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日留痕》中的逗乐管家

2018-01-23葛希建

校园英语·上旬 2018年13期
关键词:平等职业

【摘要】逗乐在当代英国作家石黑一雄的小说《长日留痕》中出现多次,本文拟从逗乐入手,分析史蒂文斯无意识的逗乐缘由,指出无意识的逗乐表明史蒂文斯完全被职业规训;同时分析史蒂文斯对待逗乐态度的转变,从而揭示出二战后英国社会的相对平等以及管家职业的衰落和美国商业精神的入侵。

【关键词】 逗乐;职业;平等;《长日留痕》;石黑一雄

【作者简介】葛希建(1992-),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引言

《长日留痕》(The Remains of the Day)是著名英籍日裔小说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 1954-)的代表作之一,曾于1989年获“布克奖”(Booker Prize)。小说围绕男管家史蒂文斯的一次旅行叙事。主人公史蒂文斯本身毫无幽默感可言,但他的职业化语言和身体动作却极为有趣、滑稽,无意识就可以逗乐他人。可在小说开头,史蒂文斯却不知如何应对美国新主人法拉戴的逗乐:“每当我察觉到他的话中透出逗乐的语气,我都会恰如其分地保持微笑。但话又说回来,我从不能肯定在这种场合下我应该做些什么”。旅行回来之后,史蒂文斯下定决心学习逗乐,因为在他看来逗乐是“雇主期望职员去履行的、合情合理的职责”。除此之外,他认为:“打趣逗乐正成为人间温情存在的关键”。本文拟从逗乐入手,分析史蒂文斯无意识的逗乐缘由,指出无意识的逗乐表明史蒂文斯完全被职业规训;同时分析史蒂文斯对待逗乐态度的转变,从而揭示出二战后社会的相对平等以及管家职业的衰落和美国商业精神的入侵。

一、无意识的“逗乐”

史蒂文斯的无意识逗乐在于他职业化的语言和身体动作,这是职业对他的规训结果。他对职业尊严的理解深受他父亲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父亲经常给他讲述旅居印度的男管家的故事。面对餐桌下的老虎,男管家处理地干净利落,“完美无缺,老爷,谢谢您。晚餐将在平时那个时候准备好。我很高兴告诉您,刚才所发生的一切绝不会留下任何可觉察得到的痕迹”。简短克制的语言,一直是雇主对仆人的要求,通过仆人尽量少的语言可确保他们的不在场。史蒂文斯父子两代管家都格外强调“绝不留下任何可觉察得到的痕迹”,府内的事情都做了,但要确保没有留下管家在场的痕迹,这也可以看作是达灵顿府内僵化的等级制度在起作用。再者,由于管家也是一个贵族家庭的门面,对他们的身体动作要求也很高。通常他们需要长久地站在门槛外等待主人的叫唤。

因为史蒂文斯僵化的职业动作,引出一连串的滑稽场面。史蒂文斯在侍奉达灵顿勋爵和福克斯晚宴时,因为大厅太长,他不能既隐身又完成侍奉的任务。他前进的脚步在大厅中发出机械的声响。这一幕十分滑稽,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指出,笑是由僵硬或者机械的表现引发的,此时,如同“机械性的物强加在有生命的人身上”。按照亨利·柏格森的理论推断,史蒂文斯僵硬的动作实质上是一个由人转为物的过程。

受到职业规训,史蒂文斯语言也变得僵化。史蒂文斯受到达灵顿勋爵嘱咐,告知年轻卡迪纳尔先生生活方面的基本知识。他仍然以职业语言去做这项任务,这引发了两次滑稽场面。他将卡迪纳尔引到另外一个“自然”话题之后,却只能以“是的,先生”来赞同卡迪纳尔的观点。他服从的职业性语言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并且延伸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在解雇犹太女仆这件事上,史蒂文斯也选择了顺服。导致他与法西斯主义产生合谋。

在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看来,笑具有纠正的功能,避免人成为机械的物,可以使社会情感交流正常运行,“笑就是要使社会肌题表面的那种死板僵硬变得灵活生动”。史蒂文斯职业化的語言和身体动作在于他认为一个伟大的管家应该不动感情。无意识的逗乐表明史蒂文斯完全被职业规训,无法正常进行情感交流。如在他将死的父亲床前,他父亲说:“但愿我对你曾经是是位好父亲。我想我并不是”。史蒂文斯用职业化的语言回复他的爸爸说自己很忙。此时一辈子秉持职业尊严的父亲,在衰老之时,需要的是史蒂文斯承认他是一个好父亲而不是好管家。在工作中,肯顿小姐面对犹太仆人的解雇,她接受不了的不是史蒂文斯的做法违背人性,而是史蒂文斯没有和她分享感受,“史蒂文斯先生,倘若去年你曾考虑让我分享你的感情,那将对我意味着有多重要”。

