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荣格“集体无意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从原始艺术到中国当代艺术实践

2018-01-24吴茜

国画家 2018年1期
关键词:荣格艺术创作集体

吴茜

卡尔·荣格是著名的瑞士分析心理学家,其心理学理论建立在社会和生物学的理论基础之上。研究范围涉及宗教、神秘学、炼金术、艺术等方面。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荣格进一步对无意识进行了划分,认为人的精神世界有三个层次: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荣格将人的精神世界比喻成一座岛屿,水面上露出来的那一部分代表着人的意识,也就是能够被人自身感受到的那部分,水面之下的那部分就是潜意识,包括“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其中“集体无意识”是一种依赖遗传和进化的,并且不依据个人的经验而独立存在的心理要素,其内容包括几种原型。集体无意识的中心原型则是“自性”——代表着秩序、统一和圆满,也是人类达到生活的自我实现的基础。

一、原始艺术与集体无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与自然的关系产生了割裂,但是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中的集体无意识并没有消失,而且会在无意识压抑的状况下以象征的形式出现并回归,所以我们发现在高度理性的社会结构下会出现大量混沌原始的图像创作。

荣格认为从进化和历史角度上来看,现代人的灵魂是由古代人的灵魂延续而来的。人的心灵就如同人的身体器官,有着自我的历史和进化过程,这是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但是古代人和现代人的灵魂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一点体现在其所在的时代下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上。原始人的灵魂更接近于无意识的状态,对他们而言,心灵是一种具体的事物,人与自然之间是相互融为一体的;而对现代人而言,由于工业文明带来的高度的逻辑化和理性的生活方式,人们的无意识精神状态始终是被压抑的。

原始雕塑在某种程度上是人类的无意识投射其上的产物。这些雕塑往往是作为神灵的精神载体而被原始人顶礼膜拜,同时满足原始人维持生存和繁衍人口的基本要求。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女神被视为生命力和繁殖力的象征。红山文化的女神头像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具有图腾崇拜的意义,呈现出简约、神秘的美感。

荣格的理论说明了在文明的社会中集体无意识的特殊意义:实现古代精神向现代精神的延续。艺术家作为一个中介去表现古代的原型意象,我们也在写实的艺术风格之外,看到大量体现原始精神的艺术作品。

对比古代与现代的雕塑作品,虽然时代背景、创作目的有所不同,甚至可能无法将原始人的雕塑定义为主动的艺术创作,但是在现代艺术的框架之中,我们看到了艺术家“重返自然”的倾向,这种对于神秘、图腾、材料的原始性的追求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追求内心真实的途径。同时,原始人的雕塑与现代艺术中的这类雕塑都具有神秘的精神特质。

二、心理视角与现代艺术

从苏格拉底的时代开始,人们就开始思考艺术的本质。直到今天,我们也无法得出一个确切唯一的答案。但是当我们面对艺术作品的时候,即使暂时搁置艺术的本质,却始终需要面临诠释艺术作品的问题。

尤其是在现代艺术中出现了很多意义晦涩不明的图像以及艺术家开始尝试进行诗意化的作品阐释的情况下,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例如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在1923年写了一首诗,叫作《红色手推车》:

那么多东西

依靠

一辆红色

手推车

晶莹闪亮于

雨水中

旁边有几只

白鸡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典型的现代主义艺术作品不阐明意义的特点。荣格认为这是由于人们趋向使用象征性的词语去代表那些我们暂时不能规定意义,或者说不能完全理解的现象。而这些图像、代称以及语言本身所蕴含的模糊不清的隐秘意义,使得事物更加难以理解。这些事物一旦具有了更为阔大的“无意识”内容后,人们更难以对其进行定义和真正理解。

1913年,俄国画家马列维奇画了一幅白底上有一个黑色正方形的画。这也许是第一幅纯“抽象”的画。他写道:“在把艺术从世俗社会陈规陋习中解脱出来的几乎是孤注一掷的斗争中,我选择了正方形作避难所。”荣格认为艺术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能够对时代精神的片面性和病态加以补偿。现代社会的人由于受到大工业化生产方式的束缚,丧失了自身与自我价值。而艺术就是在人的内心寻找原始淳朴的生活方式。

在荣格看来,艺术家的创作展现的是人类的原型精神,这是生命活力以及艺术创作的动力之源。现代艺术不能仅仅依据作品的形式去进行阐释,我们需要去了解艺术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美术史的脉络以及创作者的心理动机等方面。对于荣格而言,关于艺术的心理学视角与美学视角是不同的,他所尝试的是去揭示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心理动机和形成原因。尤其当艺术形式越来越远离我们所看到的现实时,心理视角能够帮助我们探寻艺术家无意识的精神之域。

