是非观念”在主持公道。

以前,教师总会惩罚违反班规的同学打扫卫生,罚抄课文,这种做法只能见效一天或几天,个别学生甚至还会出现逆反情绪。现在教师对违反班规的同学采用朗诵和反思的形式进行教育。比如,迟到的同学要朗诵“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三遍,并将这句话写一遍,贴在文具盒里。这样,学生就能从心里感悟并自省。

《弟子规》与“班规”的结合,让学生对《弟子规》有了更形象、更深入的理解。孩子们有意识地端正了自己的言行,提高了自己的道德修养,也使“班规”更人性化,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良好的班风建设。

三、运用国学名句,巧妙处理班级纠纷

进入高年级,学生们渐渐有了自己的主见,教师侃侃而谈的“大道理”往往让他们“嗤之以鼻”。在班级管理中,教师除了“严格要求,宽容大度,及时督促”外,还可以活用《弟子规》四两拨千斤。如处理偶发事件时,坚持“说服为主,灌输为辅”的原则,并可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记得有一次,班里的两个学生因为一些小事闹矛盾,最后大打出手。这两个“斗红了眼的公鸡”,要是处理不当,他们之间的纠纷就会“剪不断,理还乱”。老师没有问他们两个谁对谁错,决定采用“冷处理”,让他们俩先反复念读“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各自反思自己的言行,最后再来“论理”谁对谁错。不一会儿,这两个学生开始自我反省,寻求对方谅解,看到他们“尽释前嫌,握手言欢”,再结合《弟子规》里的“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让他们知道同学之间亲如兄弟,懂得友情的珍贵和宽容的可贵,吵架打架事件因此逐渐在班里“销声匿迹”。

没有不犯错误的学生,正因为他们有这样那样的缺陷或问题,才需要教师的引导。又如学生偶尔忘记佩戴校章或红领巾,被值日生扣了班里的量化分。这时,借用《弟子规》里的“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提醒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力行《弟子规》,创造良好学习氛围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影响他们学习成绩的因素,除了个人主观努力外,还与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密切相关。

首先,根据《弟子规》里的“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经常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机会,让学生介绍自己身边的榜样,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加把劲,赶得上”,让孩子们从榜样身上吸取力量、获取源泉,激发他们积极向上、自我完善的欲望,使学生逐渐由“他律”变成“自律”。

其次,充分了解学生的各科学习状况,关注其发展,对学生停滞不前的学科从“理”上进行疏导,让学生们明白“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的道理。面对学生取得的进步或受到的挫折,则从“情”上及时鼓励他们“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促使其良性发展。教师只要做有心人,就能让《弟子规》细雨润物,潜移默化,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拼搏。

五、家校合力,共行《弟子规》

在与众多“问题学生”的家长接触后,教师了解到,这些学生家长存有的共同点是:不知道如何教育子女,以为“棍棒之下出孝子,苛责之中出蛟龙”,对孩子非打即骂,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变成了咫尺天涯。而且有的家长自身素养也有问题,老师教一套,家长教一套,让孩子无所适从,久而久之,使孩子的教育状况变成“5+2=0”(即学校花了五天时间进行正面教育,而一个双休日,在一些不良社会青年的教唆下,在父母的棍棒责骂的推波助澜中,孩子就学坏了,无心上学了)。

从这可以看出,孩子的教育,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共同协作,如只靠学校教育这一根支柱,是很无助的。

对此,教师结合《弟子规》来教导学生要感恩父母。例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告诉每一个学生在家必须要做到的最基本的事情,让学生学会体谅父母,帮着干点家务活,帮父母捶捶背、捏捏肩以让家长消去一天的劳累,还要自觉完成作业,好好学习,让父母“省点心”……

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班级就像一条链子,哪里断了都不行,所以,在班级管理中借《弟子规》的“东风”,既传承了传统文化,也为创建文明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献上丰厚的礼物。

猜你喜欢

弟子规班规国学
如何有效地落实班规?
“垂”改成“掉”,好不好?
My New Year Wishes
如何进行班规的制订和实施
班规要科学合理
弟子规
弟子规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