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专业人士能专心致志干专业大事
——晋中市全面推动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综述
2018-01-24潘丽萍
文 本刊记者 潘丽萍 吴 磊
我省启动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试点改革,是为了解决在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下,外行领导内行,学校行政级别高于或相当于同级教育部门行政级别难以管理,有行政级别的校长频繁参加各种与学校无关的会议、活动难以静心办学,校长行政级别“能上不能下”导致难以流动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晋中市作为山西省唯一的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市,以市统筹,市县联动,完善顶层设计,大胆先试先行,通过政校分开、简政放权,让校长集中精力办学;通过扩大办学自主权,使“校长负责制”落到实处;通过取消行政级别,实行职级聘任制,打破管理藩篱,为实行校长交流轮岗创造条件,激发管理活力,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同时,大力推动中小学校长由传统行政干部式“选拔任命”,转变为按职业化、专业化“遴选聘任”,把有专业水平和职业精神、敢于担当、善于管理、社会推崇的校长选出来,真正实现教育家办学、专家治校的目的,成效明显。
作为全省最先吃“螃蟹”的先行者,晋中市大刀阔斧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近一年来,那些被摘掉“官帽子”的校长由原来思想上的抵触,到现在的欣然接受,由原来心理上的不甘心,到现在对专业化治校的由衷认同,切实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他们经历了阵痛后,收获的是欣喜。
晋中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教育工作,多年来,重点围绕“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两大任务,强化市级统筹,坚持多措并举,深化综合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改革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办学模式,全面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全市呈现出均衡协调、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良好教育生态。2017年4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启动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并确定由晋中市承担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任务,为晋中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晋中市主动担当作为,勇于探索创新,积极借鉴先进经验,先后组织专人赴山东潍坊、青岛、日照和上海、成都等地进行了考察调研,在本市内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了大量调研、座谈、论证和多层面的征求意见,最终出台了晋中市《关于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并明确指出了此次改革的12项主要制度和措施。2017年8月18日,晋中市召开动员会,标志着涉及全市由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1017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校长职级制改革正式启动。
近一年的探索实践中,晋中结合自身实际,按照“统一启动,分步实施”的思路,集众人之智“把脉问诊”,合众人之力攻坚克难,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提高校长管理水平,不断建立和完善以职级制为核心的中小学校长管理体制,竭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校长队伍,逐渐形成了“党建引领、增量改革、简政放权、分级管理、团队激励”的“晋中方案”,探索出了一条“专家治校、教育家办学”的新路子。目前,全市高级中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已基本完成,其中34所高级中学校级领导班子和学校党组织人员全部配齐到位,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校长职级制改革将于2018年7月底前完成。
明确核心,推动改革进程——“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核心就是去行政化,摘掉校长的‘官帽’,实现专家治校、教育家办学,促进校长由‘职务’向‘职业’的形态化转变,由‘行政化思维’向‘专业化素养’的实质性转变。”
1.摘掉干部“官帽子”。“我在榆次一中已经当了两年多校长,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后,自己不再享受正处级行政待遇。”榆次一中侯西强校长感触特别深:“以前,市里面开会要求正处级单位一把手必须参加,现在不需要了,校长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来做好自己的事情,真正能静下心来搞教育、搞教研、搞管理。”