史蒂文斯在职业的规训下已经道德冷漠,他不仅没有因为没能和父亲好好告别感到内疚反而感到有成就感。另外,他的职业语言和身体动作也使他失去了共情能力。利萨·弗洛特(Lisa Fluet)把史蒂文斯的职业当成非物质性劳动,他们对非物质性劳动的献身最终使不同形式的知识工作毫无相关。史蒂文斯甚至无法与同是管家的父亲和肯顿小姐进行交流。史蒂文斯的道德冷漠在二战将要来临之前出现绝不是没有寓意。在齐格蒙德·鲍曼(Zygmunt Bauman)看来,二战大屠杀发生的可能:一是因为道德冷漠,二是因为现代化技术,“纳粹分析集体屠杀欧人犹太人不仅是一个工业社会的技术成就,而且也是一个官僚制度社会的组织成就”。道德冷漠来源于分工精细,每个人坚守好自己的岗位就可以了。史蒂文斯作为现代性职业的一个缩影,展示了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二、学习逗乐

换美国主人之后,虽然史蒂文斯起先他对来自美国新主人的玩笑感到“尴尬”、“困惑”,最后在旅途结束后,史蒂文斯开始努力练习逗乐。在这转变的过程中,逗乐成了“雇主期望职员去履行的、合情合理的职责”。除去职责之外,他还认为“打趣逗乐正成为人间温情存在的关键”。一个学习逗乐的管家,让人们看到的是英国社会关系的相对平等以及史蒂文斯尝试参与社会情感交流中去。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雇主拿管家和仆人们寻开心是常事。小说中也着力对比了这一点。管家像“一只供人戏耍的猴子那样被展示在出席别墅聚会的宾客们眼前”,而且“在宴会上这已成为既定的游戏”。史蒂文斯对同行们花费时间训练纯正语音和钻研百科全书供主人逗乐嗤之以鼻,然而,在一次聚会中,他也被主人喊去询问一些有关政治和经济的问题从而来证明普通人是无知的是没有必要给予选举权的。他的回答逗得达灵顿勋爵以及他的朋友哈哈大笑。露西·德拉普(Lucy Delap)认为“雇主笑话他们的仆人,从而来缓解社交的不适和社交关系的模糊和产生或者维持社会距离”。莫妮卡·狄更斯(Monica Dickens)则如是评价三十年代雇主眼里的幽默:

人们经常乐于玩这种奇怪的游戏,把女仆(或是管家在一些家庭里)喊出,从她对自己生活可能有的滑稽观点里获得乐趣,一旦你熟识这种想法即湮没无闻的仆役被拉到公众注意的中心,并期待提供乐趣,直到人们突然厌倦你,暗示你已经说了该说的,游戏就很容易玩下去。你必须取悦他们通过说一些有趣的或稍微有一点令人吃惊的话,这样他们就能转述给他们的朋友,或者边吃饭边说起你的笑料。

在这种幽默之中,管家作为被压迫的阶级被期待提供话题,而不是分享乐趣,即使笑也只能是赔笑而不是被逗笑。“逗乐”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雇主拿管家和仆人们寻开心的,逗乐更倾向于维护现有的等级秩序。

但史蒂文斯的新主人法拉戴与史蒂文斯开的玩笑却不同。法拉戴相较史蒂文斯的英国主人更加平和。小说中史蒂文斯的新主人法拉戴关于如何处置客人的夫人,开了一个粗俗的玩笑,他目的是想让史蒂文斯和他一起开怀大笑。诸如劝史蒂文斯出外旅游,给他付旅费,以及对他要去见肯顿小姐的玩笑,都在说明主仆之间的关系不再像以前那么等级分明。史蒂文斯可以摆脱过去职业化的服从语言“是的,先生”,更加大胆的表达自己,法拉戴和史蒂文斯之间的关系也愈加平等。

王卫新认为史蒂文斯一直都是拒绝美国式逗乐的,“对于美国主人的调侃,他也坚持用英国式的幽默予以回应”。确实小说开篇,被美国新主人问及外面的声音是谁发出的,史蒂文斯使用的是英式幽默“老爷,照我看,与其说是鸡啼还不如说是燕鸣。这是从鸟类迁徙角度来考虑的”。然而,碰壁之后,史蒂文斯开始去琢磨如何说美国幽默,例如他在旅行途中听《一周两次或更多次》,这个节目如他所说,“它们的基调完全与法拉戴先生可能指望我回复的那类都去相吻合”。美国式的逗乐要求机智、灵活,学习逗乐的过程也恰是史蒂文斯从僵化的职业语言和身体中走出的尝试。