三、向崇高感和普遍性的转变

如果说“集体无意识”在早期更多的是提供了一种关于“无序的艺术表达”和“原始意象”的解释,那么在二战之后的美国,“集体无意识”催化的则是神话的主题以及对于普遍性的追求。从混乱的无意识的表达到寻求普遍性的艺术创作,我们似乎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方式。但是这背后代表的是一种共同的追求:通过重溯原始的艺术,来追求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和人类的精神世界。

而荣格所处的时代背景正是在两次世界大战的巨大阴影之下,人们的精神极度不安,对于工业发展带来的种种事物进行了反思。同时在这一时期,精神分析自身的发展也从早期弗洛伊德的对个体童年经历以及重大事件的探究转向关注文化社会问题的各个分支。

当世界艺术中心从法国巴黎转移到纽约之后,作为“乌托邦”而存在的美国具有不同于欧洲国家的现代性问题。二战后的美国急需构建起一种新的美国文化,在经历了大萧条之后,荣格的追求普遍性的理论更为契合美国的境况,纽约画派的艺术家们开始尝试追求崇高感(这种对于普遍性的探索正是初期美国文化所缺失的部分),并通过神话主题来表达对现状的不满和反思,通过这种英雄式的神话主题来唤醒对普遍真理和精神的追求。

罗斯科将“集体无意识”转化成他作品的一种结构,同时又通过神话主题表达他对人类普遍的崇高秩序的诉求。他将这两种心理主义同时巧妙地融合在他同一时期的作品之中。

四、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实践

心理专业工作者有着无数机会把人们的生活病理化,我们现在大量地用这样的方式与人们交谈和互动,并不断复制文化中主体与客体对立二分的关系结构。事实上,这种充斥在我们生活之中的单向的“病理化”语言和叙述方式,并不能够治愈人们的心理——精神——身体——社会层面的“创伤感”。所以采用艺术语言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去进行实践可以成为一种更有效地去疗愈创伤的方式和可能性,或者说是通过一种新的艺术方式去触及生命体本身。

2014年,吴超和夏维伦发起了“植物人艺术唤醒项目”,这是一项艺术家与医院、心理师的共同合作并实践的跨学科实验项目。工作过程主要涉及脑科学、心理学、艺术以及临床实验、检测。他们尝试用艺术的方法介入对植物人的唤醒过程,观察有关生命创伤修复的文明,探讨疾病对于时代的隐喻,探讨关于艺术的界定。在跨学科的基础上,用艺术的方式对人的身体进行疗愈,恢复其意识与身体之间的联系。由于植物人丧失了对当下的外界的反应能力,但是在其潜意识中,还保留着对于集体无意识的经验。这是一种依赖遗传和进化的,并且不依据个人的经验而独立存在的心理要素。所以,在这一情境之下,可以尝试用“集体无意识”去唤醒生命体对当下的生存欲望。项目实行之后,在医学检测下,病人逐渐醒来并能对于外界有一定的反应。

原始的生命力能够给当下的我们提供无意识的出口,也正是由于集体无意识与当下的艺术创作的关系这一持续不断更新的命题,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关于生命的思考。

五、结论

回溯原始艺术以及早期的现代主义艺术,到二战后美国的一部分艺术家,再到中国当代艺术实践,我们可以发现集体无意识与艺术创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始终需要关注的是如何面对非理性与高度理性化的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尤其是作为艺术创作者和批评家该如何进行表达和自我审视。

(一)跨学科的艺术项目实践会促进更多的可能性,这扩大了艺术实践的领域和维度,同时也对于心理学的研究有所丰富。不再是单纯地为了丰富各自学科领域而进行的实践,这二者都有了更强的适应性。

(二)在集体无意识与艺术创作之间,我们可以通过回溯原始意象以及分析当下艺术创作中的原始性来拓宽艺术表现形式以及了解当下的无意识状态。

(三)无论采取的是哪种艺术形式以及实践方式,其背后始终要遵循的是对于内心精神世界的追求,尤其是作为艺术创作者,更是需要去真实表达关于时代的广阔的无意识。

猜你喜欢

荣格艺术创作集体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我为集体献一计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神秘选手”实现项目突破
赢创AEROSIL气相二氧化硅分散液荣获2020年荣格涂料技术创新奖
警犬集体过生日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荣格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