从2017年8月18日开始,晋中市取消全市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中小学校现有行政级别,中小学校长全部摘掉行政“官帽”,按照“谁举办,谁管理”的原则,教育干部的考核、聘任、管理等人事关系由组织部门移交教育行政部门,由教育局统一进行归口管理。同时要求政府部门的党政干部不再派往学校任职,校长必须从教育专家、学校教职工中选拔聘任,确保学校专业化管理。为稳妥推进改革,晋中市按照“分类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策略,中小学校原来具有的行政级别的干部纳入档案管理,以校长身份作为教育干部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不再参与政府组织的行政序列会议活动。新设立的中小学校校长和新任校长以及学校其他干部,由教育行政部门从专业立场对教育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提出标准和要求,公开组织考核、聘任,不再设立行政级别,同时加强校长的培训、提高和发展,实现校长身份从行政管理者转为职业领导者。
“原来,校长不仅要关注学校,还得关注校外,不仅要将精力放在学校,还得跑外沟通学习,不仅参加学校的教育教学会,还得参加市里、县里的各种各样的会议。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后,可以说,校长只在校内、安心校内、专注校内,不用再跑外,精力更集中、思想更集中,真正体现专业化、专家治校办学。”对于学校干部去行政化,晋中市职业中专学校张忠有校长也有切身体会。张校长工作近30年,从中学副校长、校长,区教育局局长、县长助理,一直提拔到正处级岗位,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后,他也不再享受正处级待遇。
2.赋予校长自主权。“虽然‘官帽’丢了,但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了,担子和责任更重了。”张忠有校长告诉记者:“过去在用人问题上,处级单位的副校长人事权在市委组织部。学校选副校长,通常是学校教职工一起推选,由市委组织部任命,副校长直接对市委组织部负责,校长没有压力。实行校长职级制改革后,副校长的提名聘任以及中层领导的选聘权给了校长,这就要求校长在选人用人方面更慎重,选聘过程必须公平、公正、公开,要对学校负责,实际上压力更大了,责任也更大了,从学校层面说,我们的工作却更主动、更安心了,不用再等靠了。”对此,榆次二中王文清校长和昔阳县高级职业中学王维斌校长也感同身受。
为落实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管办评”分离,突出“责权利”统一,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晋中市赋予校长7项办学自主权,包括学校内设机构设置权、副校长提名聘任权以及内设机构领导选聘权、教师聘用权、经费使用权、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权、学年度综合考核奖励资金分配权、特色课程开设权等。其中,学校副校长的选聘,一般采取校长提名、教育行政部门考察、校长聘任的方式进行,也可采取校内竞争上岗、面向社会公开竞聘的方式选聘副校长。学校内设机构领导的聘任,由校长提名拟任人选,学校党组织推荐考察,并研究确定拟任人选,报教育工委审查备案。同时要求学校领导班子要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培养并选拔一定比例的优秀中青年干部进入学校领导班子。张忠有校长说:“只有用好这7项办学自主权,才能当一名好校长,才能带出一所好学校。”
3.科学设置职级序列。此次改革打破了行政级别决定等级的旧框架,而是要通过评审确定等级。晋中市设计开发了宝塔型校长职级体系,具体划分为“四级九档”校长职级序列,将中小学校长分为特级、一级(一、二、三档)、二级(一、二、三档)、三级(一、二档)。高级中学原则上不设三级校长职级,特级校长数量控制在全市中小学校长总数的5%以内。在2017年首次高中校长职级评定中,为避免高级中学与其它学段一、二级校长出现职级倒挂现象,晋中市结合实际,将校长职级制全部从一级起步,按照3∶3∶4的比例结构分档认定。评审职级等级根据校长的工作业绩、自身能力素质、教职工评议、校长选聘委员会评议、社会满意度等来评价认定,并实行动态化管理。职级评定采用百分制,按校长本年度工作创新、教育理论测试等情况计算分数,引导校长积极作为,办好自己的学校,当社会满意的校长。
4.建立校长职级制薪酬制度。“依照职级薪酬制度,这次给我评了一个一级二档,算下来一年能多拿6万多元,我感到非常高兴,这不仅是收入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对我多年来工作的肯定,激励我更好地工作。”榆次区晋华中学校长崔计科激动地说。
虽然校长没有了行政级别,但收入却比以前更高了。据了解,晋中市建立了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薪酬制度,按照“作为决定地位、业绩决定薪酬”的原则,校长的工资随职级确定,贡献越大,职级越高,工资水平也越高,其收入在原工资福利的基础上,职级薪酬按当地教师绩效工资水平的0.5倍~4倍设立,并随教师绩效工资的调整而调整,充分体现校长的办学水平和业绩贡献。同时,校长的职级工资不挂靠任职学校,不参与学校教职工绩效工资分配,由教育行政部门单列开支、统一发放。为保障实施,晋中市对校长职级工资的构成及标准等作了明确界定,纳入市级财政保障。调离校长岗位的人员,不再实行校长职级工资,按其新确定的职务确定相应的工资待遇。
晋中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长贺利捷解释:“按我市教师绩效工资水平每年2.25万计算,校长职级制薪酬最低1.125万,最高9万。首次实施,不设特级校长、一级三档。校长除原有工资待遇外,每年能再多领约7.8万元。”
5.创新团队激励机制。“根据我们昔阳县的情况,职改后,按照校长职级薪酬制度,校长的年收入要在原有工资水平的基础上,大概增加1~5万元。校长增加的收入与全县其他行业部门相比,我们觉得这个钱有点多。”昔阳县教科局副局长乔志斌说道。他认为,校长作为一个学校的第一责任人,一直都是师生和社会的关注点,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许多矛盾无形之中都会聚焦到校长身上,校长的薪酬高于全县其他行业和教师的工资水平,很容易给大家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削弱基层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对此,晋中市建立了学年度综合考核激励机制,将团队绩效和校长职级薪酬相结合,综合考虑副校长、班主任及整个教师团队、其他教职工的利益,设立了学年度综合考核专项奖励资金。在高中和市直学校,根据学年度综合考核结果,优秀等次每班每年奖1万元,良好等次每班每年奖8000元,一般等次每班每年奖6000元。奖励资金的50%用于班主任奖励,以此解决多年来班主任待遇低、没人愿意当班主任的难题,其余部分用于对校长、班主任以外的校级领导、内设机构领导和作出突出贡献的教职工的奖励。在分配奖励时杜绝“暗箱操作”和“平均分配”,切实调动了广大教师和教育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学校干部教师的团队战斗力,减少了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干群矛盾”。