不仅如此,据哈吉塞斯(Hageseth)所言,“幽默在生活中的第一功能就是传递爱和安全”。史蒂文斯由被职业规训的机器,一路上学习逗乐,向肯顿小姐表达他的情意,以及在码头与年老的管家分享他的过去。他逐渐参与到社会情感交流中去。小说结尾,码头花灯燃亮,各个年龄的人们欢度节日。史蒂文斯认为是善意逗乐才将人们团聚在一块,并声称自己也要纵情享乐于其中。

三、逗乐的内涵

美国式逗乐的机智、灵活同时也表明人可以获取更多的主动权,不必再紧紧地附属于等级秩序,这也折射出整个职业观念的变化。哈罗德·珀金(Harold Perkin)认为二战后英国的职业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与以往前工业时代的贵族社会的家长制和维多利亚时期的自力更生不同,能力和专业成为职位的唯一的衡量标准。职业更倾向于个人的能力,而不在于个人所附属的门第。人从等级森严的阶级之中获得了一定的主动权。例如在二三十年代,史蒂文斯会很感激达灵顿勋爵和他的宾客们赠送给他穿过的西服,在战后赠送穿过的衣服会被看成“雇主的另一种侵扰”。

管家这个职业也随着二战的结束变得凋敝,因为“不再可能有富裕的人可以拥有一幢大房子,里面有许多与外界隔离的仆人侍奉,二战结束了这一切”。这一点从小说里也可以看出,史蒂文斯困惑于新的职业观念,却找不到昔日的管家交流。那些曾经穿梭在达灵顿府邸高谈阔论职业尊严的管家们,伴随贵族阶层的黯淡,要么被解雇,要么不知去向。管家作为一个和贵族统治有千丝万缕的职业已经变的过时。

另外因为逗乐是临时性的,面临着不可预测的风险,美国式的逗乐背后是美国商业社会追逐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念。史蒂文斯作为英国人学习美国式的逗乐象征着英国对商业主义的转变。虽然英国是最先兴起工业革命的国家,工业精神却是备受批判的。马丁·J·维纳(Martin J. Wiener)认为精英和贵族反对工业精神,以从事工商业逐利为羞,对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充满敌意,因此“商业人士越来越避开企业家的角色去成为社会回报更高的绅士...”。在1923年3月会议上美国参议员刘易斯批判达灵顿勋爵是个业余政治家,并为专业人士干杯。专业人士在达灵顿勋爵看来包含着“通过欺骗和操纵来实现个人的为所欲为”,这个词语还意味着要将“个人的贪婪和利益置于优先”。考虑到他的对话者是美国人,“操纵”、“欺骗”和“个人的贪婪”流露出英国贵族阶级对美国职业人士和商业社会的不屑。这在小说中有具体体现,如海丝协会“明确表示并不將商人或是暴发户的住宅视为显赫之门第”。这都体现出主流意识对商业社会这逐利的不认同。

庄园的主人由英国的贵族达灵顿勋爵转卖给美国人法拉戴体现的一是英国贵族的衰落以及英国贵族对商业社会的敌意影响不再;二是美国商业观念对英国的渗透,小说中史蒂文斯提及乡村大宅的主人是美国人,退休的管家说道:“美国人,是吗?说真的,现在只有他们那类人才能花费得起了”。这代表着社会观念的变革以及观念背后生产方式的革新、社会资源的重组和国际关系的变革。

参考文献:

[1]石黑一雄,冒国安.长日留痕[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2]James,Williams. The Footmans Guide[M].London: Dean and Munday,167.

[3]亨利·柏格森,乐爱国译.笑与滑稽[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0.

[4]Fluet,Lisa.Immaterial Labors: Ishiguro,Class, and Affect[J].A Forum on Fiction 40.3(Summer 2007):265-288.

[5]布朗宁,杨渝东,史建华.“德国官僚体系和大屠杀”.见格罗伯曼和兰德斯,种族灭绝,138.转引自齐格蒙德·鲍曼.现代性与大屠杀[M].南京:译林出版社,18.

[6]Delap,Lucy.Knowing Their Place:Domestic Service in Twentieth-Century Britain[J].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1.

[7]Monica,Dickens.One Pair of Hands[J].London:Joseph,1937:260-1.

[8]王卫新.试论《长日留痕》中的服饰政治[J].外国文学评论, 2010(1).

[9]Hageseth III,C.A Laughing Place:The Art and Psychology of Positive Humour in Love and Adversity[M].Fort Collins,CO:Berwick. 1988.Qtd.Billig,Michael.Laughter and Ridicule Towards a Social Critique of Humour[M].London: 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2005.

[10]Perkin,Harold.The Rise of Professional Society[M].London: Routledge,1989.

[11]Wiener J.Martin.English Culture and the Decline of Industrial Spirit,1850-1980[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

猜你喜欢

平等职业
有趣的职业
我爱的职业
平等的悖谬
十二星座之未来职业
小学教育中转化差生之我见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