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党报要与城市共舞与时代同行
——以郑州报业集团为例看“一带一路”地方媒体使命担当

2018-01-24文/陈

传媒 2018年22期
关键词:党报郑州一带

文/陈 锋

地方党报是所在城市的传播者、记录者和推动者,也是国家发展议题的传播者、记录者和推动者。近5年来,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大潮,郑州正越过一个个历史高峰。同时,为之鼓与呼的地方党报也在5年间经历着大变革、大融合,“一带一路”带来新的开放阶段,给沿线城市及本地党报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媒体带来新平台、新形式、新产品,是助力城市发展的过程,也是检验融合效果的好机遇。

“一带一路”是一篇重大历史命题,如何写好这篇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作,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郑剑曾说,“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伟大事业、宏大工程,宣介“一带一路”是一个重大责任、长期任务,需要我国各级各类媒体共同努力。

郑州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新欧亚大陆桥的战略支点城市。郑州报业集团在“一带一路”舆论宣传与助推城市发展中,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地方党报与城市发展呼吸与共

城市发展抢抓机遇。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考察调研时指出,郑州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要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并希望郑州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的方向努力迈进。

2016年年底,国务院明确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河南自贸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原城市群等多个国家战略,也相继在郑州叠加落地。

2017年6月14日,习近平在会见卢森堡首相时指出,要深化双方在“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内金融和产能等合作,中方支持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倡议发出5年来,深处内陆的郑州抢抓历史机遇,放大枢纽优势,开辟空中、陆地、网上三条“丝路”,对接“海上丝绸之路”,推动城市发展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筑起中部省份对外开放新高地,郑州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新亚欧大陆桥战略支点城市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

地方党报跟进城市脚步。城市发展的点滴细节,都被媒体悉心记录。在舆论新格局下,坚守主流舆论阵地,发挥媒体舆论引导和宣传助政功能,是党报媒体的历史使命。

69年前的7月1日,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郑州日报》诞生在古老的黄河岸边,毛泽东亲笔题写报头,现在的郑报集团,就是以郑州日报社为基础成立的。“但尽平生家国志,不负时代不负卿”,从创刊之日起,《郑州日报》就开始用汗水和责任记录这座城市。做党的宣传、城市发展的“中流砥柱”和“定海神针”,书写荡气回肠的郑州新故事,传播激励人心的城市好声音,这是郑州日报人的历史使命。增信释疑,向中国展现一个更加丰富、更加生动的古商都;凝心聚力,向世界展现一个更加现代、更具活力的大郑州,这是郑州日报人的时代担当。

在新闻媒体的强力助推下,陆上、空中、网上三条“丝路”,已成为郑州对外开放的新平台、新载体、新名片。郑州机场货运运力、全货机航线数量和航班量均居全国第五位,基本形成横跨欧美亚、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枢纽航线网络;郑欧班列累计开行班次1490班,实现每周去八返八的常态开行,成为中欧班列的领跑者;作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郑州进口货源地覆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地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郑州还向东拓展铁海联运规模,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内陆地区功能性口岸最多的城市……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的郑州,正紧抓“一带一路”难得机遇,大力打造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借力三条“丝绸之路”,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迈进。

城市因“一带一路”建设的大潮而快速发展,郑报集团这5年来,在本市“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及时、关键的宣传引导作用,同时,在助力城市的过程中,经历自我革新,自身也在成长。

郑报集团融合资源助推城市发展

近年来,郑报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和新媒体发展的讲话精神,学习贯彻中央、省市有关精神,实行“三个打破”,抓住“四个关键”,完善“五大系统”,组建“六大中心”,着力打造郑报融媒“中央厨房·新闻超市”,构建了融媒编委会总管、采编发部门主战、多渠道传播、大平台支撑、大数据考核的现代媒体传播架构和运营体系。每遇重大事件,不再一张报纸一报了之,而是党报、都市报、网络、杂志、两微一端、直播和短视频齐上阵,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多形态,真正成为“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提升了党报集团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面对“一带一路”大背景下的新使命,郑报集团统筹旗下媒体,以评论为引领,以特刊为主打,用全媒体、融媒体打好主动仗和关键仗,用新担当展现党报集团的新作为。

系列评论做引领。近年来特别是2017年以来,郑报集团统筹旗下党报、都市报、网络和新媒体矩阵,重磅推出署名“郑旗”“郑重”“郑言”的评论文章或系列评论,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发声,在众声喧哗之中敢于亮剑,在百姓关切之中呼应民声,“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新征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评论,受到省市领导肯定,较好地担负起了党报媒体的职责和使命。