榆次区晋华中学郭丽萍老师在职改前,曾被动地当过几年班主任,由于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吃力不讨好”,最终辞掉了班主任职务。实施职改后,她多次向校长主动请缨争当班主任,通过公开竞聘、选拔,现在又如愿以偿干上了“老本行”。她说,有了激励机制,班主任岗位的吸引力大大提高了。晋中市职业中专学校任爱花老师也感受到了职改给班主任带来的好处,现在对班主任工作充满了热情。
引进人才,实现专业化办学——“建设中小学校长人才库是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首要任务。”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和“专家治校、教育家办学”的原则,真正把优秀人才吸引到校长人才库。
1.专家上岗当校长。校长是专业化、职业化岗位,坚持教育家办学,是尊重教育规律和回归教育本质的重要体现,是教育工作重点从外延向内涵发展的适时转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晋中市在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中,充分发挥专家校长这一“关键少数”的作用,积极引进优秀校长,通过直接纳入、公开选拔、随来随入3种途径,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机制。
其中,现任的校级领导、有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经历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班子成员、教育行政部门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的正职干部3类人员,如符合《中小学校领导人员任职资格条件》,经本人申请,可直接纳入校长人才库;规模在12个教学班及以上的中小学校内设机构领导,有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经历的教育行政部门内设机构领导,教育行政部门直属单位的副职干部,获得特级教师和市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称号的优秀教师,以及获得国家教育部及市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或人社、教育部门表彰的模范(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4类人员经本人申请,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纳入校长人才库。同时,晋中市还鼓励和引进市域外优秀人才,对于市域外示范高中、国家级职业中学的校级领导,任职期间个人或学校获得省级以上综合表彰的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的校级领导,经本人申请,也可直接纳入校长人才库。2017年,高中学校校长跨市引进1名,跨省引进1名。目前,经本人申请和资格审查,已将目前在职的177名校级领导直接纳入了校长人才库,2018年4月已启动高级中学校长人才公开选拔工作。
“校长人才库实行分级管理。高中学校和市直学校校长人才库由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幼儿园园长人才库由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晋中市教育局郭云先副局长介绍道。
2.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坚持教育家办学原则,打通校长晋升职级通道,增强校长专业化成长内生动力,晋中市建立了科学的人才储备机制和成长机制,制定了“市级统筹、分级评定、动态管理”的资格评审制度、岗位聘任制度和校长任期目标考核制度等,把政治要求、职业素养和专业标准作为校长任职的重要条件,通过定期晋升、破格晋升、降级降档和一票否决等制度,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为一个管理周期,根据考核结果按照10%的比例实行末位淘汰,缩短了新任校长过渡期和适应期,用制度卡住不适合做校长的人通过各种关系介入管理岗位,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奖优罚劣的职级序列。同时,实施职级制管理和多元化校长绩效考核,引入社会评价机制,规范校长考核评价制度,推动了校长专业化发展,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创造了尊重人才、尊重发展、尊重贡献的管理机制,引领更多的校长成为教育专家。
凸显成效,发挥引领作用——“通过近一年的改革创新,作为一名校长,感同身受其中变化,最直观的是会少、事少,可以专心办学、办事;最深体会是用人导向、办学模式、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变革,对全校上下带来巨大冲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新旧观念的碰撞。特别是综合考评奖励方案的出台,对指导和推进学校整体工作,发挥了‘指挥棒’的作用,学校教育改革氛围浓厚。”
对于校长职级制改革释放的制度“红利”,榆次二中校长王文清和昔阳县高级职业中学校长王维斌等都深有感触。晋中市在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过程中,坚定决心,明晰思路,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为我省全面推广校长职级制改革积累了有价值的经验,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1.理顺了管理机制。职改以前,行政管理体制与教育发展不协调,校长的管理人权、事权脱节错位,教育部门专业管理不畅通。推行校长职级制,组织部门不再安排党政干部到学校当校长,校长由教育部门统管。教育部门可以积极转变管理职能,从创新校长选用机制着手,探索“管办评”分离,提升教育现代化治理能力。
