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在钢琴表演中的培养
2018-01-24唐明顺
唐明顺 丁 滢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一、钢琴演奏者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增强表演的感染力
在钢琴演奏过程当中,演奏者的弹奏技巧与能力是钢琴演奏的基本要求,也是演奏者的基础性技能,但是倾听者在欣赏曲目的同时,也是注重对情感的感受的。而加强对钢琴演奏者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使钢琴演奏者在陌生的环境里也能轻松积极地进行钢琴演奏,从而使钢琴演奏者对弹奏曲目的情感进行最佳的诠释与解读,实现钢琴演奏者的弹奏技巧与艺术表现力的融合,使整个钢琴演奏更富有情感感染力表现力。
(二)有助于提升钢琴演奏者的应变能力
钢琴演奏者在演奏曲目时,也会出现错误或者其他状况,这时,就需要钢琴演奏者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能够及时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更能让倾听者与弹奏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钢琴弹奏的整个舞台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互动与交流。
(三)有助于提高演奏者的审美表现能力
演奏者心理素质的培养,能够让他们对自身的表演效果进行冷静、客观的分析,从而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善,在一次次的改善中,演奏者能够从更高的角度看待音乐的内涵,在提高自身的演奏技巧及音乐表现力的同时,还强化了观众的审美感受。
二、钢琴表演过程中的心理分析
(一)初期的“新鲜感”与“探索欲”
钢琴演奏者在表演初期的心理特征通常表现为“新鲜感”,而在系统化与理论化的教学过程之后,演奏者会逐渐将实践与理论结合,从而对钢琴演奏产生基础型认识,心理特征会逐渐由“新鲜感”向“探索欲”转变,这时候的钢琴演奏者已经能够比较完整地弹奏出一些钢琴曲,在技巧的转换运用上也变得连贯起来,但是这一阶段的演奏者通常缺乏演奏时的连贯性以及严谨性,此时强烈的“探索欲”会让他们愿意在训练上花时间,从而他们驾驭音乐的能力会得到大幅提升。
(二)中期的“困惑”与“迷茫感”
钢琴演奏者在表演中期的心理特征表现为“困惑”。在初期阶段,钢琴演奏者的基础技能的到了强化,在之后的训练中,对于音乐作品的认知也会趋于成熟。他们知道钢琴演奏需要情感的注入,但是很多演奏者过于急功近利,对成功的渴望让他们对于技术上的飞跃产生盲目的迷恋,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音乐作品情感上的认识。另外,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会有所不同,对曲目情感上的理解有时也达不到一定高度,从而使演奏者产生了目标上的“迷茫感”。这时候的钢琴弹奏虽然连贯起来了,但是过于呆板,没有生命力,难以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后期的“超越感”
钢琴演奏者在表演后期的心理特征表现为“超越感”。经历了初期、中期两个阶段,这时候的钢琴演奏者的表演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表演中,钢琴弹奏者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弹奏技巧并且能给观众呈现出完整连贯的曲目。在这一阶段,钢琴弹奏者的技术已经得到质的飞跃,他们开始关注音乐内涵情感的诠释,并希望能够形成自己的风格,但是“自成风格”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弹奏者不断地练习与思考,经过时间的经验的积淀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需要演奏者良好的心理状态作为基础,来支撑自己的进步。
三、心理素质在钢琴表演中的培养途径
(一)加强并巩固钢琴表演的基础技巧
钢琴演奏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勤奋练习,巩固自己的基础性技能,提升自己的表现能力,为培养良好的钢琴表演心理素质打下坚实基础。在日常表演的过程,钢琴演奏者应当让自己的心态始终处于积极稳定的状态,即使在舞台发生变化时,也能极快的适应。
(二)创设多样化的表演环境
钢琴演奏者的舞台不是固定的,经常会登上陌生的舞台进行演出。因此,在平常的训练中,就应当积极创设多样化的表演环境,使钢琴演奏者的适应能力有所增强,在登上陌生舞台时,钢琴演奏者也能对舞台不适感进行调整,对自身情绪进行有效的控制,以此来保证以轻松积极的状态进行演奏。只有当弹奏技巧和音乐情感都达到最佳的状态的时候,钢琴演奏者才能给观众最享受的表演。
(三)及时有效地调整钢琴表演的紧张心理
在进行曲目演奏之前,钢琴演奏者要及时意识到自己情绪上的问题并做出有效的调整,用积极的方式帮助自己从消极情绪中走出来。在表演之前,钢琴演奏者也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曲目的弹奏技巧、精神内涵等进行细致的把握。
(四)注重对钢琴演奏者表演信心的培养
在日常的训练中,教师应当注意对钢琴演奏者信心的培养,让他们在面对舞台时更有勇气。演奏者自身也应当重视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调控,及时打消消极心理。在日常训练中,演奏者要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融入到钢琴表演中去。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可以将自身的阅历融入其中,这有助于提升钢琴演奏者自身的综合能力,也能使他们在不断的训练中对钢琴曲目逐渐形成自己的见解,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
[参考文献]
[1]厉冰凌.心理素质在钢琴表演中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