特事特报出特刊。每有大事出特刊,成为郑报集团特别是《郑州日报》的传统和惯例。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河南自贸试验区、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带一路”经济带、围绕郑州解放68周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等重大节点、重大战略和重大主题,重磅推出专刊、特刊,集中发力、浓墨重彩。2014年3月、5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河南考察调研,明确了郑州在“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中的角色担当。此后每年的3月、5月,郑报集团所属媒体都要推出特刊或专题报道。2018年3月17日,《郑州日报》推出16 版大型特刊《磅礴伟力》、《郑州晚报》推出32版大型特刊《答卷》,再现总书记对郑州的殷殷嘱托,展现总书记指示在中原大地迸发的磅礴伟力,展示郑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孜孜探索和辉煌成就。

新媒介闯出新天地。融合还催生了“冬呱视频”“ZMG动新闻”和“郑直播”等新的传播形态。郑直播作为河南省唯一直播合作媒体,与新华社合作直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荣获新华社现场云策划奖一等奖。冬呱视频参与拍摄的郑州城市形象宣传片——《中国之中 商都郑州——郑州,一个都说“中”的地方》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等地亮相,并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循环播出,互联网传播次数突破10亿次。郑报集团联合市委外宣办拍摄推出“郑州八度”系列短视频,从“温度、速度、态度、热度、尺度、厚度、角度、气度”八个角度看郑州,传递出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们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短时间阅读量超过800万次。

在做好宣传报道的同时,郑报集团更积极主动参与重大活动的策划实施,用新闻助力、助推城市发展。郑报集团全面承担了中国(郑州)国际园林博览会的宣传报道工作,组织承办了“智汇郑州”人才政策发布会,相关报道、直播总点击量超两亿次。郑州市主办、郑报集团承办的中国郑州国际马拉松于2018年11月3日开跑,成为展示“一带一路”元素的品牌赛事。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与大郑州同行。与郑州一路同行的郑报集团,也在郑州的成长进步中发展壮大。郑报融媒“中央厨房·新闻超市”受到中宣部、中国记协的肯定和兄弟媒体的关注,被“头条号”联合新榜评为“年度最具创新媒体”;2017年全国报业版权大会上,“郑报融媒”被评为“中国报业最具原创力媒体”;2018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全国“百强报刊”,《郑州日报》强势入围;2018年5月中国传媒大会上,《郑州日报》荣获“中国传媒融合十大城市党报”。

地方党报在“一带一路”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在国家推进整体战略的长线规划中,地方党报于国内舆论场内,要高水平完成本地的落地任务,除了要让政策生根,还担负有沟通释疑、连通内外、抢抓开拓市场机遇,助力城市发展的作用。

落地政策,延展宣传广度。“一带一路”是国家对外开放步入新阶段的重大倡议,全国上下各级媒体都肩负着宣传“一带一路”的重任,而地方党媒作为政策的接力传播者,更要做好理念解析、政策落地的工作,做到引导积极舆论,把宏大的理念掰开揉碎,变为普通人都能懂、并与自身息息相关的内容,把战略细化为战术,从城市到县乡,从政府到企业,政策的传达广度在延展,要深入到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各个行业与每个人的行动中。

连通内外,畅通信息交流。地方党报能够发挥本地信息和专家资源的整合作用,搭建内外沟通的平台,发挥媒体在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方面的信息优势,既能实现资源共享,也能在“一带一路”的实际建设中推进合作。

抢抓机遇,助力城市发展。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宣传主阵地,郑报集团在宣传“一带一路”、助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积极响应、主动策划、融媒体报道、全媒介联动,在每次城市宣传的关键节点上都能发声助阵。

地方党报在之后“一带一路”城市建设努力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指出,过去几年共建“一带一路”完成了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大写意”,今后要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地方党报在这幅“工笔画”中将做出哪些探索,又将如何精进媒体工作、提升业务能力,充分发挥媒体助政作用,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开阔国际化视野,创意日常报道。以小切口做大文章,面对国际化新闻,做好议题设置,发掘与地方经济社会生活相关的内容,把本地故事推出国门,也要做好国际化文章。

利用融媒新技术,构建跨国生态圈。抓住融媒时代的技术资源,利用自身平台开发多种新媒体业态,并借助社交平台的无场域、无地域传播,根据国内外受众不同,精细化推送高质量地区内容,与国外媒体合作,构建国内外连通的媒体生态圈,提升地方媒体认知度与城市曝光度。

大力开发媒体+,促进政经发展。在新闻宣传主业基础上,整合媒体资源,多做相关国际化活动整体策划实施,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常态化、内容输出最优化、传播效果最大化,并着力探索“新闻+政务+服务+电商”的职能拓展,为把本土文化送出国门,本土产品销往国际市场,本土国际化建设、本土精细化管理等做出努力。

培养国际化人才,储备新闻力量。在推动“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发展过程中,人才的储备也极为关键。郑州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进程中,越来越多地发现人才的缺乏,尤其是具有国际教育背景、国际视野的人才及新技术专业人才,具体到媒体,我们缺乏的正是具有成熟职业素养又同时具备外语水平的人才。平时多提供实战机会,媒体吸纳及培养人才的方向也应向掌握多种语言技能的人才倾斜。

猜你喜欢

党报郑州一带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党报深度报道如何“深”入人心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梦启郑州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