榆次一中、太谷中学、祁县中学、平遥中学以及晋中职业中专学校、平遥现代工程技术学校、昔阳职中、山西省航空(基础)学校8所原处级学校校级领导,不再由市委组织部管理;原来21所科级学校的领导,也不再由县委组织部管理,全部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和聘任。这就避免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在管理同级别学校校级领导时的“尴尬”境遇,实现了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人权与事权”以及基层党组织的统一管理,从根本上打破了中小学领导人员选聘和交流使用的行政壁垒。例如,晋中职业中专学校(原正处级单位)一般干部赵琳、杜俊德经校长提名、市教育局考察被聘任为学校副校长。
2.推动了规范交流。“原先套用行政管理的做法,校长交流是单线流动,岗位只能上不能下,行政级别只能高不能低,范围只能从农村到城区,不能从城区到农村,只能从三流二流学校到一流学校,不能从一流学校到二流三流学校。取消行政级别实行职级制以后,打破了单线交流的弊端,校长不必再去考虑行政身份的上下高低问题,而是着重研究如何提升自身素质和办学水平,争取更高的校长职级,考核重点体现‘从起点看发展,从基础看变化’。”王文清校长如是说。
通过改革的制度导向,激励校长主动自愿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任职。校长交流还打破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界限,贯通了教育行政部门干部和校长的交流通道,教育行政部门干部可以竞聘担任校长,优秀校长也可以提拔到教育局担任干部,实现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双向交流、有序调配,有效盘活了校长队伍,推动了教育均衡发展。例如,昔阳中学(原正科级单位)副校长王维斌同志通过公开竞聘成为昔阳县高级职业中学(原正处级单位)校长;左权县教育科技局主任科员郝志栋放弃局领导岗位,公开竞聘成为左权县职业中学校长。
3.激发了办学活力。职改前,校长被“官帽子”束缚,整天忙于各种会议等行政事务,很少能把精力放在办学上。现在,去了行政化,摘了“官帽子”,不再按原行政级别参加许多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会议,不再按行政级别承担一些非教育教学事务,让校长真正摆脱了行政束缚。校长普遍反映,改革后有充足的精力抓教学、抓管理、抓质量、抓效益,这样既有利于强化校长职务专业化的特征,引导校长更加关注自身的发展和所在学校师生的发展,又赋予校长权责相当的人权、事权、财权,实现“责权利”有效统一。
4.提高了干事创业热情。班主任工作任务重、责任大,教师不愿意承担班主任工作的现象普遍出现。学校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以来,加上配套建立的学年度综合考核激励机制,班主任津贴在学校原有基础上,每月可提高300~500元,从已实施的高级中学反馈,班主任津贴可达到每人每月700元以上,极大地提高了班主任岗位吸引力。班主任干事创业的热情进一步提高,由原先的不愿意当,变成现在抢着当。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主动探究,大胆实践,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5.推动了办学模式改革。各县(区、市)以校长职级制改革为契机,在中小学资源重组、管理重构上做文章,整合区域教育资源,通过建立多形式的城乡办学共同体,扎实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经统计,各县(区、市)改革后,全市纳入职级制改革范围的中小学从1074所减少到570多所,撤销中心校(学区)一级管理机构50个,集团化管理、联盟式办学的效应将逐步凸显。校长职级制改革同时助推了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通过两支队伍的建设,进一步促进全市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例如,昔阳县通过管理重构、资源重组、体制创新,建立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管理体系,统筹推进一体化发展,积极扶持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发展。同时采取盟区办学模式,以大带小、以城带乡、以优带薄、以强带弱,拉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广覆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晋中市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的“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拓展职业发展空间,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教育家办学、专家治校,让专业人士干专业的事,晋中在全省已先行一步,这是晋中开创教育历程中迈出的可喜一步。但校长职级制改革不是简简单单的摘“官帽”,而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改革,事关中小学校长的切身利益和教育改革发展大局,是一项重大的民心民生工程。随着改革的发展逐步进入深水区,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也是前所未有,标准问题、导向问题、各项措施的落地等问题都亟待进一步解决和完善。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虽然改革的路上困难重重,但晋中市对改革充满信心,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充满信心。在职改的道路上,他们将以更高的政治担当,更强的责任意识,一步一个脚印,奋力书写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新篇章,以校长职级制改革助力晋中教育走出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